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燕子 《中国律师》2011,(11):33-33
2011年10月24日下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实务论坛”签字仪式在北京大学凯原楼举行。该论坛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和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旨在加强法学教育界和法律实务界的沟通与联系,提高律师事业在法学教育中的影响力,在高校法学院中宣传律师事业,吸引优秀法学院校毕业生进入律师行业,实现良性互动,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振中 《中国律师》2010,(11):75-77
许多外行人以为.做律师就是走上了一条铺着金砖、镶着银边、布满鲜花和掌声的幸福之路;不少内行人认为,做律师是实现公平正义理想的自由通途。那么,为律师行业提供后备军的法学院学生,尤其是国家为培养复合型高级实务法律人才而招收的法律硕士研究生,是如何看待律师这一职业的呢?  相似文献   

3.
《中国律师》2023,(2):45-47
<正>自1995年成立以来,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始终坚持“法学研究、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的办所宗旨,“敬业勤勉、诚实信用、优质高效”的工作准则,持续用高水平党建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的职责与使命。近年来,律师事务所获得“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全国律师行业先进党组织”“律师行业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示范点”“江苏省律师行业文明单位”等数十项荣誉。  相似文献   

4.
《中国律师》2006,(6):21-21
中国青年律师论坛脱胎于中国律师论坛,诞生于中国律师论坛的大旗之下,首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与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同时在安徽合肥举行。创立中国青年律师论坛的初衷,就是今天为青年律师搭建一个平台。明天为青年律师撑起一片法治的天空。在充满激情和自由氛围的北京大学校园内,第二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诠释了“青年”即青年律师和青年学子的内涵,发出了“未来有我”的呐喊。同时,也定下了中国青年律师论坛的基调:今后每一届论坛都与国内各大法律院校联办,让青年律师与中国青年学子携手共创未来。青年学子是未来的青年律师,青年律师是未来的成功律师。青年律师将年龄优势与职业选择结合起来。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在自己的执业生涯中尽情演绎。第三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从未名湖畔移师歌乐山下,之所以选择西南政法大学,是因为西政务实的学风与中国青年律师论坛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本届论坛召开之际恰逢中国律师制度诞生百年、《律师法》颁布10周年。“十年情&#183;百年梦”理所当然成为论坛的主题。本刊将节选论坛上的精彩片断,陆续发表,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5.
律师的技巧     
台湾著名法学家王泽鉴先生在一本著作中昭示法律人;最近数年学习法律的人,常自称为“法律人”,带有几分骄傲!带有几分期许!然则,法律人与所谓的外行人(非法律人)究竟有何不同?在一个法律社会,法律人常自负地认为,大者能经国济世,小者能保障人权将正义带给平民。法律人为什么会有此理想,有此自信?一是有法律知识,二是有法律思维。三是有解决争议的办法。我们律师也往往自诩为法律人,但我们是否达到了王泽鉴先生的期许呢?毋庸讳言,中国的法学教育是失败的,我们的法学院并不像其他国家法学教育那样,开展诊断教育和案例教育,  相似文献   

6.
汪虹 《中国律师》2008,(3):77-77
在现有体制下.怎样使法学院教育与法律职业更好地衔接.被传统教育体制下“生产”出的毕业生们怎样尽快地适应职场需要。而广大的法学毕业生、实习律师和年轻律师等大批法律职业人.现实使他们迫切地感到“知识”储备的不足。这一切都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法律职业人如何安身立命?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学教育观察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正> 一、大学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 (一)导言 在中国与西方国家,大学法学教育职能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自1949年以来,中国法学教育一直与法律职业相分离:未经大学法律教育而担任法官、检察官、律师,历来是极为普遍的情况。相反,在西方国家,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有不解之缘,法学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经之路,法律职业的共同体只对那些具有同一教育背景的人开放门户。法律职业人士的专业化是西方法律至今仍然保留的最为重要的传统特征之一。如此巨大的差异包含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西方法律如何形成了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传统联系?中国近代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系如何?哪些原因促成了中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分离?这种分离对中国当代  相似文献   

8.
律师实务课是大学法学本科高年级的选修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一般安排在毕业实习前的一个学期开,如何完善大学法学本科课程的收官之作,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本文认为应重视以下几方面问题:准确把握律师实务课程定位;研究社会需求关心学生需要;融通法律素质与法律应用技能;深化理论提高实务操作能力;以点带面触类旁通,让学生在每一点上都成为专家。  相似文献   

9.
2001年 4月 8日,“ WTO与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研讨会”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由司法部、 全国律协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共同主办 ,由科华律师事务所和本刊协办,来自法学界、司法界、新闻界和中外律师事务所的代表约 50人参加了会议。司法部律师与公证工作指导司贾午光司长、全国律协吴明德秘书长、法学研究所副所长信春鹰教授、胡云腾教授和法学研究所前所长刘海年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夏勇教授主持。   会议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中国法律服务市场是否应该开放”。主持人贾午光司长、李凌燕律师;演讲人有梁慧星教授,何敏博士,顾培东律师,彭雪峰律师,张踊涛律师和张大年律师。第二单元“各国法律服务市场开放度的比较”。主持人肖微律师、周汉华博士;演讲人有陶景洲律师,高培基律师,阎兰律师,江口拓哉律师和赵维田教授。第三单元“中国律师如何开拓海外法律服务市场”。主持人何敏博士、吴玉章副主编;演讲人有肖微律师,李晓鸣律师,李晓阳律师和何柄康律师。第四单元“管理部门如何构筑法律服务市场的有效监管制度”。主持人吴明德先生、渠涛博士;演讲人有贾午光司长,马道龙律师,张志铭教授,麦宜生博士,韩冰律师。闭幕式由胡云腾教授主持,贾午光  相似文献   

