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即从渔猎牧游社会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递进演化过程的时候,不要忘记人始终是社会的主体。没有人的历史,只能是纯粹的自然史。当然,自有了人类以来的历史,也是一种自然史,因为人类同样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出现并不能改变地球或太阳系的自然历史属性,  相似文献   

2.
《思考与运用》2006,(8):45-50
今天我给大家做的这个演讲主题就是追寻中华民族文化起源。 一开始我想介绍一段我们的经典作家马克思的一句名言。马克思在它的早期著作里面曾经讲过一句话,这句话在全世界的科学界有很重大的影响。马克思说:“我们只知道一门科学,就是历史学。”人类的历史和自然的历史在马克思看来,它是一个统一体。所以马克思说:我们只知道一门科学,就是历史学,历史可以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马克思根据他深远的眼光,科学的预见,他看到了全世界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统一体。马克思的这句话里面特殊的创造性的地方,就是他把自然史和人类史联结在一起来考察。因为从整个宇宙一直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它是一个统一的发展。从宇宙的起源开始,一直到我们人类今天,是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在人类出现以前的历史是自然史,这是自然科学研究对象。人类出现以后,是人类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马克思在他这种对科学统一的观点里面,把自然史和人类史看成一个统一的过程,所以他就说所有的科学都可以用历史的观点来考察,有自然史和人类史,也就是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这一观点是极其重要的,一直到我们今天,对于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发展,应该说还是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奋斗》2004,(7):1-1
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口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于我们人类自己。尊重自然规律,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托的重任。只有这样才能对后代负责,对历史负责。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延续和发展是通过劳动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自己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的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制定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地之一。没有对马克思关于自然概念的正确理解,也就没有对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和理论原则的正确理解。本文拟以此为出发点,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的概念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作一初步探讨。一、自然概念的三重含义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自然就是整个宇宙。它是包括人、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环境等的总体性范畴。在这种意义上讲,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历史也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部分。马克思曾经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后部分,批判了黑格尔把自然界作为观念的异在形式和从唯心主义抽象的思辨转向感性的自然界这种过渡所作的虚幻描述,得出  相似文献   

5.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警示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今天,我们面临着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的问题,但人类决不可能退回到被动适应自然的道路上去,只有及时改变发展模式,依靠科学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发展.或者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自然环境的发展为前提的.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其客观规律性,人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同时,人类以自身的智慧与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使自然界留下人的印迹.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要尊重自然规律,要取之有度,否则就会破坏自然环境而受到惩罚.这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本文结合历史教学相关内容,探讨历史学科的环境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坪 《世纪桥》2009,(24):41-42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发展。或者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自然环境的发展为前提的。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其客观规律性,人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同时,人类以自身的智慧与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使自然界留下人的印迹。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要尊重自然规律,要取之有度,否则就会破坏自然环境而受到惩罚。这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本文结合历史教学相关内容,探讨历史学科的环境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善待关爱自然,创造和谐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与自然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矿产资源;另一部分虽然可以再生,但它们的增长要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生产、生活资料的天然富源和舒适的生活、休闲空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只能是一定的和有限的。人类需求的增长和人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必须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和自然界所能承受的限度相适应,人必须尊重、保护和珍惜自然和自然资源,把自然界…  相似文献   

9.
一、科学技术发展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类处于主导地位。特别是当代,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作用远大于其他任何部分,可以说整个人与自然系统的持续性都维系于人类行为之上。而科学技术集中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作用能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重要“媒介”。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人类作用于自然的程度是相辅相成的。从原始社会、农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到现代技术社会,每一次科技的飞跃,都使人对自然的干预深入到一个新的层次,人类借助于科技的进步,从完全依附于自然进步到局部干预自然发展到对自然界全方位、多维度的干预和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始料不及的问题,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造成巨大威胁。人与自然关系冲突正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10.
<正>面对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面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现状,历史学家不能坐视不理,"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要有担当、有作为,自觉与社会同呼吸。这是当代历史学家的重要使命,是历史学家的角色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使然。事实上,人与生存环境之关联深刻影响着人类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人类史的研究最终或多或少都会反映自然史。了解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应对类似雾霾这样的环境问题,历史研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点之一,对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基元性的意义。它以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为视角,阐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强调自然界对人本质确认的重要意义,揭示了人与自然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的本质统一性。其最终价值取向是以生产方式为中介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佳状态:人、自然、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三维统一。  相似文献   

12.
何谓知识《现代汉语辞典》中说:“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辞海》中说:“知识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关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各种专门知识即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自然科学知识是人类对自然改造和生产活动的认  相似文献   

13.
<正>危机与思考: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工业文明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然而,盲目地改造与征服自然,带给人类丰富多彩又便捷的生活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空前的生态危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生态学前提——一个非常值得得我们深入研究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问题。要了解生态学就需要了解产生的环境,社会主义生态学研究的前提是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上的。马克思也在《资本论》中对此有过比较详细的解说,其中就包含了生态学思想。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那么人类史的基础也就是自然史。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中贯穿这一思想,为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生态学奠定了前提和基础,而要研究生态学就必须要有实践精神,以具体的实践指导理论研究,让生态学前提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记者: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文化自信"日益凸显并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并被纳入"四个自信"。那么,"文化自信"凸显有何深刻的历史背景?韩震: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文化发展的历史。在自然界基础上,人类创造出了一个文化世界,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与发展。特别是在有了文字之后,人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要成为文化的强国,其中的一项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就是构建中国特色、国际水准、引领世界、与人类共同命运合拍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人类最初需要对自然界进行认识、征服、改造,于是产生和发展起了以揭示自然界因果规律为特征的自然科学。但是,认识、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分工、协作中进行,于是人们建立起各种各样的社会关  相似文献   

17.
辛岩 《党史文汇》2005,(8):53-54
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总是不断发展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毛泽东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845页)  相似文献   

18.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发展”的解读 发展是人在自然与社会的制约下进行的社会活动。社会的发展是具有客观必然性、内在规律的进程。人只有不断地认识客体的本性,遵循客体的发展规律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基于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的本质给予了科学的界定。第一,人类社会来源于自然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9.
文明,从它的本来意义上说,是指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个总和越大,社会就越进步,人类就越是文明。所谓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把自然史和人类史合二为一的研究取向和理论视野,是他们诠释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范式,从而在理论上构成了关于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生态哲学。而关于未来社会变革目标的"两个和解"观点,则为今天的生态危机,同样也是人的生存和发展危机的最终解决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