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公先生谢世而去,倏忽已经一年。先生睿智、豁达、纯真、执着的品貌,时刻萦回在我的脑际。由于工作的关系,和先生交往近20年,常能听到他的高论,受到很多教益。先生的溘然长逝,使我痛失了一位崇敬的长  相似文献   

2.
雷洁琼先生是我1932年在燕京大学攻读社会学系的启蒙老师。1936年我毕业后随即失业,1937年“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我随雷先生到江西参加抗日救亡及妇女工作。1957年,我由南京调北京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委会。  相似文献   

3.
1979年,我当时在外地工作,到北京出差,听说魏建功先生卧病在床,于是抽空专程去北大燕南园看望他。我上大学时,建功先生给我们讲过三门课,我工作后还常有联系,师生感情较深。当我和曹先擢同志(当时中文系总支书记)一同到魏先生家时,见先生正躺在  相似文献   

4.
李士杰 《民主》2004,(4):33-35
2003年5月17日,一连数日阴睛不定的北京天气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我抓紧时间拜访了弥松颐先生。虽说弥松颐先生是老北京人,个头可像山东人,又高又大。我是山东籍的北京人,却比他矮了半头。我们共同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不同的是,弥松颐先生特别有学者的风度。当然,我们俩人有许多共同的爱好:喝豆汁、聊天、侃大山、热爱政协、热衷于参政议政。我对弥松颐先生是从心里非常地敬佩。称呼他先生,不仅仅是因为他比我先出生(他1939年2月出生),长我十三岁,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程度相差太远,我一直把他当做自己很敬畏的老师。  相似文献   

5.
马湘 《瞭望》1986,(45)
一九二四年十月,北京政变发生后,冯玉祥电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张作霖、段祺瑞亦派出代表,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孙中山先生为了谋求中国的和平统一,毅然北上,希冀达成召开国民会议,与各方爱国人士共谋国家之统一与建设。 中山先生于一九二四年十一月离开广州前往上海。这时某军阀派凶徒多人,准备在码头上行刺中山先生,被民智书局职工所获悉,向我密报。我遂与黄惠龙等多人,在中山先生步  相似文献   

6.
徐虹 《各界》2014,(6):69-72
2O13年的7月1日,邹韬奋先生和我外公徐伯昕创立的生活书店在北京恢复设立,我有幸参加为此召开的座谈会。会前,走进北京三联书店办公楼大厅,外公的大幅照片扑面而来:坚毅,沉稳,睿智,又栩栩如生。多么熟悉的相片啊!这是外公去世后,我为外公精选的遗像,曾刊于1984年4月的《人民日报》。那一刻,回忆像潮水般涌来。  相似文献   

7.
苏姗 《侨园》2014,(9):4-7
##正##这是一个天高云淡日火烈燃的下午,建华先生驾车,陪我来到了北京东单银街著名的新开路胡同去拜访奇绝文化艺术博览会创始人瓜尔道然先生。3年前,我偶然认识了他,我因见他的头发胡须都很长,就嗔叫他大胡子哥哥。瓜尔佳氏渊源大胡子哥哥是满族人,姓瓜尔佳,名道然,汉名关宝家。两年前的—个隆冬的傍晚,他从本溪老家回大连,中途刻意在鞍山市停下看我,他告诉我他的满族姓氏后我感到很惊异。他说在清朝或更早的金国时期,瓜尔佳氏家族名声显赫。  相似文献   

8.
初识赵耀东先生,是今年5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两岸经贸发展回顾及合作前景研讨会”上。那天,他站着向与会的两岸人士作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当他讲到“我在大  相似文献   

9.
正我与至善先生的交往将近30年。第一次见到至善先生,是1976年的冬天。承蒙他的关爱,从那天起我就一直得到他精神的熏陶。最后一次见至善先生是2006年2月22日,因为要去韩国讲学,特地到医院与他作别,一周后至善先生离开了我们,那是2006年3月4日。在我的记忆中,至善先生是个极其认真的人,每做一件事总想做得十分好,生怕有一点不周到,即便是给朋友写封短信,也得  相似文献   

10.
经过几天的料峭春寒,四月的北京又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4月11日清晨,记者迎着拂面的春风来到贵宾楼邱进益先生下榻处。记者首先请他谈谈首次北京之行的观感。尽管公务繁忙,但他毫无倦意,话语中流露出对于此行取得积极成果的满意心情。他高兴地说,我这次北京之行时间很短,印象最深刻的是,目前整个北京都动起来了,北京是一个很富于活力的城  相似文献   

11.
1月7日至11日,香港中华总商会(简称中总会)新一届会董赴北京访问,受到国家主席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总会在香港政治经济生活中十分活跃,颇具影响力,为香港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起着重要作用。中总会将如何继续为香港过渡时期以及回归后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记者带着这一问题在香港访问了中华总商会会长曾宪梓先生。一贯坚持爱国爱港立场今年64岁的曾宪梓先生担任很多社会职务,公务十分繁忙。记者见到曾先生时,他刚从北京开完全国人大常委会后返回香港,又准备率中总会访京团前往北京。他首  相似文献   

