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探索出的新经验、创新发展的新理论、形成完善的新方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为十四亿人口大国的领导党和执政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把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起来。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不断提高党依规治党、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的水平。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在阐释依规治党的概念及其核心要义的基础上,集中论述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规治党,三者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无论是依法执政,还是依规治党,都必须以法律和党内法规为依据来进行推进.依法执政和依规治党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的主要内容.法治能够锻造和提升现代执政权威.依法治党亟需加强党内法规等制度建设.在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如何做到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之间相互支撑和有效衔接,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课题.依法执政要求执政党受国法和党法双重约束.  相似文献   

3.
坚持依规治党,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中,依规治党是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管党治党与制度建设、治理与法治、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等若干重大主题的交汇点,一通百顺、一堵百塞。坚持依规治党,要学习贯彻习近平依规治党思想,治党必依党规、党规必成体系、立规必重质量、执规必动真格,全方位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党内法规思想包括有机统一的六个方面。习近平党内法规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党建理论一脉相承,是对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法治学说相结合并创造性运用、创新性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党内法规体系和国家法律体系是逻辑上的“并列关系”,党内法规体系、国家法律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种属关系”,党内法规体系和国家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属概念”之下的“种概念”。党内法规的价值主要有三种,即秩序价值、法治价值和权威价值。党内法规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全面领导、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政治建设统领等四项原则。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是党内法规制度的生命线,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建设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原创性法治理论成果,在理论上厘清了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间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拓展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广阔空间,为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石,使之成为吸收古今中外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对世界法治文明和人类法治文化具有原创性理论贡献的法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矗立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地基上的一座高大巍峨的理论大厦,其由“全面依法治国论”“法治体系论”“法治轨道论”三个理论支柱所支撑,形成习近平法治思想最稳固的体系结构。这三个支柱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最具原创性、范式性、体系性的理论精髓。“全面依法治国论”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革命、法治系统工程、法治文明新形态的三重定位。“法治体系论”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中国特色法治理论体系中的决定性作用。“法治轨道论”阐明了法治轨道如何明确法治的正确道路、指引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实践问题。三者相互贯通、浑然一体,它们扎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沃土内,生成于习近平法治思想创新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应运而生又独具匠心的时代标识。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其重要内容。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今后党内立法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石,是构建制度笼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制度笼子的核心,是依规管党治党、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党内立法工作必须紧跟党对形势的判断和任务的部署,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党的十八大以前业已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基础上,对新时代为什么要实行全面依法治国和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作出了深入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诸多带有原创性理论命题,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突出了鲜明的法理特性,而且对人类法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理论贡献,具有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内法规程序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规范依据,是依规治党、制度治党的必然要求.党内法规程序作为党内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孕育着法治体系、权利保障与制度规则的法治属性以及确认党内法规适用的具体规则、实现党内法规实施依规依法的"双重价值".党内法规制度效能的发挥以及制度结构的优化,需以法治理性的向度审视党内法规程序法治逻辑延...  相似文献   

10.
黄文艺 《法学论坛》2021,36(1):13-21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法治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法治基本理论、法治推进方略、法治重大关系等三大理论板块。在基本理论板块,明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法治中国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一系列基本理论。在推进方略板块,明确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统筹推进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专业力量和群众力量相融合,坚持抓关键少数和抓绝大多数相结合。在重大关系板块,明确提出了正确处理政治与法治、改革与法治、政策与法律、发展与安全、活力与秩序、维权与维稳等一系列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国家治理意义重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最新成果。其汲取了古今中外各类法治理论的有益元素,对法治理论做了七项创新发展,即建设法治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三个核心要义"、坚持"共同推进、一体建设"、完善党内法规体系与实现依规治党、着力实现制度现代化、统筹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还对法治理论做了十五项拓展深化,即关于依法治国方针、坚持党的领导、法治为民、法治经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权力监督、德法并重、改革和法治关系、加强社会治理、政法机关职能、法治环境建设的拓展深化。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系列成果,传承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吸收了世界法治理论精华,且勇于探索当代中国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法治领域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和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国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创新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概括起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新发展集中体现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理论、法治道路理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理论、法律规范体系理论、法治政府理论、法治监督体系理论、依规治党理论、涉外法治理论、法学教育理论等领域的新思想新观点。  相似文献   

13.
郭晔 《中国司法》2023,(11):4-9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最具标志性的原创性的概念。我们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不能没有这一概念,我们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不能忽略这一概念,我们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更不能缺了这一概念。我们对这一概念的把握不能只是片段性的、印象性的,而应当从整体上对这一概念作系统而深入的分析阐释,以展现这一概念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独特性、枢纽性。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监狱机关而言,就是要积极推进法治监狱建设与监狱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在依法治国领域的创造性运用.习近平法治道路思想的形成,对于党领导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核心要义,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为基本原则,回应法治建设的中国问题.法治道路的实现方式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为总抓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历程中,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对法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思考和历史性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而党的领导、法治体系和信仰法治三个关键词贯穿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实践的思想旗帜和行动纲领,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全面继承和创新发展,是对世界法治文明进步作出的中国原创性理论贡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站在新时代新起点,系统阐释、认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重要科学命题和重大理论范畴,深入学习和深刻把握其发展脉络、核心要义和时代意义,必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建设、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更加坚强有力、更加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撑,助推"中国之治"进入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科学擘画开启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壮阔的法治蓝图,凸显了法治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地位,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宣示了我们党矢志不渝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8.
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基本依据和党内治理法治化的制度载体,国家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两个规范体系都是治国理政的规范依据,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是依法执政的现实要求,应当以体系共存的相容性、价值追求的同向性、具体规范的无矛盾性和行为指引的连贯性为基准,立足法治一般规律和我国政治现实,多方面积极地探索衔接和协调的实现路径,建构以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为核心的保障机制,从而达致两个规范体系“内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状态,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良性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并明确要求"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管党治党的党内法规虽与国家法在效力范围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治国理政、富民强国的目标却高度一致。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作为建党治党管党的基本遵循,必须在保证符合宪法的前提下遵循规范化、权威性、系统性、权利义务统一、权力责任对等以及权力有限并受监督等基本法治原则。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内法规建设须围绕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根本使命宗旨,以提高党的执政本领和领导能力为依归,确保党规与国法内在本质上高度一致,实现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法治国家进程中的政党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飞龙 《法学论坛》2015,(3):91-106
2013年中共“党内立法法”①的颁布回应了“打造制度之笼”的法治建设要求,更加明确了依法治党原则在法治国家体系内的地位.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亦指出依法治党是法治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乏与国法体系相协调一致的党法体系,不仅党的自身治理无法规范化和程序化,国法体系在既定宪法架构下亦不可能自足而有效发展.党内立法自建党之初即已开始,但依法治党主要是伴随依法治国而产生,是整个国家法治转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党内立法法”对2000年《立法法》的原理与制度多有模仿,但也具有自身个性,在局部制度建构上尚存欠缺.“党内立法法”从“立法”和“备案审查”两端实施法规体系质量管理,具有顶层设计上的科学性.党在新时期的规范治理要充分理解并发挥“党内立法法”中的新原则,同时注重通过关键领域制度进取空间的先行先试积累治理经验,规范党的自身权力并反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