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萨特确实有一种乱伦意识。在自传《词语》中他直言不讳地说:“大约10岁时,我读了一本名为《横渡大西洋的客轮》的书,十分着迷。书中有一美国小男孩和他的妹妹,两人天真烂漫,彼此无猜。我总是把自己想象为这男孩,由此爱上小女孩贝蒂。很久以来我一直梦想着写一篇小说,写两个因迷路而平静地过着乱伦生活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诺思罗普,弗莱在《典洪》一书中,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对《圣经》进行了研究;他并非师承诠释学研究,尤欠神学上的任何专门资历。但是,作者长期增具的才华、眼界及其洞察力赋予这部著作的格调与份量足以使之与奥尔巴赫或古尔乌斯I的著作等量齐观。实际上,诺思罗普,弗莱的书之所以引得视听,正因为他所属的学科有别于我们,纵令他未援引任何一位《圣经》注释家,不管是威尔豪森还是昆哥尔;但是,他倒悉心  相似文献   

3.
弗郎斯瓦·诺艾勒·巴贝夫(FrancoisNoelBabeuf,176o-1797年),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积极参加过下层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早年曾深入地研究过伏尔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卢梭、摩莱里、孟德斯鸣以及百科全书派和一些英国学者的著作,并刻苦钻研空想社会主义者及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注意从中批判地吸取营养,从而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平等观。如他特别推崇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卢梭论述的暴力革命、人民主权、直接民主制等思想,为巴贝夫理解财产在构成社会不平等作用问题上有过重要的启示。而…  相似文献   

4.
亚当·沙夫教授生于1913年,曾任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发表过多部著作。50年代的不少著作曾是当时高等学校的教科书。60年代因发表《马克思主义与个人》,被批判为修正主义者,80年代初又在国外出版《处在十字路口的共产主义运动》一书,再次受到批判,并开除出党。波兰制度发生剧变后,沙夫教授不但恢复了党籍,而且被一些政治组织誉为“思想之父”。波兰统一工人党解散后,他再未参加任何政党,但始终认为自己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说:“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仍将选择这条道路。” 本文是沙夫教授1995年底在波兰出版的新著:《困惑者记事》的片段摘译,标题和文内小标题为译者所加。 沙夫的观点仅仅是他的一家之言,本刊发表的目的是供学术界了解和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5.
公元七世纪中国唐朝高僧义净在他的著作中,曾多次提到苏门答腊岛上的菎崙语。它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义净所指的篦崙语,究竟是什么语?崑崙语和古马来语有何关系?下面,试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背影     
《新民周刊》2012,(14):97-97
1975年4月,蒋介石在台北逝世。这位曾国藩的追随者爱好儒家文化,生长在佛教环境中,最后受洗成为基督徒。他去世后,遗孀宋美龄在他灵柩中放了四部书,除了《圣经》和解释圣经经义的著作《荒漠甘泉》,还有孙中山著作《三民主义》和一部《唐诗》。  相似文献   

7.
一个作家对于文学的贡献,似乎并一定与他名声的大小、著作的多少和成书的快慢成正比。作家的创作风格倒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1985年10月1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克洛德·西蒙大概正好为此提供了例证。克洛德·西蒙属  相似文献   

8.
晚清编译德国军事著作活动考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峰 《德国研究》2007,22(2):59-66
作为洋务中师德军事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德国军事著作的翻译与编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甲午战争为线,晚清编译德国军事著作的活动,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至甲午海战为前期,以江南制造总局等官办译书机构为主体,出现了大规模翻译德国先进武器书籍的局面,大量的德国原版军器著作涌入译出.甲午战后为译书的后期.此期译书活动的内容由战前的兵器学译著转向德国的军事学等理论著作;译书机构除官办译书馆外,出现了众多由私人编撰的译介著作与教科书.编译德国军事著作活动与晚清政府的自强运动、军事变革相呼应,丰富并促进了中国近代的师德军事教育.  相似文献   

9.
侯磊同志退休后,写作成了他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他撰写的《优化人生》《片语悟人生》已分别由新华出版社和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情化人生》已经写就,《理化人生》《乐化人生》《勤化人生》等著作也在写作中。本刊从本期开始,连续刊发《理化人生》一书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徐龙第 《欧洲研究》2005,23(5):140-150
英国学者马克·B·索尔特(MarkB.Salter)的著作《国际关系中的野蛮与文明》一书的英文版出版于2002年,2003年底由肖欢容博士等译成中文并于2004年初正式出版。这看起来距离今天好像有一阵子的时间了,我们不禁要问,这本书在今天的解释力如何,它是否也仅仅是昙花一现呢?当然,令人遗憾的是此书并没有引起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界的注意。如果简单地从著述的内容上看,该书可以被看作是作者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以及“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言行的一种反思和批判。但是,如果把本书所论及的主题置入更宽广的历史视野及当下的国际思想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政治学的史蒂文森讲座教授,曾经担任过美国政治学学会的会长。作为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杰维斯在西方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研究成果涉及安全政策、外交决策以及冲突与合作理论等多个领域,然而我国国内对他的理论著述介绍和讨论得还比较少。在杰维斯的著作中,目前已经被翻译成中文的只有《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一书。尽管这本中译本的出版使中国的读者对其人其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正如杰维斯本人所说的那样,他的最重要、也最有意思的著作还是于1997年出版的《系统效应: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性》一书。这本书是杰维斯近30年来对系统复杂性进行不懈思考的理论结晶,其中的许多观点不仅对国际关系学界,而且对其他社会学科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写作,故我存在”──谈萨特的文艺观袁义江,李彩蓉1964年,萨特发表了自传体作品《词语》,在这部著作中,萨特运用业已形成的存在主义观点细致地分析了他的童年,回顾他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的,指出他的思想与他的童年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为研究萨特思想...  相似文献   