12.
一位外国人,获得了北京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称号——今年5月19日,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简称Ameco)德籍总经理克劳斯·斯塔施密特先生,从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手中,接过了“北京市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获奖证书(见压题照片)。 Amerco,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与德国汉莎航空合资经营的飞机维修企业,它承担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和国内外40多家航空公司在北京过站的飞机机务服务,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飞机维修公司。 斯塔施密特先生1942年生于德国杜赛尔多夫,先后就学于波恩大学和汉堡大学,又在Aachen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4月出任Ameco公司总经理。由于德国人口政策、企业管理方式与中国截然不同,因此,Ameco的“计生办”也曾一度被“撤销”。斯塔施密特先生到任后即表示:“作为总经理,我将全力支持你们的计划生育工作。”1994年底,Amecor的计生工作果然从“二级达标单位”升到“一级达标单位”。  相似文献   

13.
汤柄正 《各界》2014,(2):12-15
一 使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一九三五年冬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之后的一天,我们同学都以兴奋的心情,谈论着太炎先生埘时局的表态。因为这一天的上海《申报》记载先生电北京宋哲元,反对当局反共容日、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电文有云:“学生请愿,事出公诚,纵有加入共党者,但问今日之主张何如,何论其平素……”)而且,就在这天,上海赴京请愿的学生路过苏州,雨雪纷纷,饥寒交迫,先生为此发表公开讲话,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派师母为代表,到车站慰劳,并嘱县长送致食品。我为此事,第二天晋谒先生,适逢先生送客出,遂即邀我入室,似乎余怒未息。未及我发问,先生说:“在强敌压境、民族危亡之际,无论什么政党,只要主战,我就拥护;  相似文献   

14.
十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北京和台湾集邮家首次在北京联合举办集邮展览,展出中外邮票一百五十多框。 来自台湾的集邮家蔡诗滨、薛少棠、何馥南先生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中国邮票总公司、北京市集邮协会的负责人,以及集邮家、集邮爱好者代表共一百多人出席开幕式。九十高龄的著名集邮家、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张包子俊先生专程从杭州来北京担任这次邮展顾问,并为邮展剪彩。著名邮票设计家孙传  相似文献   

15.
黄蕙 《瞭望》2001,(45)
11月7日到8日,摩托罗拉全球董事会将在北京召开。这个日子正处在决定中国正式加入WTO大门的多哈会议前夕。摩托罗拉公司高级副总裁、摩托罗拉中国区总裁赖炳荣先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这个时间选择得天衣无缝,我们以实际行动提前向中国加入WTO表示祝贺。”之所以把摩托罗拉公司全球董事请到北京来开董事会,赖炳荣先生表示这样做  相似文献   

16.
由民革天津市委宣传处葛培林同志编撰的《和平·奋斗·救中国——孙中山先生晚年北上纪实》一书,已由全国政协广东中山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编为《中山文史·总第32期》出版。全书约计25万余字,分为23节,分别记述了起自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北京贿选总统曹锟,联名直电孙中山邀其北上共商国是,至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止。书中详细编纂了是时全国各大报刊追踪报导中山先生北上的文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六月至七月,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黄鼎臣先生,率领致公党访问团出访了菲律宾、加拿大和美国,这也是建国以来我国民主党派的第一个出国访问团。八月十七日,黄老刚刚转道香港、澳门,回北京后不几天,记者就登门访问了他。  相似文献   

18.
谭家健 《民主》2006,(11):36-38
余冠英先生的大名,我在上大学之前已经知道,并读过他的文章和著作(如《乐府诗选》。1955年,我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余先生是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组组长,研究所办公地点不在文史楼,而在哲学楼二层,旁边连着两层阶梯教室。同学们上下课前后,顺便走进哲学楼,就可以看到许多房间的门上贴着姓名,不少是学术名流,其中就有余先生。然而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并不授课(只有蔡仪先生给我们上过一学期课),我不敢冒昧打扰,故未能谋面。1960年毕业后,我到《新建设》杂志社当编辑。社址在北京建内大街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大院内。原北京大学文学研…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1月25日,惊闻姜乐仁先生逝世,心中万分悲痛!我真的不敢相信,不愿相信!仅仅一周之前,1月19日下午,我与民进湖北省委会机关、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的同志到中南医院探望姜先生。当时先生虽然已卧床不起,但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分别时,他还笑着勉励我坚持教育研究,并郑重建议我到了该考虑编选自己教育文集的时候了。我以为先生只是小恙住院治疗,很快就会康复的。没想到,一别竟是永年,这竟是见先生的最后一面!  相似文献   

20.
感情     
10月金秋,在北京是最美好的天气。 几乎每年的10月19日(鲁迅先生的忌辰),只要他在北京,总要抽空到阜城门内西三条胡同如今的鲁迅故居去一趟。这个人就是最近故去的前文物局长王冶秋同志。 他处境不佳时,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悄悄地去;重新出来工作时就大大方方地去。至少我也曾应他之邀,好几次陪他去探访“老虎尾巴”,踏寻后面小园里的那口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