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亚明 《两岸关系》2013,(11):63-64
“台湾艺人在大陆拍片的片酬是台湾的5倍”,这样的消息日前在大陆微博上疯传。网友还制作了一个“台湾艺人身价表”,列出吴奇隆在台湾拍片,1集只拿40万元(新台币,下同),在大陆则是1集200万元;林心如在台1集30万元,在大陆1集165万元。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12)
正做了十几年两岸交流工作,以我的经验,大陆朋友跟台湾朋友拉家常,往往就会问到,"台北的房价高不高?""城里好像没看到菜市场,你们的菜怎么卖?"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而大部分的回答都是"房子一坪大概几十万新台币""菜市场也有,是用台斤来计价的"。这样的回答,如果不加以解释,大陆朋友是没有直观认识的。因为这个"坪"并不是我们以为的"平方米"的意思,台湾朋友会告诉你大约是3.3平方米左右。"台斤"也不同于大陆菜市场上使用的"市斤",而是略大一点,其辅助单位"台两"又小于大陆的"市两"。如果解释到这种程度,基本上大陆朋友可以大致推断出台湾的房价、菜价的水平了。当然,如果  相似文献   

3.
《两岸关系》2023,(7):56-57
<正>在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台胞(台企)服务专窗,时常可以看到一位穿着笔挺西装、说着流利闽南语的年轻人,热情地为前来咨询的台胞解答疑惑、办理业务。他叫李京机,是一位“90后”台青。自2016年被台湾母公司外派到福州工作,李京机从此开启了“登陆缘”。“外派两年时间,我结识到很多位大陆的朋友和在福州工作的台湾小伙伴,我发现自己很想继续留在这里生活。”  相似文献   

4.
正"台湾观众因连日熬夜追剧,出现了头晕和肌肉酸痛症状。""每天播两集根本缓解不了相思之情。""我迷上《琅琊榜》了啦!"没错,上述台湾媒体和观众的这些感慨,正是大陆古装剧《琅琊榜》在台湾热播并引发高度关注的写照。记者就此问了身边一位朋友,如何看待台湾观众这样的反应?她笑着说:"《琅琊榜》我早就已经看完啦,台湾观众  相似文献   

5.
萧然 《台声》2006,(5):70-72
大陆重拍台湾十多年前拍过的《京华烟云》,在台湾与大陆都受欢迎,两岸人民重新发现林语堂的魅力。林语堂融合中西文化的智慧,让年轻一代惊艳。他的幽默及生活的艺术,与今天两岸民间社会所追寻的不谋而合。今年3月26日,是世界文坛传奇华人作家林语堂逝世30周年。而改编林语堂作品的电视剧及林语堂的书,都大受欢迎。此刻,“林语堂”成了两岸民间社会的关键辞。在台湾的奇摩雅虎网站输入“林语堂”三个字,出现150多万笔记录,而在大陆的百度网站,则出现60万笔记录。两岸新一代蓦然回首,发现这位上个世纪的“幽默大师”主张的《生活的艺术》,竟然…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16)
<正>近年来,桂台人员的交流伴随着经贸往来的增多,紧密而热络。不少去过台湾的朋友问我,在全球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重新洗牌的格局中,台湾已不再是个"发达经济体"了,当年的繁荣已成过眼烟云。多年来岛内蓝绿争吵不休政策徘徊不定,使台湾经济逐渐走向衰退,呈现难以逆转的边缘化趋势。论经济总量,台湾早已被大陆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等发达省份超越;论外贸总额大陆是3.96万亿美元,台湾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13)
正谈话中,她拿出一袋叫做"客家雷茶"的东西,将少量牛奶混合在一起冲泡给我们喝,说那是只会在台湾有、在大陆就是万能的淘宝上也买不到的饮料。她告诉我们,自己零食几乎都是从台湾带过来。她是韦文心,毕业自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大学最后的一个学期,她到大陆的中国人民大学做交换生;大学毕业后,又到大陆找到了一份自己感兴趣、喜欢的工作。采访地点选择在她和朋友合租的房间内。她长发偏分、高挑的个子、古铜色的皮肤、偏瘦的娃娃脸,看上去并不像已经大学毕业的样子,倒是  相似文献   

8.
陈邦钰 《台声》2003,(9):37-37
青岛、燕京啤酒在台湾走红大卖,但联华食代理的红星二锅头,经第三地转进台湾并改名为红旗二锅头后,却亏损连连。因台湾当局迟迟未开放大陆白酒,让大陆白酒的台湾代理商个个叫苦连天。香港影星谭咏麟在获得影帝殊荣的电影《假如我是真的》里,有一段他带着两瓶贵州茅台酒探访亲友的场景,让台湾观众对大陆白酒有了初步印象。两岸开放探亲后,台湾民众逐渐发现除茅台外,泸州老窖、剑南春也是中国白酒一绝,而五粮液、酒鬼更成为从大陆返台最有面子的馈赠礼品。业者评估台湾白酒市场约有150亿元的规模,本土金门高粱酒就占了六成,若是引进大陆白酒,…  相似文献   

9.
丁万鸣 《台声》2002,(7):39-40
台湾经济靠外销产业起家,早年台商到大陆投资依循台湾模式,帮国外客户代工做外销,但随着大陆市场开放,愈来愈多台商改行做“内销”,在人生地不熟的大陆写下一篇篇自创品牌传奇。顶新德克士炸鸡10年有成顶新集团10多年前以“康师傅”方便面风靡神州后,近年跨足速食业,再度自创“德克士炸鸡”,经过10年披荆斩棘,在大陆建立近300家连锁店,和麦当劳、肯德基在大陆鼎足而立,在大陆许多省级城市,德克士炸鸡更技压两家世界级速食集团,1客23元人民币两块炸鸡特餐卖得火红。西瓜太郎和酷狗文具大卖原本从事纺织外销的统联文…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5,(13)
<正>大陆朋友访台,宴席上当然得摆金门高粱,我常补充,在金门买的金门高粱与在台湾买的,味道些微差异,必须同时倒上,中间摆一杯清水,交换品尝,才能分晓。我不由得感叹,台湾这些年经济乏力,但台湾白酒物美价廉,仍是"饮君子"的天堂。大陆官员访金门,除了"高粱",以炮弹壳打造的菜刀也是受赠佳礼,有一回携黄春明、李昂两位名小说家,  相似文献   

