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志刚 《群众》2022,(4):18-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正确处理乡村景观与乡村礼俗、绿色生态与红色基因、乡村文化与城市文明之间的关系,大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让美丽乡村形神兼具、乡风文明。保护乡村景观,传承乡村礼俗  相似文献   

2.
顾全 《群众》2023,(10):35-36
<正>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举。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以“生态化、轻量化、市场化、艺术化、价值化”为抓手,全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宜居、宜业、宜游”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获“江苏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称号,镇党委获评江苏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3.
<正>4月25日至28日,由福建省台联等单位主办的"跨越海峡来乡建——2019年泰宁耕读李家乡村振兴交流汇"活动,在三明泰宁县杉城镇耕读李家举办,来自两岸的青年创业者近50人参加活动。福建省台联副会长梁志强出席活动。活动组织台湾专家学者分享乡建做法。在交流会上,台湾专家通过讲授"社会企业与乡村发展""合作社与集  相似文献   

4.
肖双 《群众》2023,(6):16-17
<正>兴大业,先用人。释放人才红利是乡村振兴的“必选项”。连云港市一直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引擎”,聚焦产才融合,激励广大人才发挥“三带两助”作用,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如今,连云港跻身“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入库乡土人才达3000余人,乡土人才载体获批数位居全省前列,跑出富民兴村加速度。我们将继续做好乡村人才振兴文章,通过搭平台、建机制、强保障,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宁波市台办要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闯新路、走在前,围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共同富裕、改善民生福祉,学习借鉴台湾乡村建设经验,以“两个先行”为目标,以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为抓手,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进一步扩大深化对台交流合作,奋力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推动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勇挑重担、争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胡泽瑞 《乡音》2023,(2):43-44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怎样更好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总要求?如何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成为今年省两会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大家踊跃发言,为我省乡村振兴献“金点子”,出“好招数”。兴产业,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旺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牵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出席今年省两会的委员们畅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时勇 《群众》2022,(4):14-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近年来,涟水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勇担“申创国家级经开区,加快建成全国百强县”使命任务,坚持党的建设与乡村振兴工作相融互动,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优势、把党的组织力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执行力,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8.
<正>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立足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形势,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数字乡村建设为赋能乡村振兴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一、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一)信息技术在乡村的普及与应用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在乡村地区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退役军人是重要人才资源,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文章围绕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紧密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性地成立了退役军人关爱协会和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互联网+N”老兵创业指导与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基层干部与“领头雁”培养等做法,对退役军人如何投身乡村干事创业、实现人生价值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退役军人更好地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与配套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刘双双 《群众》2022,(12):47-48
<正>数字金融是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产生的金融新业态。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数字金融是数字乡村的重要内容。数字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增加了金融服务的可选择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多层次、宽领域的金融服务,使金融资源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大力发展乡村数字金融,强化农村金融供给,夯实金融科技支撑,聚焦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中的痛点难点,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1.
郭雪筠  王宇 《台声》2022,(21):34-37
<正>11月3日至6日,由全国台联主办的未来媒体人繁星计划研习营在厦门举行,全国台联副会长郑平、文宣部部长武晓峰出席。在“每人一抖音”的时代,研习营契合年轻人的兴趣点,实地考察乡村振兴成果,除了帮助台青“从0到1”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帐号之外,更让学员们进一步了解两岸青年都可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郑平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繁星计划采取“新媒体+乡村振兴”的主题,目的是希望台湾学员们了解新媒体之余,加入到国家乡村振兴的事业中。  相似文献   

12.
《今日海南》2023,(2):30-32
<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和内在要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2022年,省乡村振兴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文明办的悉心指导下,扎实做好“12345”文章,深化拓展精神文明成果,全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的乡村振兴样板,取得显著成效,被命名为第四批“创建文明单位示范点”。坚守“一条主线”,坚定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关乎共同富裕的实现。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寻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路,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共同富裕大家谈”日前在京举办,相关专家学者、公益慈善组织代表等围绕“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编发。  相似文献   

14.
胡妍 《小康》2023,(20):80-81
<正>三亚市吉阳区坚持党建引领,探索积分制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激发人才活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在乡村开启“景区时代”,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打造了博后村、大茅村、红花村等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样板村”。近年来,三亚市吉阳区坚定不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和海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自贸港乡村振兴样板”的决定要求,蹄疾步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老乡”嘱托,探索出独具吉阳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调研背景】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提升供电能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关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邀请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深入湖南省株洲市开展专题调研,总结和梳理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株洲供电分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株洲供电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为推进全社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一个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16.
苗成斌  柯华龙  赵扬波 《群众》2023,(14):44-45
<正>文化如何赋能乡村振兴,让乡村“美”出新高度?响堂,一个曾经“鸡犬相闻”的传统村落,如今成为人们追求田园梦想的现代版“桃花源”。南京市浦口区响堂村以美丽田园为韵、村落肌理为形、艺术文化为底,让一朵栀子花飘出“共富香”,一杯村咖啡唤醒“新时尚”,一间老民宿体验“慢生活”,一座讲习所滋育“新农人”,探索着都市近郊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特色田园乡村梦从这里点染、升腾、激荡,精致乡村与乡野潮牌、传统村落与现代文明、地方物产与时尚业态相互交融,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响堂探索在山谷里放射出新时代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梁丽萍 《前进》2023,(12):56-58
<正>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总书记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指导和遵循,也进一步强调了乡村文化建设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作为乡村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乡村文化植根于千百年来赓续不断的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18.
<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近年来,江苏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将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贯彻落实省委一号文件情况督查列入每年度省级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建立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围绕“考什么、怎么考、如何用”,历经了“起步、完善、深化”的探索实践,构建“三位一体”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体系,让考核导向更加鲜明、方式更加优化、作用更加显现,以硬碰硬的考核推动实打实的乡村振兴实绩,加快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相似文献   

19.
徐志华 《群众》2023,(5):57-5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多年来,镇江新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镇江新区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扎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乡村振兴工作部署要求,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不断提升区域“三农”工作的“辨识度”和“含金量”,  相似文献   

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乡村社会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居于主体和核心位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实施,乡村社会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愈发凸显,而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思想文化、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社会建设路径要素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作用亦持续显现,成为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推动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社会建设面临一系列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社会组织“内卷化”、公共服务“碎片化”、思想文化“离散化”、生态环境“低质化”、社会治理“悬浮化”,给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带来严峻考验。通过加强社会组织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思想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探析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社会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