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社会人口结构与家庭结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结构与人口的自然、经济和地理结构有密切联系,两者合理分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目标。促进家庭结构向合理方向发展应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提前转变劳动者类型;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并举,以社会养老为主;宽容各种婚恋形式,多元化家庭结构;深化性别平等观念,弥合文化堕距。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运》2008,(8):10-10
2007年底,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市妇联、市体育局、市教委、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与奥运同行、为特奥加油、共建健康家庭”上海家庭亲子运动会在上海国际体操中心举行。广大儿童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家庭的幸福,也是民族生命力、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李永萍 《理论月刊》2023,(7):93-101
家庭结构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关联和聚合的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力量逐渐渗入乡村社会并成为影响农民家庭变迁的主导性变量。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市场区位中分别处于市场中心和市场边缘的位置,这种区位条件的差异不仅形塑了差异化的农民家庭收入水平和收入模式,而且形塑了差异化的婚姻区位和价值观念,并进一步影响农民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状态。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的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水平较高,代际关系比较平和,形成了子代依附父代的家庭结构;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有限,代际关系比较紧张,形成了父代依附子代的家庭结构。家庭结构的东中西差异不仅展现了中国家庭变迁路径的复杂性,而且提供了在具体时空条件下理解家庭问题并定位家庭政策的重要框架,为转型期家庭问题的具体分析和具体解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影响青少年社会行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探讨家庭结构完整性与农村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2013—2014学年以及2014—2015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为基础,基于OLS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与生活在结构缺失家庭中的农村青少年相比,结构完整家庭中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发生率显著较低;家庭结构通过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两条亲子关系路径来影响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发展状况;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父母监督以及父母对子女的信心等亲子互动显著正相关,而与家庭经济状况并无显著相关。这一结果揭示了亲子互动的重要意义,从微观的为人父母层面和宏观的公共政策层面都对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警察工作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对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工作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文章在系统分析警察工作压力(应激)源及其对身心健康影响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机制基础上,分别认识了警察工作压力反应的警告标志与征(症)状,并结合警察工作压力中常见的焦虑、抑郁现象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家庭结构缺陷进行了定义,指出家庭结构缺陷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对家庭结构缺陷在心理健康、人格、精神症状等方面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促进青少年心理成长的一系列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家庭长期照护是我国老年残疾人通常采用的主要照护方式,随着我国老年残疾人群体规模的扩大,家庭长期照护体系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始逐渐显现。本文以北京市老年残疾人入户调查访谈资料为基础,结合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北京市调查数据,从对北京市老年残疾人家庭长期照护现状的剖析入手,对我国老年残疾人的家庭长期照护体系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8.
解读农村家庭变迁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我国农村家庭养老运行的基础———家庭为切入点,主要分析了受工业化和社会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实施诸因素的作用,农村家庭结构、功能和伦理观发生了一系列变迁以及这些变迁对农村家庭养老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育水平下降、居民家庭观念转变以及现代生活方式变革等多种因素使得我国西南地区家庭呈现出结构简单、规模较小的"小家庭式样"特征;而现代人寿命延长、少生孩子的生育观念及新型生活方式又使该地区拥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在未来,结构简单、规模较小的"核心家庭"将更适应于社会要求,家庭结构可能会出现"多元化"特点,与之对应的是需要重视家庭规模减小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调整现行的退休养老规划,健全完善老年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评介了《2011年家庭工人公约》的基本精神和立法协商机制,对中国相关法律进行了性别审计。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并论证了一些立法建议,包括遵循人权普遍性和非歧视原则,打破劳动法不调整私人雇佣的思维定势,通过三方协商机制和社会对话确立家政工劳动保障标准。  相似文献   

11.