11.
郭雪筠 《台声》2023,(4):60-61
<正>在与2001年出生的在陆台生郑雅羚访谈过程中,记者与她都会时不时感叹“这3年变化太快了”“也不知道这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因为许多在大陆的台湾人在今年春节返乡时,都在大街小巷看到大陆零食魔芋爽、以及李子柒螺狮粉的身影,街上也开了酸菜鱼、肉夹馍、螺狮粉等大陆食物餐厅——这些在3年前的台湾都还不多见,而今透过抖音、Youtube上的大陆视频主,以及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12.
杜少典  皮导 《台声》2023,(3):80-83
<正>我叫杜少典,1994年出生的河南人,如今带着台湾女友环游大陆。24岁,因为一次偶然机会,我来到台湾做交换生。那时候我有三个目标:一是在台湾跑一场马拉松;二是骑自行车环游台湾岛;三是找个女朋友。谁能想到,短短4个月的留学时间,我真的完成了这3件事,不仅找到了一个台湾女友,后来还把她带回大陆,开启了环游大陆之旅。  相似文献   

13.
刘墉 《中国减灾》2010,(4):28-28
我生长在多地震的台湾,经历过许多惊心动魄的场面,2004年,南亚海啸大地震时,我又正好在泰国曼谷,加上连续两次在日本旅游时遇到地震,我自己又住在台北的高楼上,所以对地震特别注意,常看这方面的书,并向专家请教。知道四川大地震后,我立刻上网查看最新的情况,出来的消息虽然不多,却看到一位学生在成都宿舍里用手机拍的片段,只见画面中的学生躲在桌子下,房子在摇,不断有东西掉落。我一方面佩服这些学生的胆识,为地震现场情况留下记录,一方面觉得大陆可能有不少朋友不知如何面对地震,有些话我不能不说:  相似文献   

14.
陈小愿 《台声》2024,(2):72-73
<正>近期,台湾夜市有摊贩开卖大陆传统小吃梅花糕,软糯香甜的口感很快就征服了一众食客。大批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前去大排长龙,“抢购梅花糕”一度成了网上热门讨论话题。不止梅花糕,越来越多大陆美食在台湾街头和餐桌出现。它们有共同特点,那就是网络口碑好,深受年轻人喜欢。  相似文献   

15.
郭雪筠 《台声》2023,(5):83-84
<正>作为在大陆长大的台湾人,彭翊如对大陆的看法当然不同于台湾本地年轻人。但她对台湾也并非全然断了联系,从小到大她每年寒暑假都回台湾,甚至在到达台湾法定打工年龄(16岁)之后,寒暑假还会在台湾餐饮业兼职。对她而言,这些年来周围的大陆同学对台湾的态度、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态度、甚至是台湾上一代人,都因为客观环境变化,而改变了固有认知,或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8)
<正>摘编自4月7日台湾《中国时报》台湾文化名家、台北书院山长林谷芳发表文章指出,大陆老一辈人对台湾有着一种复杂的情感,这些百姓到台湾,跟着团,就算走马看花,拍些照片,买个特产,也多少补足了生命中那缺憾的一角。一般常被诟病的"团客"旅游,其实更有着超越现实经济利益的情感价值。台湾当局如果不能在经济利益之上看到这些,就说明了自己在两岸交流中的短视。大陆老一辈人经历了国共内战及之后两岸严峻对  相似文献   

17.
吴亚明 《黄埔》2006,(4):58-59
两岸大学多同名 历史的风云变幻,使海峡两岸出现了很多看似相识却陌生的事情。就拿大专院校来说吧,大陆有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和暨南大学,台湾也有这些大学(东吴大学英文名称就叫苏州大学)。  相似文献   

18.
檀国柱 《台声》2010,(9):18-20
“我去了两次,真的很好吃,真的很好.卖‘升官发财’的那个老板长的很像许建国(台湾知名主播),卖挂包的那个大叔和卖卤肉饭的那个阿姨很和善。”网友keyu761说。  相似文献   

19.
记得几年前,来厦门访问的一位台湾教授在早上散步回来,紧张地用地道的台湾话对我说:“老乡,不得了!厦门人都在讲我们台湾话,台湾在大陆的影响太大了。”我告诉他,台湾话就是福建南部即闽南方言,他才恍然大悟。其实,我也有同样的经历。1948年到厦门大学念书的我,在黑暗的小街上听到哀怨感伤的故乡歌仔戏哭调时,不禁柔肠寸断。一问才知道歌仔戏的源头在闽南,哭调充分反映彼时两岸人民痛苦的心声。有尚清雅的南管(南音)也是从闽南传去台湾的。我曾听厦门一些语言学者用闽南方言吟诵唐人的诗歌,比用普遍话(国语)吟诵更上口。难…  相似文献   

20.
漫话两岸关系沧桑莫力更(上接本刊第四期)第二阶段,以政治对抗为主、 军事对抗为辅的冷战对峙阶段,时间为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且说,一江山岛和大陈岛被我解放后,台湾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台湾当局吸取了在大陆失败的教训,经对党政军的改造整顿和“土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