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问题对中美双方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但它对双方具有同样的风险:它是最有可能引发双方冲突的因素,因此中美都要十分谨慎,不能有丝毫的疏忽。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有共识,都主张一个中国,主张和平解决。中国的最终目的无疑是统一,是台湾回归祖国,不可能有别的选择;而最符合美国利益的状况是两岸不统、不独、不武,台湾与祖国大陆实际分离的局面无限期地继续下去。这是中美在台湾问题上最根本的分歧。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仍然要保持与台湾的军事关系,包括售台武器。这是引起中美关系颠簸的一个重要原因。美方一直要求中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中方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放弃使用非和平手段,不允许任何势力、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大框架中的一个问题,美国对台关系也必须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展开,美台之间只能有非官方的关系。任何试图让美国对台政策脱离一个中国框架的做法都将引起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美援与战后台湾的经济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可 《美国研究》2002,16(3):66-87
本文意在对1950年后十多年间美国因素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对台湾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考察.本文发现,美国对台湾施加影响的一个重要的和基层的途径,是美国驻台机构与台湾经济官僚集团之间形成的"跨政府关系".这种关系有其特有的组织载体和制度机制,并成为战后前期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和政策、战略形成的关键因素.文章进而叙述了在跨政府关系的架构下,美国驻台机构和台湾经济官僚是如何共同导演了台湾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和发展战略的转型.本文认为,虽然美国因素对战后台湾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但并没有在台湾复制出符合"自由发展主义"理念的美式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美台"两岸三边"关系,实际上是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和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台独问题既是危害和冲击"两岸三边"关系架构的"破坏性"因素,也是台海两岸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而在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中的"台独公投",既是陈水扁激化岛内族群对立和危害两岸关系的直接根源,也是中美台"两岸三边"关系的角力焦点.  相似文献   

4.
编后     
《美国研究》2003,17(1)
“9·11”已经过去一年多了 ,但它给美国社会及国际局势带来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箭在弦上的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朝鲜核问题、俄法德等国在对伊动武问题上与美国的分歧 ,以及发生在世界许多地方的反战游行和反美示威 ,使国际局势变得日趋错综复杂。而在美国国内 ,保守主义的重新崛起、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新国家安全战略、反恐怖法对公民权利的侵害 ,……凡此种种 ,引发了学者们对大国关系、文化冲突、富国与穷国的关系、种族关系、保守主义理念等一系列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如何看待当今纷纭复杂的世界 ,“9·11”之后…  相似文献   

5.
巴美关系为何日渐疏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亦丽 《当代亚太》2001,(10):46-51
冷战时期,巴基斯坦是美国抵抗苏联势力南下的"前线国家",两国关系密切.冷战后,巴基斯坦在美南亚战略中的地位骤降,双方在核问题、塔利班等问题上分歧日深,渐行渐远.本文分析了巴美关系变化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九一一事件到如今的16年中,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在反恐战略、穆斯林移民政策,以及与伊斯兰世界的交往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民主党与共和党业已严重的"极化"更因在穆斯林问题上的不同立场而恶化。两党在穆斯林政策上的分歧不仅在其各自政府任内有鲜明体现,而且在2016年的总统大选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由于遍布全球的利益,以及强大战略力量和全球干涉能力,美国对穆斯林的态度对其自身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都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美国在台湾的意识形态战略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作为美国全球战略尤其是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冷战后美国在亚洲推行"民主、人权"战略的重点地区.美国在台湾推行这一战略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美国外交中"理想主义"目标在台湾的实现程度,而且关系到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战略能否实现.台湾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意识形态的作用日显突出,成为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吉磊 《德国研究》2010,25(1):26-34
中外学界普遍认为中欧广泛的战略共识是双方关系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对于致力于应对全球安全威胁,牵制美国单边主义倾向,推动国际多边合作,提升自身国际形象与影响力的中国与欧盟而言,联合国安理会无疑是促进双方战略合作、实现共同战略利益的重要舞台。但是在极具重要性的安理会改革问题上,中欧非但很少进行互动与合作,还表现出明显的分歧。本文通过分析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进程以及欧盟和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探寻欧盟本身的分歧、美国的负面影响、中欧双方在战略实践层面上的具体分歧等三方面因素对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阻碍和制约。  相似文献   

9.
阎梁  何劲汶 《欧洲研究》2012,(3):101-115,16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与美国在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问题上产生了政策分歧,不过这种分歧在2006年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六国方案"出台后又实现了部分弥合。本文在分别尝试国际体系结构变化、核能领域的特殊性以及地缘经济与政治等理论解释路径后认为,美、欧的政策分歧及其弥合都可以通过运用地缘经济学理论给予比较合理的解释。文章结论部分指出,地理上的毗邻以及与美国不同的对外政策决策机制,是欧盟各国对中东地缘经济利益更为重视的两大原因。  相似文献   

10.
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于我们理解中美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问题上有何分歧以及如何解决分歧,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中国人和美国人具有非常不同的思维方式。相对来说,中国人更擅长于辩证思维、关系思维、有机思维和内化思维,美国人则更擅长于逻辑思维、类属思维、机械思维和外化思维。中国人与美国人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使中美成为两种非常不同的国际行为体。由于中美两国之间的互动既是两种行为方式的博弈,更是两种思维方式的较量,因此,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必须着眼于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不仅要学会换位思考,而且应以对方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对方的战略行为,不断提升战略互信。  相似文献   

