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中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治理城中村燃煤污染,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中,由于城中村管理常常游离于法律的边缘,燃煤污染治理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相关针对性法律法规缺失,燃煤污染的环境监管体制存在缺陷,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公众依法参与程度较低等,因此,治理我国城中村燃煤污染,必须完善城中村燃煤污染防治立法,健全执法机制,保障高效执法,建立健全地方绿色环境标准制度。强化城中村燃煤污染治理的公众依法参与程度,努力寻求政府政策的支撑,从而使城中村燃煤污染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2.
当前河北省"城中村"改造和治理已经基本规范,但由于深刻的制度原因,河北省"城中村"还存在着种种发展困境及治理难题,这些难题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河北省在社会发展和治理方面不具有足够的包容性。因此,构建包容性治理制度,成为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社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建设好城中村社区是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在城中村社区建设中存在体制冲突、模式冲突、利益冲突、文化冲突等各种冲突,应坚持系统化原则、适合国情民情原则及借鉴创新原则积极建设城中村社区,以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体制一元化;积极建构政府指导下的社区自治模式;改革集体经济产权和发展社区经济,破解利益冲突;促进城中村社区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4.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新战略部署,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创新路径。针对长春市域社会治理布局、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及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坚持高位统筹,完善机制,打出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的“组合拳”;构建体现长春特点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新时代长春社会治理品牌;发挥治理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补齐短板,深入推进平安长春建设。  相似文献   

5.
王大广 《前线》2023,(4):78-80
公众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高质量的公众参与对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首都北京以接诉即办改革为牵引,通过进一步畅通诉求表达的多元化路径,激发公众参与的内源化动力,深化公众诉求数据的智能化分析,提升公众评价的科学化水平等途径,不断提升公众参与水平。在推进公众参与基层治理过程中,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有效引领公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公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6.
《党史博采》2008,(12):I0002-I0002
蠡吾镇东南街村是一个总人口1060人,耕地680亩的城中村。改革开放以来,东南街村党组织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一心一意谋思路、求发展、促和谐,经济和社会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镇的前列。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理是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升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助于激发社会主体内生活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以下困境: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结构优势未充分发挥;各社会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社会组织发展不顺畅;基层社会治理存在动力不足风险;社会治理机制运作滞后、效果欠佳。鉴于此,我们必须在现代化的社会治理理念引领下,建立和完善社会治理机制、构建社会治理法治体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加大力度运用社会治理专业化方式。惟有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正>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题中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这一社会治理共同体中,人民政协有着独特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政协基层协商:人民政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切入点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协拥有强大的智力优势、超脱的组织优势、缜密的制度优势、良好的功能优势,使其在助推社会治理发展中具备了天然优势。多年来,人民政协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政协委员履职动力不足、传统粗放的碎片化介入方式等因素抑制了政协社会治理作用的发挥。为此,应强化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增强社会治理发展动力;变革碎片化介入方式,提高社会治理介入精准度,从而提升人民政协助推社会治理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北京支部生活》2023,(2):42-45
<正>“热线+网格”是探索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的重大创新举措。北京市紧紧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坚持诉求靶向、事项牵引、标准衔接、数据共享,充分发挥接诉即办和网格化管理的双重优势,创新社会治理新体系、新模式、新手段,推进管理与服务有机融合,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足功夫,实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提升了基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基层治理,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商河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持续强化机构编制服务保障,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孙秋菊 《奋斗》2023,(6):60-6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将基层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是实现基层善治的必经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有助于调动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3.
魏礼群 《前线》2021,(3):31-3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治理取得重大成效,其主要标志是:全国人民过上宽裕殷实生活,开拓了现代社会治理新境界,社会治理现代化基础性制度不断改革创新,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明显增强,社会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等。必须增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自觉性、全面性、协同性、创新性、系统性、效能性,坚持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拓展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发展新格局,大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现代化水平,全面增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4.
何飞 《党建》2024,(2):53-5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近年来,北京市大兴区亦庄镇党委以“亦心向党”党建品牌矩阵建设为统领,聚焦城市基层党建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2021年,大兴区亦庄镇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15.
朱静辉 《理论文萃》2009,(5):33-37,27
在人们的认识当中郊区农村往往以“城中村”为典型,学者出于对原有乡村社会理解的反差,惊讶于“城中利”的村已不村,所以对“城中村”抱有强烈的研究冲动,大量“城中村”、“超级村庄”的研究客观上也影响了人们对城郊农村的认识,把城郊农村与“城中村”划上等同号。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社会建设理念创新,将"社会管理"升级为"社会治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从"提高社会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入手,总结概括了与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的显著制度优势,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青团》2023,(2):56-57
<正>团建邺区委依托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契机,持续发挥团的组织动员和社会动员优势,创新建设“校地合作、队伍建设、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四力同驱工作机制,积极调动在宁高校大学生投身社区治理,将团的组织动员优势转化为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社会力量优势,通过大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的青春行动,积极推进团的基层组织改革,提升共青团参与基层治理的大局贡献度。  相似文献   

19.
陈中奎 《前线》2023,(1):45-48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伟大征程中形成了世界上其他政党不可比拟的治理优势。从治理主体、治理价值、治理效能等方面来考察,这些优势集中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鲜明的人民立场、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基于这些显著优势,我国治理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肖金明  王婵 《理论学刊》2022,(1):111-122
地方立法质量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地方社会治理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创新和完善地方立法工作,以地方立法引领地方社会治理的改革和进步,是推进地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如何保障地方立法质量从而保障地方社会治理水平,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地方立法工作的重大课题。完善地方立法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地方立法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地方立法工作理念与规范,进一步明确和恪守科学民主法治总要求;创新地方立法工作体制与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地方立法工作总格局;创新地方立法工作体系与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总布局。另外,应当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与社会守法、党内立规的关系,以高质量的守法和立法立规一体化,推进地方立法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实效和治理效能,从而提高地方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