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后     
《美国研究》2004,18(2)
近来发生的一些事件颇为引人关注:阿布格莱布监狱美军士兵虐待伊拉克战俘丑闻的披露,加剧了穆斯林世界对美国的仇恨,也引起国际社会包括很多美国人对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及美国人权标准的质疑;台湾“大选”后所出现的宪政危机、陈水扁的“5·2 0”“就职演说”,引发了人们关于美国对台政策和未来两岸关系走向的思考;美国总统大选中关于同性恋婚姻、反恐战争、移民政策、《爱国法》与对公民权利的限制、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等问题的争论,触及了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它促使人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9·11”事件是否分裂了美国社会?我们期待更…  相似文献   

2.
继欧洲难民潮和北美非法移民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后,东南亚也爆发了严重的移民危机。东南亚国家普遍采取的将移民视为威胁的"安全化"行动不仅无助于移民危机的消解,反而加速了危机的升级,成为对地区稳定和东盟共同体建设的重大挑战。认识到移民政策"安全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东南亚各国开始寻求加快推进移民的区域治理,由此产生了地区国家"安全化"行动与"区域化"进程两者并存的发展态势。然而,在区域化进程中,东南亚诸国面临治理维度发展失衡,政策行动上存在共识缺乏和能力制约等挑战。为此,东盟需要突破当前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安全化"反应模式,实现均衡治理和统一行动。作为东盟的重要邻国,中国应积极研究对策,加强多边合作与协调,维护地区稳定与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移民国家,其接收各类外来移民(定居移民、劳务移民和留学移民等)的历史并不长。从国民性格角度看,俄罗斯社会缺乏安全感,在制定移民政策时,总是将安全考量放在第一位。俄移民领域的管理因而具有浓重的“强力”色彩,“经济”和“融合”的成分则相对不足。当前俄移民政策领域存在诸多弊端,如融合政策缺失,腐败问题严重,统计工作不到位,移民政策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等。为构建具有吸引力的移民政策,俄罗斯学界提出很多建设性主张,如必须为引进和利用外国劳动力制定简单透明的规则和程序;必须使移民政策的实施由单独的联邦非强力部门主管;必须要有保障移民融合的基础设施,维护移民的权利,反对影子就业和社会隔离;公开承认移民对于国家经济的作用,对居民解释实行移民政策的各种动机,创造出移民和社会可以有效协作的氛围。这些主张能否得以落实,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孙天昊 《美国研究》2022,(4):134-155+8
特朗普政府“公平、对等的自由贸易”政策,以及拜登政府“以工人为中心”的贸易政策,都表明美国贸易政策的落脚点正逐渐从“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本文从选民及利益集团、产业地理政治、要素流动三个视角出发,将经济阶层和党派利益纳入考察,以此来解释美国贸易政策的嬗变过程。在全球化进程中,美国部分中产阶层、劳工阶层、贫穷劳工阶层是主要利益受损者。庞大的人口规模与地区经济利益的变动,导致牵涉党派利益的政策决策者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不仅要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还要兼顾受损经济阶层的利益诉求。本文借助吉尔伯特模型对2009~2021年美国贸易政策的案例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经济阶层和党派利益的共识导致美国贸易政策发生嬗变。这是影响美国选择不同贸易政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欧美国家在劳动力市场制度和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二战之后盛行的"团结工资政策"普遍转向"竞争性工资政策"。后者导致工资份额下降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进而引发潜在的需求不足危机。借助金融衍生品市场与欧洲货币一体化带来的投机和融资便利,欧美国家发展出了两种互为条件的依靠外生需求驱动的增长方式——"负债驱动的增长方式"和"出口驱动的增长方式",虽暂时掩盖了需求不足的危机,却使需求结构与国际收支的失衡不断累积,直至全面危机相继在美国和欧洲爆发。被称作"结构性改革"的危机治理措施延续并强化了新自由主义的制度体系与竞争性工资政策,使危机恶化。而欧洲经济的全面复苏仰赖对这一问题的根本性解决。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CNAS)2016年末出版的政策简报。该报告分析了中美在南海地区的竞争与合作,并提出了经济、军事、外交和规则四大参照系,以帮助美国政策制定者更为全面地理解南海地区事务。本文还根据竞争与合作的程度。列举了影响中美安全关系和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7.