独生子女“代”已成为了中国一个独特而庞大的社会群体。独生子女“代”的概念的形成,也预示着一个全新的社会家庭结构正向我们走来。当代家庭的结构和规模、功能以及成员间的关系也都因此正在发生着改变。中国的家庭结构所发生变动,它对整个社会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家庭结构变化对家庭成员心理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震 《桂海论丛》2007,23(2):52-5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完整的家庭逐渐分化为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组成的农村留守家庭和由青壮年农民工组成的城镇流动家庭两部分。由于家庭成员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仍属弱势群体,因而较易出现心理问题。心理科学应研究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家庭理念,建立健康的心灵家园,使心理科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云南民族间通婚的家庭类型与人口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各民族之间在婚姻家庭和生育上具有显著的文化差异性 ,这种差异引起了民族混合家庭的基本关系和制度上的变化 ,并最终导致其家庭人口与代际结构的相应变化。人口数据显示了民族混合家庭偏离各自民族主导家庭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家庭结构与青少年发展关系密切,但鲜有研究注意到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本研究以近视为例,强调独生子女带来的亲子唯一性和强势社会化对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家庭居住安排不同带来的条件叠加效应。基于CEPS数据的分析表明,独生子女近视几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居住安排对独生子女是否近视没有影响,但会显著改变非独生子女近视的几率。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这种效应的大小虽有所下降但仍显著存在。因此本研究认为,家庭结构变迁,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增多也是近几十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不断增高的社会原因。未来研究应就此进行更加丰富的探索,厘清其中的作用机制,从社会科学的角度为全国性的近视防控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家庭领域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体系,对中国家庭领域中的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关系进行量化分析,以期能够客观地反映目前中国家庭领域中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及其地区差异,为制定合理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单李欣 《传承》2014,(5):138-139
《螺丝在拧紧》是亨利·詹姆斯最著名的中篇小说之一。小说形象地刻画了一位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家庭女教师。从荣格的"人格面具"和个性化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尤其是从家庭女教师复杂微妙的个性心理结构入手来剖析失败个性化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小说人物。  相似文献   

17.
婚育率下降是当前中国家庭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梳理中西社会现代化道路上的家庭变革和女性发展之间的张力,分析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新社会风险与固化的劳动性别分工、女性双重压力之间的联系。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性别平等话语的转型和婚姻法律的调整表现出一定的价值模糊性。青年女性基于高职业期待、高生活质量期待和高离婚风险下的理性权衡形成了去家庭化的婚育决策。建构女性友好的婚姻家庭制度和政策环境,需要从明确支持女性发展的理念、厘清政策法规中婚姻家庭的主体性定位、发展平衡工作—家庭关系的社会政策体系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周光俊 《探索与争鸣》2020,(6):149-156+160
分离运动的兴起以其国际化的态势前所未有地挑战了民族国家的主权与安全。分离运动的治理不仅在民族国家与地区区域内展开,而且全球范围也在探索建立治理机制。已有的族群分离运动治理的基本结构包括:民族国家的分散治理、地区区域的协同治理、全球范围的共同治理、非政府组织的辅助治理。推动族群分离运动治理的本土化、防止族群分离走向合作抗争、避免族群政治组织化、阻止族群借助国际法上的自决权、用呼吁替代退出、防止分离运动走向暴力恐怖活动是族群分离运动治理的核心议题和主要经验。不过,由于族群分离运动本身具有的特性,族群分离运动的治理仍然不得不面对议题的分散性,尤其相关治理机制的建立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常态化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导致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从而使中国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核心家庭、单亲家庭、隔代直系家庭现象越来越普遍。研究表明,家庭结构会对亲子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疏离或亲近的程度可能不一样。本研究借助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考察家庭结构对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影响,从青少年与父母的亲近程度、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青少年与父母交往的频率三个维度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亲子关系的差异,检验家庭结构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并作出解释。研究发现,目前,14岁左右的青少年家庭大多数亲子沟通较为缺乏,但亲子关系总体较为亲近,且“和妈妈的关系”明显好于“和爸爸的关系”。在经济条件好父母职业地位较高的家庭中,青少年和父母亲子关系疏离较轻,亲子关系较为亲近,呈现出良性发展的特点;亲子关系疏离现象比较频发在夫妻分居、夫妻冲突激化和单亲家庭中。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家庭结构会影响青少年与其父母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结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消减青少年与其父母的亲子关系疏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眼于家庭因素对职务犯罪的影响,分析了家庭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既可助廉,也可助贪的两面性,结合支线综合段实际,就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发挥家属二道防线作用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