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空间经济学利用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把空间要素纳入到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中来,探讨生产要素、企业和产业等的空间配置结构,分析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和经济运行的空间机制,解释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运动规律,即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等现象,从而也就解释了全球化、区域的成长与衰落等经济现象。本文介绍了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基本逻辑和分析框架以及主要内容,并对空间经济学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09,(1):94-94
金太军、袁建军在《江海学刊》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经济政治学以政治和经济的互动关系为出发点,综合运用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生活中相互交融的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中的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性,并试图揭示其一般运行规律,为分析政治变革的内容及方式提供新的途径,从而有效地达到以变革促发展的目的。它的研究内容包括:经济体系、经济结构、经济功能、经济资源、经济权力、政治变革、政治结构、政治功能、政治资源、政治权力等。经济政治学研究的关键在于政治与经济互动的纽带,以政治体系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公共经济活动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较强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非常广阔,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十分重要。因此,笔者就我国公共产品私人提供的有效性和市场化改革谈谈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4.
经济哲学的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哲学是哲学对经济世界的理性追探,它不是一般哲学,也不是一般经济学,而是运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说明经济领域和经济关系的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是探索经济存在的理由、基础和根据的学问,是经济学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以及由诸范畴构成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开放的体系。《资本论》是一部经济哲学著作,孟子、管子和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都有其深厚哲学基础,并在其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对空间经济理论进行过研究,但两大理论体系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不尽相同。马克思经济学从资本逻辑的角度研究空间经济生成和演变的内在动力机制,西方经济学则研究空间经济运行的具体规律,通过集聚力与扩散力的相互运动研究空间生成和演变的形式层面的规律。通过比较可知,我们应以马克思经济学的空间经济理论为主体,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空间经济理论,指导产业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问题上正进行着激烈的讨论,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一方面表现为,在东欧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后的经济改革到90年代的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忽视经济学的本土化研究,照搬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为其国家发展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另一方面表现为,在东欧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东欧改革经济学对其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成为经济学本土化的一个范例。这说明,本土化的研究更有助于抽象出事物发展的一般特征,从而总结其中所蕴含的一般规律,准确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人才开发的ABC冯聚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才需求急剧膨胀,人才开发日显重要,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一、人才开发要注意规模效益和瓶颈现象规模效益和瓶颈现象是经济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规模效益一般是指经济活动中在达到一定经营规模时才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经济学争论,主要发生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之间。在哲学的视野中,这场争论的基础在于历史观的根本对立,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特殊发展规律,根源在于对"人"的不同理解。时代要求我们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写出具有历史分析和矛盾分析的科学经济学;以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特殊规律的理论为根据,写出反映中国社会中介过渡性的发展经济学;以"现实的人"论为指导,写出以人为本的人文经济学。三者合一,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合理内涵,将产生反映当代世界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9.
教育经济学是一门介于教育学和经济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和经济的相互关系以及教育领域里的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至今也不过才2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是从80年代初才真正开始的。一、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和经济的相互关系,在很早以前就曾为人们所重视,我国古代的墨翟、管仲,西欧的柏拉图、威廉·配弟和亚当·斯密,都曾不同程度地对教育和经济的关系发表了一些真知  相似文献   

10.
<正> 在经济领域,长期以来比较强调平衡现象的重要性,对非平衡现象的研究注意得不够。其实,国民经济本身也是一个非平衡系统。从空间看,产业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从来就是不平衡的;从时间看,经济发展的速度是非均匀的,有规则的经济波动和无规则的随机变化相互影响,造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梯度和涨落。非平衡系统经济学就是运用现代物理学的非平衡系统理论,来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宏观和徽观),尤其是复杂经济系统非平衡现象的相互关系、作用、特点和发展规律而形成的一门新的学科。  相似文献   

11.
陈锴 《桂海论丛》2012,28(2):72-75
西方主流经济学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的思维是导致其不能深刻认识现代经济特征、做出合理预测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根源。因此,主流经济学的实证与规范分析存在很大的缺陷。《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开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经济分析的标志性文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认识经济现象、把握经济发展变化的根本方法,在今天看来,这一根本方法对审视主流经济学研究的缺陷及指导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依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统计是从数量方面认识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并进行管理的学科。统计要发挥其信息、咨询、监督的职能作用,要为领导机关宏观管理、预测未来、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都必须通过统计指标来实现。统计指标是说明社会经济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构成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不仅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还往往被人们用来评价工作成绩,考评工作优劣。  相似文献   

13.
供求规律是一个很特殊的规律,人们并不否定它的存在,但是它的作用和要求又似乎捉摸不定。在当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殿堂中,尚没有供求规律明确的位置。现代经济学大作供求规律文章的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化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姜安印胡淑晶经济增长速度在不同地域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对这一现象(为什么增长的速度、方式不同)的解释,基本上构成了一部经济学说史。从亚当·斯密对经济(财富)增长原因的探讨开始,虽然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在不断拓展,但经济学始终没有...  相似文献   

15.
洪亦卿 《前沿》2008,(9):47-52
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模式问题,学界众说纷纭。在经济分析法学(或法律经济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综合经济学和法学不同学科的研究视域,重新审视相关问题,改进和修正人们的一般理解,颇具意义。究其模式,可以从经济和法律两个角度做出不同的划分。  相似文献   

16.
论城市圈域经济的形成规律及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城市圈域经济的形成规律及特点罗明义城市圈域经济作为一种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理论和摸式,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基础上,伴随着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不断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形成的。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  相似文献   

17.
彩票市场营销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票是一种特殊商品,其市场运作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也遵循自身的特殊规律。在研究彩票市场特殊规律的同时,应自觉运用市场经济的各种理论指导彩票销售实践。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以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活动及其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是经济理论综合其它相关学科而进行的一次重大变革,在研究内容上与传统经济学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即从以生产导向转变为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从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在许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任何企业经营,如果不运用市场营销理论,…  相似文献   

18.
供求规律是社会再生产的基本规律丁天供求规律同其他经济规律相比,是一个很特殊的规律,它在经济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殿堂中,尚没有供求规律的一席之地,在西方经济学界大谈供求规律作用的时候,我国的供求规律研究却处于严...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的理论目标就是发现社会的规律,预测社会现象的发生;应用目标则是将所得到的预测现象发生的原则应用于社会,指导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代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吸收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写作完成了《21世纪资本论》。皮凯蒂借助丰富的数据和生动事例,系统回顾了财富不平等的演进历程,描绘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收益率高于经济增长率的社会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破解不平等问题的方案。皮凯蒂“把分配问题重新置于经济分析的核心”,回归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唤起了人们对不平等问题的关注和再思考,带给我们诸多启示。一、资本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