13.
我是您学生     
安谅 《新民周刊》2020,(1):80-80
第一次见面,是在明人签名赠书的活动上。那是一位矮胖的中年男子,圆脸、毛稀、薄唇,细小的眼睛,目光不可捉摸。"老师,能为我签个名吗?"这种场合,叫老师是一种尊称。明人微笑点头,接过他递来的书,在扉页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能不能也写上我的名字?我叫李惠,您可以写‘李惠同学’!"他的态度诚恳,又千恩万谢,明人不忍拒绝,不过,心里却生出一种莫名的虚无之感。  相似文献   

14.
李开盛 《美国研究》2006,20(2):149-156
近些来年,在具有浓厚科学行为主义氛围的美国国际关系学界,历史研究方法似乎有抬头之势。例如,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Mearshei mer)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恢复了摩根索纵横历史的传统,尽管加进了很多的数据分析,但全书有一种历史的穿透力。①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大学唐纳德·帕查拉(Donald J.Puchala,1939~)教授的《国际关系中的理论与历史》一书也应算是这些“历史型”国际关系著作中的一本。②但与其他作者不同的是,帕查拉不是把历史事件简单地视为一种论据来使用,他穿过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隧道,考察了一个宏大的历史现象——文明的…  相似文献   

15.
老曹轶事     
无论近看远看,超薄型的朱惠民都瘦得像一张交通卡。我们是柳州路上同一栋楼的邻居,有一次我正和曹景行通着话,他一旁挤眉弄眼的,我问他,怎么啦,他说,你对曹景行说,黄山茶林场的“排骨”向他问好!我照说了,那一头不禁呵呵呵地笑了起来,改用上海话说,向“排骨”问好!当年我7队的,“排骨”10队的,后来一起在“五七连队”苦熬。  相似文献   

16.
垂声谢后世 气节故有常胡松荣《白凡逸志》一书,是韩国民族伟人金九先生所著的自叙体著作,写的“全都是亲身经历的事实”。这部倾注了金九先生一生心血、目的在于教育后代勿忘过去奋斗之艰苦、激励人们建设未来之光明的著作,处处洋溢着作者的亡国恨、爱国心、同胞爱、...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小说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创作活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据他的哥哥皮埃尔·莫里亚克说,他记得弗朗索瓦八、九岁的时候仿佛就已经在一个小本子上撰写他的第一部小说了,小说的题目是“密室”。他的另一个哥哥冉回忆说,他清楚地记得小说里有这么一句话:“在一阵感情的冲动下,他吻了她的前额。第二天,她便当了  相似文献   

18.
<正>文安立(Odd Ame Westad)教授这些年的主要著作受到学术界普遍关注,而且其影响已经超出了学术界,~②美国总统奥巴马曾邀请他从伦敦专程到白宫,参加讨论对中国现代对外关系史的看法。他当时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史系任教,现已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任教。究其原因,除立论新颖和历史文献格外丰富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这些著作都体现出作者在论述方法上大大超出了传统外交史研究的窠臼,融  相似文献   

19.
张襦心 《新民周刊》2015,(47):70-71
我敢于把我真实的想法说出来。有些人他也有专业素养,熟悉这个领域,但是他不敢说出跟现行观念相抵触的观点来。 在"2015网易有态度人物盛典"起航之际,《新民周刊》特意约请了担任"名人评审"的李老师,来听听她的人间所爱与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0.
尤利乌斯·伏契克是我国青年所熟悉的人物。他的著作《绞刑架下的报告》曾被翻译成70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伏契克本人在过去的几十年内都被树为反法西斯的英雄,是世界青年心目中的光辉榜样。从60年代初起,有人开始对伏契克产生怀疑。当时,原布拉格潘克拉克监狱的看守阿道尔夫·科林斯基刚刚去世。据说,是他把伏契克的手稿秘密带出监狱并保存到战争结束。捷克历史学家注意到,在战后竟然无人想到要向这位看守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 70年代瓦斯拉夫·切尔尼教授在一本书中指出,伏契克的实际作用与他在监狱中所写的书中所描述的不相符合。切尔尼教授并在《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中发现许多严重地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