任慈  梁茂信 《美国研究》2020,34(2):86-103
“滞留”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是冷战初期中美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两国在围绕其去留的反复较量中,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是对现实利益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为满足其冷战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中国留学生与中共的跨国政治联系直接影响了中国政府在争取滞留人士过程中的方针策略。此外,部分滞留的中国留学生转化为永久定居美国的移民,在美国移民政策中创造了诸多“先例”并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对此后旅美外籍留学生申请永久移民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学界和政界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该危机促使美国对其对俄政策,尤其是2008年俄格战争以来的对俄政策进行反思。许多美国人质疑俄罗斯在乌克兰行为的合法性,危机也加深了美国民众对普京的负面印象。美国专家学者提出的应对措施主要涉及政治和军事领域,但在经济方面,并没有提出对乌克兰复兴来说极为重要的大规模的有效的经济援助计划,这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困境。此次危机凸显了东欧的重要性。未来,美国更有可能采取一种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平衡战略。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国际社会影响力,实现“新安全战略”,应对“美国优先”、英国“脱欧”等危机和挑战,欧盟强化战略自主并培育安全力量建设。随着印太地区地缘战略重要性的增强,欧盟及其成员国不断加强与印太的联系,力求成为该地区新的战略参与者。欧版“印太战略”,以日欧贸易协定为蓝本,优先发展对日关系,联合介入印太,通过与印太国家签订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探索在这一地区建立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强调经济与安全并重发展;法英在欧盟介入印太过程中充当先遣队。它以维护自由与开放、繁荣和稳定的印太秩序为切入点,使欧盟成为这一地区解决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利益攸关方,谋求与中美在印太地区实现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10.
“共和模式”的困境——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2 0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追溯其从自由移民、“共和模式”到零移民、零非法移民的演变发展及内涵实质 ;最后 ,本文着重分析法国曾引以为豪的“共和模式”在当今社会遭遇的困境及原因 ,探讨当代法国移民政策的基本走向及社会效应 ,指出 :“共和模式”也好 ,自由民主也罢 ,归根结底 ,移民政策中最根本的原则是接纳国的国家利益。因此 ,对发达国家移民政策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东盟成员国成为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大型帝国主义中心极为关注的对象。东南亚次地区变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主要工业强国日益增长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领域,这些利益的对比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帝国主义“力量中心”在该地区的政策的性质。 这种“利益”取决于一系列重要因素。东南亚次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有利的气候条件有助于相对降低基本建设费用。此外,该地区还是独一无二而丰富的原料的基地,东盟国家是下列产品的大宗生产国和  相似文献   

12.
在“印太战略”背景下,拜登政府将东南亚定位为“印太区域架构的核心”和“地缘政治竞争的中心”,在经济、发展和安全等领域全面重启东南亚政策,以维护美国在东南亚、印太乃至全球的战略优势。因其独特的战略重要性,美菲同盟成为拜登政府重振美国的全球联盟和伙伴关系,构建印太区域安全机制和提升区域掌控能力,应对和克服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能力和经济挑战的关键一环。为此,围绕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拜登政府主要通过“内部深化”和“外部拓展”两大路径,全方位推进美菲军事同盟不断强化,并在菲方政治势力配合下实现其战略目标。不过,这一目标仍面临美国内政、菲方意愿及美国自身能力等关键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土耳其是中东地区大国,地跨欧、亚两大洲,连接黑海和地申海,也是多种文明的交汇地,无论在冷战还是后冷战时期都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二战后美国与土耳其关系发展很快,土耳其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实施扩张势力范围和遏制苏联政策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美国中东战略中许多重要举措都是通过土耳其这个“支点”展开的。土耳其与美国等西方...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振兴 《美国研究》2005,19(2):116-137
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是其国际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国国际能源政策的基础上,集中阐释美国在该地区能源外运线路、商业利益、国家间合作等方面的能源政策,进而对该政策在美国国际能源政策中的地位、原因,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并不以直接满足美国石油供应为目标,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平衡全球能源供应、稳定石油价格、保障能源供给多样化等长期的能源战略目标,并服务于美国在该地区的外交战略目标。但除了商业利益之外,美国实现该能源政策的其他目标则面临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5.