11.
战后菲中关系的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60年代中期之前为冷淡和僵持阶段;马科斯执政时期两国关系得到改善并有所发展;1986年以后,菲律宾注重对华经济外交,但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分歧。在第一个时期,菲律宾历届政府的对华政策与泰国当时的外交路线相似,即受制于冷战的形势和亲美反共的总战略。在积极争取美国的经济援助和军事保护,把对美关系作为菲律宾对外政策支柱的同时,菲律宾政府拒绝承认新中国,而保持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在朝鲜战争、东南亚条约组织等问题上积极支持美国的对华遏制政策。在处理双边事务方面,菲律宾政府严格限制中国大陆的移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以应对中国崛起为目的的美欧"跨大西洋对话",指出美欧在对华关系上的一致与分歧.文章认为,美欧"跨大西洋对话"是中美欧三边关系的晴雨表.在此三边关系中,美欧关系仍是最紧密的一组双边关系,中美欧之间尚存在较深的分歧与猜疑,而中美关系则一定意义上使中欧关系复杂化.美欧"跨大西洋对话"对中国及中美欧三边关系具有深刻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跨大西洋对话"的积极影响,中国在处理对美、对欧关系问题时,就要着重加强中欧关系,并进而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资料中心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这是21世纪以来美国政府在全世界范围内为重塑美国形象而拓展的公共外交新平台之一。自2005年至今,美国在台协会已经在台湾北、中、南部重要城市及其周边社区设立多家美国资料中心,并积极创设网络化的"虚拟美国资料中心",形成兼具实体机构和"虚拟社区"的覆盖网络。美国资料中心结合美国文化书籍参考服务和文化活动场所功能,在美国在台协会的协调之下,已经成为向台湾展示美国文化、促进相互理解和培育共同价值观的重要窗口,也是当前美国政府发挥软实力、塑造美国形象的工具,同时还是美国政府为重新确认"与台湾强有力关系"战略目标而实施文化外交的具体体现,具有长期性和很强的渗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奥巴马第二任期基本上延续了第一任期内的对台政策,同时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即在遵循美台非官方关系基本框架、确保避免冲击中美关系的前提下,给予台湾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支持以稳固和发展美台关系,突出台湾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谋求对台湾问题的更多主动权。从近期来看,奥巴马政府对台政策调整仍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美关系的大局、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保障了东亚地区的安全稳定;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政策调整却蕴含着很多潜在的隐患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正本书叙述和分析了中美从对抗隔绝到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着重分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谈判过程中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交涉,以及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的出台经过,比较详细地展示了双方的立场以及博弈过程,对于把握中美关系走向、理解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以及其未来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欧盟对华关系是以"全面战略性伙伴关系"定位,美国对华是以"建设性合作关系"定位.欧美对华关系的不同表现在二者在如何建立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上的认知分歧.欧盟认为"自身有义务遵循有效的多边主义原则",谋求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美国则认为"多极化不值得追求",谋求保持发展其霸权主义、单极化、单边主义.这就显示了欧美在对华关系的举措上可能产生分歧.但是欧盟这一跨国地区组织目前在"共同的独立外交"上尚难充分发挥求得一致,特别是受到美国的钳制.此外,在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利益冲突中,欧美往往有其利益的一致性.这些情况显示于以下事例:  相似文献   

17.
美国海底政策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利益的平衡.本文从政府部门间、利益集团闻及部门机构与利益集团闻相互博弈的角度,对影响美国海洋政策转向的因素进行探讨.文章认为,1945年<杜鲁门公告>是美国首次海底权利声明,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关于是否扩展大陆架权利的争论.从美国政府内部关于宽狭大陆架界限的分歧到利益集团关于经济利益与军事利益的争论,其中的分歧或趋同主导了尼克松政府在海底界限问题上的两次政策转向.最终美国将海底问题交由联合国,回归国际海洋体系.这反映出美国国内部门、集团利益在美国海洋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约瑟夫·奈1990年提出"软实力"的概念是旨在回应盛行其时的"美国衰落论"。近年来,随着世界上反美情绪的日益高涨,又出现了"美国软实力衰落论"。实际上,美国软实力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美国在科技、教育、人口方面的竞争力,以及在思想、规范和制度安排方面的影响力,均未衰落。真正影响美国软实力的因素是美国民众的情绪和国内分歧。  相似文献   

19.
1951年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只规定了日本放弃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而没有规定这些岛屿的主权归属,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当时认识到了中法等国在这些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美国难以解决这一争议问题;美国与英国围绕对日和会与对日和约问题的分歧,以及美英当时轻视南海诸岛的战略和经济价值,也是导致它们在该条约中没有规定这些岛屿归属的原因。防止这些岛屿落入新中国的手中并不是导致美国在条约中做出这种规定的主要原因。《旧金山对日和约》并不是南海争端的"根源"或"祸根",它也没有为后来的菲律宾及越南的南海领土主张提供任何法理支持,因此,不宜夸大《旧金山对日和约》的相关规定对中国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70年代台湾"外交"顿挫,促使台湾检讨长期依赖美国的"外交"方针,加强对欧"外交",改变台湾对外关系"重美轻欧"的格局。8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的新变化为台欧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相当进展。台湾发展与欧盟关系的基本方略,是将在经贸领域的合作绩效转化为"外交"资源,以争取欧洲国家承认台湾的"政治实体"地位,从而与欧盟建立有别于正式外交关系的"功能外交关系"。台欧关系的发展,为两岸关系增添了一个新的变项--欧盟。台欧中三角关系的博弈和欧盟自身发展的态势将决定欧盟在两岸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