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以创新精神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展,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等一系列会议,为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指明了前进方向,并出台  相似文献   

3.
4.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基础。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的战略支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压舱石”,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科技投入偏低和农业结构性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协调,制约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新征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强化科技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融合;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农业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5.
刘建彦 《求知》2021,(2):23-2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角度讲,淬炼担当精神就要从乐于担当的“意愿”、善于担当的“能力”、勇于担当的“行动”、敢于担当的“精神”四个维度,全面把握、系统推进,形成“四位一体”最大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正是有了无数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我们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山,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急需领导干部接续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肩负起与新时代新阶段相匹配的新担当。  相似文献   

6.
《科学社会主义》2021,(1):115-121
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个"新征程"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新在"新发展阶段"上,新在新发展目标任务上,新在新实现途径上。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未来的远见卓识和继往开来的历史担当,深刻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继续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8,(12)
正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民进中央和中共北京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民进北京市委会秉持"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积极践行"提前谋划、加强统筹、集智聚力、开拓创新"的工作理念,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为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过去工作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进程彰显着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历史性嬗变,同“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具有深刻内在一致性,其道路走向反映着世界历史的发展指向与现实形态。中国现代化运动被动启发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全球扩张,最终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主动选择、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且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世界历史自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成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辩证融通、双向互动,是由相对落后国家开辟的现代化新道路,革除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魅影的“绝对统治”,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可靠性,表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路标,为有效解决世界历史的新挑战和全球化发展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统一于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实现中国梦的实践逻辑。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探索历程是开启新征程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开启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开启新征程的发展思想,这对我们党实现新时代的伟大使命和伟大梦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化极具特殊性与复杂性,不宜仅用单一视角进行学理与特征阐释,在方法论上应该诉诸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经典现代化和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范式与实践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道路。在总体性方法论的视域下,这种新型现代化道路与现代文明的特殊性应该予以整体性、系统性观照。在论述、补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代化”释义的基础上,鲜明提出“总体性”方法论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容与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在道路选择上,坚持客观必然性和历史主体性的统一,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要求;在道路特质上,体现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要求;在道路布局上,彰显全面性与协调性的统一,符合唯物辩证法联系观与系统论的要求;在道路实现上,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是规律预存与封闭固化的,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深入、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一个重大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条清晰主线则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创与展开。沿着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的谱系和脉络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探索史可以发现,"从主体性到公共性"构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走向,始终以公共性为基本定向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西欧式现代化道路、苏联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区别,也是其"新"之本质规定性。新道路必然开辟新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哲学表达是唯物史观的公共性逻辑,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则是谱写唯物史观公共性逻辑的纲领性文献。唯物史观的公共性逻辑反对单一主体性和同质化的抽象整体性,倡导个体与共同体协调发展,这一主张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源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思想内在统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融合的背景下,唯物史观的公共性逻辑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意义,还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施平 《瞭望》2001,(10)
今年的“两会”非同寻常,一是时间正值新世纪的发端,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处于新的起点。 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提出了三步走的设想。前两步,是要在 20世纪最后不到 20年的时间里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一目标经过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已经光荣地实现,人民生活从总体说,开始进入了小康水平。新世纪的上半叶,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实地跨出第三步,即到 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三步的目标,比之前两步更加宏伟、更加艰巨。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而又人…  相似文献   

15.
由一个起步晚、底子薄的新区 ,逐步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这是深圳市福田区在特区改革开放大潮中所走过的辉煌历程。建区 10年来 ,福田区坚持高起点建设、高速度发展 ,并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大经济、大发展、大服务”战略 ,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实力不断增强 ,形成了以电子、通讯、医药等高新技术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城区高楼林立 ,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公园绿地星罗棋布 ;商贸服务业发展迅速 ,形成了以华强北商业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完善的商业服务体系。 1999年的各项重要经济指…  相似文献   

16.
于立军 《求知》2021,(1):9-12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主题、新方向、新目标、新任务。我们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21,(1)
<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主题、新方向、新目标、新任务。我们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总体目标、战略步骤和主要任务等重大问题,全面拓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生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体系,凸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倚重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突出的赋能性。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12月19日,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会议采取主会场加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来自全国党校系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高等院校、社科院、军队院校等单位共计50余名专家学者在主会场现场参会,同时有300多人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在线参会。  相似文献   

20.
韩庆祥 《政治学研究》2022,(6):26-35+156-157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表明二十大报告意义重大、内涵深刻、影响深远。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二十大报告是一篇重要文献。深入学习研究二十大报告,发现贯穿其中的一个大逻辑,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逻辑。它包括生成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世界逻辑。生成逻辑,就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聚焦于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是这一创新突破的基础,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根本性的创新突破都聚焦于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意味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突破和成功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点是十八大以来;理论逻辑,在于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实践逻辑,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逻辑,就是中国的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地位经历了从“世界失我”到“世界有我”再走向“世界向我”的历史演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穿二十大报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