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如何借助青年力量推动乡村振兴进程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社会创业具有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作用,可以发展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助力剂",实现青年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发展的双赢。文章通过对滴水恩社会创业教育项目和青年任旭平创办四川旭平兔业的案例分析,聚焦乡村青年社会创业的具体实践,分析青年通过社会创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两种路径,为乡村青年开展社会创业提供建议,为我国乡村振兴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青年人如何才能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是重大现实问题。当前乡村留不住青年人的最重要原因是乡村缺少匹配青年人需求的就业机会,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要追溯至近代工业革命及其对传统中国社会生产方式的激烈挑战。近代以前大多数乡村青年人都没有长期离开本乡外出就业,进入近代以来乡村传统生产方式相对于城市地区的劣势凸显,青年人往城市地区流动成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下乡村青年人能够更多地在城市地区实现就业,这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产方式取得明显进步的体现。要真正发挥青年人对于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重点在结合当代青年人的需求扩大乡村的就业机会,增强乡村对青年人的吸引力,而非对乡村青年人前往城市就业设置障碍。适度合理发展县域乡村集聚经济,有助于扩大乡村的就业机会,促使青年人在城乡之间双向良性流动,从而发挥青年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不能忘记的是,探索这一路径也应持有高度谨慎的态度,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不能浮夸冒险。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7,(2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再到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的要义在不断拓展和深化。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标这20字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殷切嘱托,江苏要强化系统思维,整合资源要素,推动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农民  相似文献   

4.
杨琴  高君 《大连干部学刊》2021,37(10):52-56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而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创新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面临诸多现实困境,给乡村文化振兴带来极大压力.因此,积极探索创新路径,通过增强创新意识、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以及创新乡村文化治理模式来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以此实现新时代乡村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践中,两者联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以安徽省的实践为例,分析职业教育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通过内涵建设,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并适当融入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策略和实现路径,以期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人才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阳  吴蓉 《学习与实践》2023,(6):101-110
都市腹地乡村是乡村社会的重要类型,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城乡关系而成为社会转型的首冲之地。受城镇化、工业化和乡村传统的多重影响,都市腹地乡村一般呈现为城乡边界模糊的混合型空间形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速了都市腹地乡村空间形态的转型,并且产生了通过重构乡村空间形态,实现乡村景观化转型、以城乡治理性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逻辑。基于上海郊区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表明,治理性融合是紧密型城乡关系下城市主导、以治理为抓手的乡村振兴策略,在城市对乡村的支持与控制下实现了都市腹地乡村的景观化转型,并带来了乡村社会关系的重组。  相似文献   

7.
潘燕 《就业与保障》2023,(7):175-177
在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承担着为本区域乡村建设培养和输送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如何使其培养的人才与乡村人才缺口相契合、助力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当下城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从区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专创融合”新农人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校政企协同育人共同体构筑等方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区域乡村建设输送高质量“双创”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乡村社会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居于主体和核心位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实施,乡村社会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愈发凸显,而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思想文化、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社会建设路径要素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作用亦持续显现,成为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推动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社会建设面临一系列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社会组织“内卷化”、公共服务“碎片化”、思想文化“离散化”、生态环境“低质化”、社会治理“悬浮化”,给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带来严峻考验。通过加强社会组织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思想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探析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社会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
张森 《人民论坛》2023,(17):104-109
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要保持乡村文化的连续性,坚守乡村文化的伦理性内核,坚持乡村文化的整体性,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实践层面,乡村文化振兴应坚持农民、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文化发展策略,即坚持农民主体,强化家庭本位,推动社区“重建”。  相似文献   

10.
正要进一步落实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优秀乡村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释放出持久的生命力,更好地推动首都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文化保护体系。建立农林、文化、文物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部署优秀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相关事宜,梳理好乡村文化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性规划,构建以农民为主体、政府  相似文献   

11.
马宝成 《人民论坛》2023,(17):52-55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是当代中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走向共同富裕、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乡村治理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不但影响了乡村社会的稳定,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而且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强国的障碍。为此,要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完善乡村治理中的各项制度、强化乡村干部激励制度、进一步增强廉洁教育培训、加大腐败查处力度,对乡村治理腐败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整治。  相似文献   

12.
如何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琦 《人民论坛》2021,(3):68-7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强化立法的保障和推动作用。乡村振兴立法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指导,立足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将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法制化,立法意义深远、立法目的明确、立法内容丰富,对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东方》2018,(4)
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事业的国家级战略,农村金融是乡村振兴的金融保障和政策保障,加强农村金融立法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当前,乡村振兴中的农村金融立法存在立法层级过低、立法定位不清、立法内容错位三大困境,亟需在加强乡村振兴农村金融法治建设、强化乡村振兴农村金融法治督查、强化乡村振兴农村金融法律责任三大框架下,明确乡村振兴农村金融立法目的、明确乡村振兴农村金融立法逻辑、明确乡村振兴农村金融立法结构、明确乡村振兴农村金融立法界限,以此来建构乡村振兴中的农村金融立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完成乡村振兴任务的重要内容和强力支撑。当前乡村振兴中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解决公共服务投资与融资体制存在差异、公共服务资源互动不足、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缺失问题。因此,要充分认识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实现乡村振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是粤港澳大湾区崛起的重要依托,其为港澳发展提供机遇,更是美丽湾区建设的根基。同时,粤港澳协同发展也推动湾区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下粤港澳在政策协同、促进农业现代化、提升科技创新活力、丰富创业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协同发展优势,因此,需要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粤港澳在产业协同创新、资源协同配置、环境协同治理、服务协同共享、制度协同安排等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从而形成粤港澳高质量协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7,(24):38-39
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哪些障碍和挑战,应该如何推进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怎样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这些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本刊摘编江苏青年智库学者"两聚一高"系列沙龙"乡村振兴"专场上几位专家学者的观点,以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和探讨乡村振兴的路径举措。  相似文献   

17.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当前乡村治理依然是社会治理中的薄弱环节,治理主体边界模糊、治理环境复杂多样、治理资源供给匮乏等现实困境,要求进一步围绕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激活多种治理资源、深化基层创新性改革、再造乡村共同体等策略进行推进。以期实现农村秩序和谐稳定、农业稳固发展、农民主体价值彰显等基本目标,进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乡村治理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乡村教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支撑,发展乡村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均衡发展,满足适龄学子对教育的需求,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迄今20多年,乡村少年儿童入学难、失学率高的问题从根源上得到解决,乡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需求从根本上得到满足。乡村教育在普惠性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帮扶机制逐渐形成,乡村教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颇有成效。立足新时代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要做好乡村教育这篇大文章,不仅要回归教育育人的本质,还要转变发展理念,深化简政放权,推进放管结合,强化乡村教育发展的育人功能、促进乡村教育内生发展动力、提升村民终身教育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引领农村籍学子返乡就业,促使农村籍高职学生毕业后参与家乡的产业建设、文化教育活动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在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获得职业发展,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文章简要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学生返乡就业的需求,提出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就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就业的优化思路与践行路径,以期能够为深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集聚农村人才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光华 《群众》2023,(6):10-11
<正>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中组部、中宣部等国家八部门《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部署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