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调查经验呈现出"过日子"是江汉平原农民日常生活的关键词,展现了当地农民在以个体为本位的观念下是如何完成家庭再生产、社会关系再生产和生活意义再生产的。在此基础上剖析农民以"过日子"为中心的生活逻辑得出:当前小农的生活逻辑是个体本位和实践理性的,以"过日子"为导向的小农自我生活及其附属的核心小家庭生活呈现出较强的流动性和延续性,村庄生活系统是农民"过日子"的行为逻辑的叠加和延续。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以来,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下,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呈现出一个充分凸显“国家引领性”的治理图景。为更好地解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实践经验,本文在已有“嵌入式自主”理论基础上,将中国独特的政治背景与治理场景考虑在内,提出中国情景化拓展的“引领型自主”分析框架,并援引“问题缘起—行动要素—维系策略”逻辑思路,探讨国家先行实验区典型案例的实践样态。研究发现:农村环境治理缘起在于内在压力和外在推力的共同驱动,表现为国家权威注入的政策传导在先,村庄内生的自治发展在后,通过政策政治性激发村庄自治性,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自主有为—引领地方有效”是基于中国本土典型建构出的经验架构,是透过“引领型自主”理论诠释探讨出的“治理有效”机理模型,有助于深刻把握中国式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现代走向和转型。  相似文献   

3.
党领乡村治理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党领乡村治理机制,每一种党领乡村治理机制都是党组织基于不同时代发展要求对领导乡村治理具体实践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在新时代党领乡村治理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更加突出政治引领统合、价值观塑造与培育统合、治理网络支撑的这一新机制是新时代的“执政党组织统合机制”。即在党的领导下,在继承动员、吸纳、统领机制基础上,通过政治引领统合、价值引领统合、治理网络统合强化党组织对乡村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机制。“执政党组织统合机制”将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主轴,将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构建了新型乡村社会有机团结机制,凝聚合力推动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积分制被广泛运用于乡村公共事务治理当中。为什么传统的积分制会在新时代乡村公共治理中重新焕发出生命力?其治理效能在新时代是如何发挥的?本文基于“动因-过程”的分析框架,通过湖南省D村的个案考察,分析了乡村公共治理中积分制的产生动因、运行机制以及实践效果。研究发现,积分制产生于行政与自治失衡引致的乡村公共治理自治组织基础动摇、村庄人情社会等非正式制度失灵导致的社会基础削弱。经由组织的整合、政府的推动以及社会的确认,最终形成了动力协调、组织调整、社会嵌入的运行机制。积分制通过激励农户参与在实践中既发挥了促进乡村治理关系的协调、社会治理的落实以及发展建设的共享等治理效能,同时也出现了引发组织创新惰性、降低干群之间的信任度以及目标替代等制度“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舆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社会变革使发达地区农村舆情出现新的动态,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自主性特征,浙江绍兴创新"枫桥经验"探索了几种舆情管理范式。农民工舆情管理模式:老乡管老乡——店口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的新机制;农村舆情预警机制:上虞社会维稳"三色预警";农村舆情汇集疏导机制:枫源村"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研究得出结论:破解农村舆情问题的关键是构建科学的舆情运行管理机制,包括舆情信息汇集机制、舆情信息决策机制和舆情疏导机制。  相似文献   

6.
“放管服”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关键举措。与一些理论预设和实践经验形成反差,不少地方政府在“刀刃向内”的改革中选择了主动优化改革的举措,很少有研究解释这一有趣且矛盾的现象。以压力型体制为理论原型构建分析框架,结合S省A市“放管服”改革的案例实证发现,完成政治任务、争取潜在激励和应对多重压力是“放管服”改革中地方政府主动优化改革的关键动因,“放管服”改革充当了化解来自多主体和多任务压力的“综合解压阀”,在不同改革阶段“关键行动者”的变化塑造了不同形式的解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