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清朝有近300年的历史,但迄今却没有一部正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曾数次计划纂修清史,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著名历史学家戴逸先生近日呼吁把纂修清史这一宏伟的文化工程重新提上议事日程。作为清史研究的专家,戴逸先生20多年来带领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在为大型清史的纂修作着准备,中国素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且大多是在盛世完成,他认为目前修清史的经济条件、学术条件均已成熟——盛世修史,应该把握机会,完成这一历史盛事。修史计划数次落空新中国成立不久,董必武同志向中央建议修两本书,一本是修中共党史,…  相似文献   

2.
<正>靳辉明(1934—2024),山西曲沃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科学社会主义概论”课题组首席专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所长、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政治学科召集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等。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2015年7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与交通银行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欧、美、亚多家智库协办、《理论视野》等多家媒体支持的"2015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在人民大学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李若谷,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李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佛学研究的现代化和佛教中国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立天方立天,1933年生,浙江永康市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4年经原教育部特批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宗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  相似文献   

5.
<正>高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生导师,在学术界被誉为"思想高度解放"的学者。1927年2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原名高元浤。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1950年8月,调到新建立的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任教员,1963年被评为副教授,1973—1978年人大停办期间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执教。1981年由国务院总理批准聘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83年,被聘为教授,同年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教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18日,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哲学与社会发展论坛(2009),在中央党校举行。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近8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7.
<正>石仲泉(1938—),湖北红安人,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曾参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组等工作;直接主持编修《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主持编修《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八年。著有《我观毛泽东》(增订本)、《我观邓小平》(增订本)、《我观党史》第一至五集11卷本、《长征行》(增订本)、《我观周恩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论》、《党的建设理论热点今日谈》等。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1,(1):37-39
2010年5月14至16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主办的基地年会暨“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经验”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18个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由湘潭大学举办的第四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在湖南省湘潭市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光明日报》、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求索》《毛泽东研究》等期刊和媒体代表,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由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和北京师范大学马列主义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研讨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五日至十一日在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召开。研讨会紧密围绕科学技术革命给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我国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中的现  相似文献   

11.
廖群 《民主》2009,(10):37-39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894年10月28日,出生于苏州城内一个平民家庭,家况清苦,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13岁时因学业优异,考入苏州公立第一学堂(即草桥中学),受到进步思想熏陶,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17年春.应邀到苏州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开始从事教育改革和新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2.
《理论视野》2010,(1):F0002-F0002
2009年12月18日,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哲学与社会发展论坛(2009)”在中央党校举行。来自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近8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中央党校副校长石泰峰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哲学部主任、  相似文献   

13.
浦苇 《民主》2004,(9):18-20
蔡睿贤,男,1934年2月生,广东省台山市人。现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1951至1956年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及交通大学学习,毕业于交通大学涡轮机专业。1956至1972年任教于清华大学燃气轮机教研组,1972至1978年在长春机车工厂燃气轮机车设计科任工程师,1978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及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曾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1991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起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任。在国内外一级学报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相似文献   

14.
论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研究是政策科学基本概念之一,但时至今日尚无学术界公认的定义。本文将从考察现有各种定义人手,力图得到简明准确、合乎政策科学学科体系要求的政策研究定义,并概括出政策研究的类型。目前,学术界对政策研究所作的定义有:(1)“政策研究是为解决具体社会问题而对不同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效果的研究。”(称定义①)《美)斯图亚特·S·那格尔编著、林明等译;《政策研究百科全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1页)(2)“政策研究是政策科学和系统分析交叉的产物,亦称政策分析。”(称定义②)(林德金等著:《政策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徐鸣 《各界》2012,(12):87-91
王任叔(笔名巴人)自1952年3月卸任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至1972年7月含冤去世,整整二十年。在这期间,他辉煌过,也落魄过;他幸福过,也孤独过;他沉默过,也疯癫过。真可谓跌宕起伏、令人叹息。  相似文献   

16.
张帆,1957年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笔名南帆。1975年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1984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至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副所长、所长,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92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条件下兼职修史不适应国家修史的需要,社会上弥漫的急功近利的浮躁氛围使矛盾更加突出“历史本身是生动丰富的,三百年的清朝历史该怎么样来认识它?”著名清史专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教授,目前正指导上千名全国学有专长的清史专家纂修《清史》,他希望这部长达92卷、3000多万字的新修清史,能够为世人勾画出清朝历史长河的面貌,并能反映出21世纪历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方汉奇(1926—),广东普宁人,新闻史学家。1950年毕业于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1951年起先后在圣约翰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创立中国新闻史学会,出版著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等。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新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曾两次获吴玉章奖新闻学一等奖,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   

19.
刘肃勇 《侨园》2013,(9):49-49
<正>张灵甫杀妻弃子张灵甫1903年8月生于陕西长安县东大村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念私塾。1912年小学毕业后考入陕西第一师范学校。1923年,张灵甫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25年夏初,去广州考入黄埔军校四期步兵科,并加入国民党。1926年10月毕业,24岁的张灵甫去国民党军第十军21师任排长,参加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结束时升任连长、营长,于1933年升任胡宗南军的独立团团长,性  相似文献   

20.
路春 《学理论》2008,(4):91-92
日前.关于“末位淘汰”的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据说在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中将封杀“末位淘汰”。《劳动合同法》起草课题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凯教授在渝的一次讲座时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末位淘汰’将变成非法行为!”(见2007年11月25日《重庆商报》)对此,笔者颇有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