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天——“五量一船”游太空 2003年是人类实现动力飞行100周年,也是中国的航天年。这一年我国共发射“五星一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卫星有国内研制的北斗导航卫星,中巴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中国“创新一号”小卫星、第18颗返回式卫星、“中星”20号通信卫星等。2004年,我国计划在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发射场进行9次发射,把10颗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2.
参与通信广播卫星及运载火箭研制、发射、测控、应用、保障的同志们: 一九八六年新春伊始,我国发射的通信广播卫星定点成功,工作正常。这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研制和发射、测控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航天技术和电子技术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一成就,对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开拓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各族人民是个巨大鼓舞。  相似文献   

3.
正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13]9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此件公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9月26日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卫星导航产业是由卫星定位导航授时系统和用户终端系统制造产业、卫星定位系统运营维护和导航信息服务等方面组成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卫星导航产业,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  相似文献   

4.
正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也是北斗三号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的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这次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完成部署,北斗系统迈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北斗系统作为我国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  相似文献   

5.
神州亮点     
《传承》2007,(11)
■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  相似文献   

6.
卫星导航产业是由卫星定位导航授时系统和用户终端系统制造产业、卫星定位系统运营维护和导航信息服务等方面组成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卫星导航产业,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为促进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规模化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7.
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短报文通信四项基本功能服务。其应用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之中,可实现灾情报送网络全覆盖、远程监控救灾人员和车辆设备动态。北斗系统用户终端不仅购置成本低、通信费用低廉,而且还能保障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通信的畅通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7,(6):102-102
绕月探测工程 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阶段,将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绕月探测工程由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是继人造地球卫星、  相似文献   

9.
维嘉 《警察技术》2000,(3):18-19
曾被认为是移动通信异类而且价钱昂贵的卫星通信现在正在成为公共安全机构的可行选择之一。便携式移动卫星终端的体积、重量和成本在近几年都有很大程度的减小和降低 ,足银卫星服务的开销也是如此。与此同时 ,移动卫星的服务范围也扩大了许多 ,诸如传真、数据、位置跟踪和无线调度的新能力也付诸实用 ,而且价格合理要以承受。本文分析移动卫生通信技术的现状和最近的发展趋势 ,现有卫星服务的范围以及用于公共安全的卫星通信的成本效益比问题。一、低地球轨道卫星系统、中地球轨道卫星系统和同步卫星系统卫星通信业正在迅速地成长和发展。工…  相似文献   

10.
高分二号卫星具备1米分辨率全色/4米分辨率多光谱光学成像能力,是我国目前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的光学对地观测卫星,该星于8月19日成功发射,这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科技专项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阶段性成果,标志着我国卫星遥感进入了1米空间分辨率的"高分时代",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此次高分二号卫星投入使用后,将与在轨运行的高分一号卫星相互配合,进一步改善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主要依靠进口的现状,为土地资源利用调查和监测、城市精细化管理、综合交通规划、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等领域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同时为其他十余个领域和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示范应用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区内新闻     
《思想工作论坛》2015,(1):22-23
"快舟二号"创航天发射最快纪录1月6日,从中国航天科工六院获悉,由该院研制的快舟二号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创造了我国航天发射史上最快纪录,入选2014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10件大事之一。2014年11月21日,在立冬不久的西北戈壁酒泉,气温已降到冰点以下,中国航天科工六院研制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将快舟二号卫星升空入轨,在瑟瑟的寒风中完成了又一次"大考"。专家介绍,快舟二号卫星发射,"快"得名副其实——不但准时在规  相似文献   

12.
王韦 《时事报告》2010,(2):102-103
何谓“北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目前,世界上共有4个定位导航系统,“北斗”是继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建的还有欧洲“伽利略”系统。  相似文献   

13.
国内     
《时事报告》2013,(2):60-6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服务 2012年12月27日,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范围覆盖包括我国及周边地区在内的亚太大部分地区。2013年1月14日,交通运输部要求9个示范省市的大客车、旅游包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3月底前80%以上安装上北斗车载终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卫星研制技术上新台阶今年5月12日发射升空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标志着我国卫星研制技术登上了新的台阶。至此我国通信卫星的研制水平,从即年代一步跨到了80年代国际水平。在此之前,我国在1988年发射的“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只有4个转发器,工作寿命为4年。而这次发射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有24个转发案,工D作寿命为8年。一项“东方红三号”卫星的容量相当于12颗“东方红二号甲”。在“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上,只有20%的技术是继承以前的,80%的技术是重新研制的,这在世界航天史上也颇为罕见。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15.
焦点     
中国与巴西联合发射卫星成功 北京时间10月21日11时16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和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创新一号”小卫星送入太空。火箭发射13分钟后,“资源一号”卫星进入太阳同步轨道。火箭继续飞行约40秒后,“创新一号”卫星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第一颗“资源号”卫星于1999年10月14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  相似文献   

16.
国内     
《时事报告》2013,(6):60-61
高分一号卫星成功发射4月26日,高分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一号卫星系统工程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白照广:高分一号,"三高"成其傲人资本。高寿命,设计寿命5年、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启动 3月25日,国防科工委宣布: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嫦娥工程”正式启动。当天,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地面应用、发射场和测控五大系统全面启动。“嫦娥一号”卫星及其运载火箭将于2006年10月完成全部研制工作,力争2006年12月发射。中宣部、教育部出台一系列针对教育的文件 3月26日,教育部发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3月30日,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4月2日,中宣部、教育部共同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发布。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9月确…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7,(5)
正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交付使用,为我国未来构建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国际学术界给予高度评价。1月18日,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相  相似文献   

19.
正新华社·8月17日8月16日凌晨1时40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从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墨子号"承载着在国际上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已有百年历史的量子理论的真实性。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说,到2030年左右,中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备为防灾减灾提供服务的能力。国防科工委作为中国航天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动航天技术为防灾减灾服务。五年来,我国相继发射了气象、海洋、资源三个系列共计5颗卫星,主要用于防灾减灾的“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第一阶段共计3颗卫星)也在立项,并在紧张的研制之中。为保证这些卫星的成功发射和正常运行,以满足我国防灾减灾对航天技术的需求,在过去五年里国防科工委做出了不懈努力。充分发挥现有气象、资源、海洋卫星潜力,积极为防灾减灾服务目前,用于防灾减灾的卫星主要是对地观测卫星。1998年在长江和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