10.
重新认识法律职业:律师与社会公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卉 《中国司法》2008,(3):43-46
经过20多年的恢复与重建,我国的律师事业获得了重大发展,各项制度得以确立并逐步走向完善,律师从业人数也初具规模,律师行业的整体素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长久以来在中国,作为维护私权、旨在实现其所代理的客户利益的律师,似乎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并无关联且相去甚远。然而,这一现象究竟是法律职业的共性还是中国转型期的特性?律师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究竟有无联系?从国家与社会公益的视角看,究竟应当怎样看待法律职业?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法学和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慕槐 《法学研究》1996,(4):79-79
近读商务出版的一部《世界医学史》,忽然发现医学与法学颇有不少相似或可比之处。例如,二者都是人类最古老的实用学科(另一门学科是神学,在我们这里已不时兴,姑不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医学旨在治疗人体,法学注重管束行为。意大利波伦亚大学乃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其中医学法学比翼齐飞。医学家们埋头诠释希波克拉底的著述,法学家们则精心研究查士丁尼的法典。直到今天,对于医生和法律家的训练和管理仍有相近之处。实习课是法学院也是医学院的重要课程;病例分析与案例分析一样是锻炼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开业执照是医生也是律师行业之前必须获取的,在许多国家,医生与律师是两种高收入职业;与之相适应,培养这二者的医学教授和法学教授薪水也比他们其他专业的同事要高……。  相似文献   

12.
在和律师朋友的交往中,在编辑来稿的过程中,在调查采访中,我曾听到或见到过不少律师朋友关于他们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的经验。但作为律师服务的对象──一级政府的首脑──县、市长们对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的看法如何呢?他们在工作中又是如何使用政府法律师顾问的呢?尤其是现在举国上下强调法治的形势下,他们对律师的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有何要求呢?我一直想弄清这些问题。1994年2月,我正在故乡天门市休假,在拜访天门市司法局的几位局长和天门市第一律师事务所的杨虞海主任时,又谈起这个问题。他们爽快地提出为我安排一次采访…  相似文献   

13.
在当下的中国,律师因为是客户利益的捍卫者而被社会视作是可信赖的道德良心者、律师因为运用法学知识和法律规则而被社会视作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成员、律师因为提供法律服务以获取报酬而被社会视作是各行各业中的显贵。与此相应,社会便要求律师有崇高的正义道德之心性、要求律师具有知识上的独立性、要求律师遵循良好的行业规范。显而易见,对律师提出的这些要求乃是以社会对律师的那些看法为依凭的,当然也是颇为合理的。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上述对律师的看法却丢失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维度,而这个维度便是律师在中国法制发展过程中所…  相似文献   

14.
曹婧 《中国律师》2010,(1):39-43
历史总是在不断变化中前进。很显然.今天中国律师行业的状况以及所面临的形势,不仅与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与10年前,三、五年前也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那么,中国律师行业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怎样的深刻变化?未来30年中国律师行业发展趋势如何?如何实现律师事务所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央视有两档节目令不少人为之感染、为之潸然:“心连心”慰问团深入边远山区,送去欢歌笑语,让贫苦单调的生活多了一分色彩;“同一首歌”演出组远赴海外,送去温暖情谊,让离乡多年的游子多了一分温暖。以宣传我国律师为己任的《中国律师》月刊,我们曾将自己喻为为十万律师而努力的打工者,于是在看过这些节目之后,也在不断地思考着:如何让全国律师心连心?如何让心连心的律师共唱一首歌?唱什么歌?我们深深体会到:律师们为中国法律体系不健全而忧虑,律师们为业务繁忙无暇学习而焦灼。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将课堂设置在全国各地,让事务…  相似文献   

16.
黄山 《中国律师》2023,(7):24-2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近年来,在司法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律师行业持续蓬勃发展,青年律师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据初步统计,截至2023年初,40岁以下的青年律师数量为39万余人,占比将近60%,青年律师已成为律师行业发展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总的看,广大青年律师在政治上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热爱国家;在业务上踏实进取,开拓创新,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探索法学前沿领域,积极拓展涉外法律服务;在社会责任承担上,  相似文献   

17.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教授罗伯特·库特与德国的汉斯-伯思特·谢弗写过一本很有名的书:《所罗门之结:法律能为战胜贫困做什么?》.看到这个书名,让我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律师,能为改变世界做些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难以回答,却很有意义,因为不管律师行业如何改革和发展,总无法回避一个问题——我们的意义何在?我们能否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日参加了一个讨论会,是业内资深前辈与年轻律师进行的座谈。对当中一段对话印象颇为深刻。有年轻人问:“律师行业竞争激烈,作为新人应该如何与老律师竞争?”话音未落,会场已响起一片会心笑声。  相似文献   

19.
司法部《关于深化律师工作改革的方案》指出:“从我国的国情和律师工作的实际出发,建立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与律师协会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后,逐步向司法行政机关宏观管理下的律师协会行业管理体制过渡。”律师管理体制,在司法部的文件中,首次作出了“司法行政机关宏观管理下的律师协会行业管理体制”的表述;并且,律师的行业管理,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原则同意”,更增加了“行业管理体制”这一说法的权威性。因此,律师协会行业管理如何搞?律师协会自身建设如何搞?成了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各级律…  相似文献   

20.
向律师索赔 2000万!这是一起到目前为止标的最大的当事人与律师的纠纷案。此案不仅诉讼标的大,更令人关注的是由此案所引发的一系列值得业内外深思的问题:房地产建设项目如何以律师监管的方法来保证开发资金的专款专用,避免开发商挪用资金引起的违法犯罪?律师等中介法律服务机构在服务过程中的责任如何划分?《律师法》在审理此类案件过程中如何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