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期间,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在全国开展尊重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教育的建议,引起大家的共鸣。自1985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到今年普法教育工作已实施20余年。特别是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法律素质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杨立新 《中国司法》2023,(12):14-18
<正>今年是《中国法治》杂志创刊4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后加强法治建设的40多年。作为一位民法学者,纪念《中国法治》杂志创刊40周年,我特别想要说的是中国民法建设的40年,这就是中国民法从类法典化到法典化的立法转变。  相似文献   

3.
张亮 《政府法制》2010,(7):48-48
“实际上,法治不是治老百姓,法治是治公权力。也就是说,约束公权力、保障公民私权利,这才叫法治状态。”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的这席话,赢得了央视“两会”特别节目《我建议》现场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4.
改版:一次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报道的深耕细作今年是《法治与社会》杂志创刊20周年。一纸风行20年,绝非偶然,亦非幸运。透过字里行间的纸背,一群媒体人的付出与心血历历在目。5年前,我曾在杂志创刊15周年时写过一篇纪文章《在深化中升华》,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篇文章的末尾一句是:"《法治与社会》大行德广,我们与其共同成长。"如今,又一个5年转瞬间过去了,我和她都长了五岁,这五年,对《法治与社会》而言,她似乎更加的成熟,更加的有性格,也更加的受欢迎.  相似文献   

5.
惠宁宁 《法人》2023,(3):29-30
<正>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带来了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法治保障、公益诉讼法立法等提案。3月9日,巩富文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ChatGPT横空出世,点燃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时代数字经济的新想象。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具有更新快、迭代升级迅速等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技术、伦理和价值多重冲击,急需司法制度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法政新知     
《江淮法治》2013,(6):5-5
3月,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全国“两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一年一度的法治春天同步到来。本月实施的新法突出了对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2013年1月1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务例》等四部条例的决定。经国务院第2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四部条例同时修改,表明我国致力于对知识产权予以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7.
2021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以下简称"两高"报告)获高票通过,最高法赞成率96.69%。审议"两高"报告是每年全国两会的常规动作,也是重头戏。报告汇集了各自领域的工作成绩,记录了一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砥砺前行的足迹,并对未来的工作安排予以展望。今年的"两高"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实施已逾13年,其相关内容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和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今年全国两会期问,全国政协常委、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提案建议,深化诉讼收费制度改革,全面激活诉讼收费制度在保障诉权、引导程序、调节案件、构建诚信社会等方面的多重功能,助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本刊和全国其他13家法学报刊参加的“中国法治之路”青年法学论文有奖征文评选活动已圆满结束。评选结果如下: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6篇,奖金¥6000元/篇) 韩世远:《论中国民法的现代化》(《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 刘作翔、肖周录:《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中国法学》1995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0.
开卷有感     
编辑同志:又是一年岁末的时候了,作为老读者的我,也伴随着《江淮法治》走过了精彩的一年。回首这一年,《江淮法治》为我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在我闲暇的时光里,它就像一个老朋友一样,处处慰藉我的心灵。它沉默不语,却与我心意相通;它言简意赅,却字字珠玑;它关注法制,却通达社会。与它在一起的日子,我感到充实惬意,它为我打开一扇解读社会的窗,它为我扬起一面人生航程的帆。我真诚地感谢它给我带来的种种帮助,在这个温煦的岁尾,我献上我对《江淮法治》真挚的祝福。青黄  相似文献   

11.
华鹏 《中国律师》2011,(4):11-13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将民情民意直达中央的一次盛会。今年“两会”期间,在全国政协委员驻地,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于宁接受记者专访,畅谈了他对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以及提交大会的提案和建议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学法的人,在院校教的也是法律,平时喜欢看点专业方面的书,也愿意写点小豆腐块。2008年从西安政治学院毕业之后,因为投稿的缘故,结识了《法治与社会》杂志。一晃,10多年过去了。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法治与社会》杂志来说,化作了一份份精美的期刊,化作了一篇篇高质量的文章,化作了对三秦人民。  相似文献   

13.
累并收获着     
多年采访全国两会,今年虽然最累,但收获也最大。今年会期缩短,我不想耽误分秒,自掏腰包,在某宾馆包了一个小房间——因离地铁站较近,可以早起“开工”,也可以晚点“收工”,时间完全由我掌控。  相似文献   

14.
阳春三月,神州欢腾。举世瞩目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召开,笔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1名律师代表委员有幸参加了今年的“两会”,聆听和热议了温总理的工作报告.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第一年。笔者深切感到,十七大确定的大政方针和任务正在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指导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两会”提出的具体措施,使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和路线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社会》2004,(7):15-15
问:我看到一篇写你的文章,题目就是《在法治的夹缝中行走》,你怎样看待当前中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6.
刘武俊 《检察风云》2023,(22):28-29
<正>有高度的《检察风云》,定位立意高远,一直站在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法治建设的高度,紧扣国家法治工作谋篇布局,策划选题。《检察风云》,一纸风行。二十多年前,我就与《检察风云》结下不解之缘,成为《检察风云》的忠实读者和热心作者。在我眼中,创刊30年来,《检察风云》犹如一块纸质版的立体显示屏,生动彰显着风起云涌的中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两会"把建设法治政府和依法行政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8位来自法院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的感受和建言表达全国33万法院干警的心声和法治梦想。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又一个365天。转眼间就过去了,一切似乎还在昨天。 过去的一年,我发表的文章不多,上半年《全国两会:本刊记者近距离接触高官》和下半年《一起治安案件背后的领导秘书身影》。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治之路”青年法律论文有奖征文获奖名单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六篇,奖金:6000元/篇)韩世远:《论中国民法的现代化》(载于《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刘作翔、肖周录:《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载于《中国法学》1995年第2...  相似文献   

2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全国“两会”召开前,历经打磨、吸纳民智、汇聚民意的《食品安全法》终于破茧而出,并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这样一部精雕细琢的《食品安全法》,在我国食品安全法制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