进入欧洲国家的难民是全球难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自西亚和北非地区,尤其是叙利亚和阿富汗,难民进入欧洲的主要路线是地中海中线、地中海东线以及巴尔干西线。美国因素、欧洲国家因素、国际格局、人口走私组织以及欧洲国家内部对待难民的差异等因素是产生欧洲难民潮的基本因素。欧洲难民潮对欧洲国家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难民危机凸显了欧盟内部的分裂;冲垮了欧洲难民法律的束缚和欧洲国家的共同边界;必将拖累欧盟经济的恢复,延缓移民与难民政策上的一体化的步伐;有可能对欧洲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构成严峻挑战;有可能引起欧洲国家社会内部的分裂,挑战欧洲国家的非传统国家安全;有可能让反移民的民粹主义、新纳粹主义和排外主义的思潮沉渣泛起,让高举反移民旗帜的欧洲极右翼政党东山再起,从而推动欧洲国家的政治右转。  相似文献   

16.
王立阳 《美国研究》2020,34(2):129-140
基于对美国中镇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居家临终关怀的参与观察,在生命危机的特殊语境下,从家庭层面呈现当下美国中西部“铁锈带”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当下美国社会的中产阶级危机不仅是特定文化或者宏观政治、社会或经济政策的后果,更是个体化的、缺乏资产和其他依托的中产阶级自身脆弱性的必然结果。生命危机和阶层危机叠加之下,平时无法被轻易感受到的、作为一种长期趋势的中产阶级的脆弱性,呈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针对2008年至2010年爆发的世界粮食危机,美国政府出于人道主义和本国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推出了面向贫困国家的"粮食喂养未来计划",开展了向受援国增加农业贷款和粮食供应、与受援国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改善受援国粮食贸易体系等一系列援助活动。尽管该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美国国家利益的局限、私人企业的趋利性和转基因技术引发的争议影响了其实施效果。由于无法解决土地等资源分配不公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且美国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和霸权地位而推行贸易保护政策,该计划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受援国面临的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18.
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的供应危机是战后日本经济复兴中最大的“瓶颈约束”。日本为确保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动力,选择了具有“国家管制”和“行政计划”特征的能源配置框架;确立了优先加强能源“量”的增产和供应而非“利润”和“效益”的政策目标;运用了行政约束、法律强制、精神动员等多元化的政策工具。日本舒缓和规避能源“瓶颈约束”的政策构想源于统制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后危机时代”、“后拉登时代”、“后撤军时代”、“后威权时代”、“后美国时代”等多个时代特征同时开启、相互叠加,世界正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为迎接这一严峻挑战,奥巴马政府有意识地推进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塑,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客观形势的高度复杂性、战略思维的主观局限性及国内政治的持续困扰等因素,其全球战略重...  相似文献   

20.
跨国移民的发展使得大量"洋"留守儿童在中国侨乡出现,并呈"问题化"趋势。文章通过个案调研简析了侨乡留守儿童问题的"洋"特点,并认为"洋"留守儿童问题存在家庭、政府和社会等多层次原因。政府、家庭及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从问题认识、政策调整、教育改进、社会参与、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