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仁之,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国际知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曾这样评价:“候博士是中国学术成果最丰厚、最富有激情的地理学家之一。他坚持出版研究著作,并积极培养年轻的地理学者。他的著作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领域,这使他成为当代地理学的世界级领导人物。”侯先生长期从事城市历史地理、沙漠环境变迁和历史地理学理论的研究,在把中国古代沿革地理改造更新为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并将其纳入近代地理学体系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葛德石近代中国考察档案文献汇编》(全四册)张雷主编葛德石(G. B. Cressey),美国地理学家,1923年起,多次到中国各地进行地理考察,旅行3万余里,足迹至20余省,关于中国地理的书稿终得完成,为近代中国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雪城大学保存有60箱葛德石档案,本书主编张雷将这些罕为人知的葛氏中国档案进行整理,公布于世,档案分别以书信、考察报告、影像的门类编为三册,加上张雷撰写的评述葛德石与中国地理学之关系的专著一册,一同付梓。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代地理科学的先躯──黄国璋中共陕西师大委员会统战部现在的青年地理工作者也许不知道黄国璋先生了。但在六七十岁老一辈学者的心中,黄国璋曾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他作为中国现代地理科学的先驱者之一在地理学的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他的学术思想,他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地区传真     
正贺州市正式成为"世界长寿市"10月19日,在北京举行的"世界长寿市"认证会上,经过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的专家学者认证,贺州市正式成为"世界长寿市"。目前,贺州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33.4万人,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为6.2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比例的18.5%,百岁老人458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8.01岁。近年来,贺州市下辖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理空间的经济学新学科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研究无法脱离空间。经济学研究地理空间产生了一系列关系紧密、研究对象各有侧重的学科,如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地理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廓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建立科学的学科体系的基础。空间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地理空间的前沿,这一学科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资源科学把资源分为三大类,一是社会资源(学),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等。二是综合资源学科,从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信息学和法学等角度来研究资源,形成交叉学  相似文献   

7.
袁循 《理论月刊》2024,(2):132-141
当今中国的文学本体论研究面临着地理维度的缺失。站在文学地理学的立场上提出构建文学“地理本体论”的设想能在一定意义上引导文学地理学对文学的本质、起源、发生、形态与发展等问题作出新的思考,形成和完善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与学科体系,有助于推动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业综合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迎华  朱竑 《思想战线》2004,30(6):130-133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旅游业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 ,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生产中新的增长点。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旅游业影响的研究主要是对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地区经济状况(地区经济收入、外汇收入、就业率、居民生活水平等 )、社会文化 (价值观念、语言、服装、家庭结构等 )、自然环境 (土壤、水质量、空气质量、绿化率 )等方面的发展态势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深入 ,据不完全统计 ,自 1980年以来发表于旅游学刊、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人文地理…  相似文献   

9.
<正>竺可桢同志是我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竺可桢同志一生孜孜不倦、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在气象学、气候学,物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和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更为宝贵的是他凝聚在这些贡献中的思想品德。他对祖国、对人民、对青年的热爱,对科学真理忠贞不渝的追求,他光明磊落,大公无私,正直不阿的品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水滴石穿、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的情操等  相似文献   

10.
本书研究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兴起的一股批判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法律传统的左翼思潮——批判法律研究运动,它的社会背景、思想渊源和历史发展,它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它对美国其他法学流派的批判、对当代美国法律制度的批判,后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以及它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法学理论更新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人才地理学概论》一书,由叶忠海先生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研究人才地理学的力作。关于人才地理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我国现代地质及地理学家丁文江先生和我国现代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潘光旦先生等。丁文江先生的《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一文,开中国人才地理研究之先河。随着人才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大地诞生以来,人才地理问题的研究兴起,逐步由分散、个别的研究,过渡到有目的、有组织的研究阶段。出现了以华东师大为代表的人才地理研究群体。20世纪80年代末,刘君德教授、叶忠海…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海协会会长陈德铭在给大陆台商讲授"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意义、原则时,将大陆"一带一路"战略同"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相媲美,认为发展中国家和金砖国家对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时代背景下的人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一带一路"的价值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做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布《广西贺州市长寿环境调查和评价报告》提出"贺州是中国第一个长寿市"。次年10月19日,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认证贺州为"世界长寿市"。贺州市充分利用"世界长寿市"这块金字招牌,创新宣传理念,打出"组合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宣传推介"世界长寿市"。运用新媒体传播"世界长寿市"贺州市树立"借助外力、提升内力"的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引领艺术家进一步站在全人类视角和时代的制高点上,以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全面辩证的和谐哲学精神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学精神,读好生活与社会这本书。  相似文献   

15.
历史地理以研究过去的经济地理和政治地理为主,为探索资源,提供建设之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时代的需要,历史地理就逐步发展,形成了一门重要的科学。历史地理学不但在学术研究上有其独立的地位,在政治教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可能提供察往彰来,古为今用的线索。因此,为了在经济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贵州提供有关的历史资料,为了在学术上加速研究贵州史和贵州少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社会性别与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发现母亲>中的母教理论,指出,借助"民族国家"的男性表达实际是母教中妇女表达的缺失.今天的"母教理论"是对当今中国妇女运动的男权评价,也是对妇女角色冲突的男权解释,更是男性以民族的名义向妇女发出的呼吁.本文认为,母教的宗旨应是调动社会资源为妇女提供教育机会,发掘妇女的聪明才智,分享她们做母亲的经验,参与社会(社区)政策的制定.妇女是母教的主体,这一教育是她们经验和智慧的总结,是她们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青年研究的一个特点是,从各个不同方面分门别类地对青年的不同特征进行研究。但是,青年的这些特征之间是存在某种一致性的,它们构成一个系统,我们有必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把这些研究整合起来。阿奈特的贡献,就在于借助"成人初显期"的研究范式把分散的有关青年的初婚年龄研究、生育研究和就业研究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让我们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青年。这个视角就是"成人初显期"。它不但是生理现象,而且是社会-文化现象。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阿奈特发现,西方社会的青年出现了一个新兴的生命阶段——成人初显期。这个阶段在过去的历史上是不曾具有的,它是过去半个多世纪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的产物。本文对阿雷特的理论进行了综述和评论,提出了"准成人期"的概念,并对中国"准成人期"的本土化情境变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马彦琳教授     
马彦琳教授,女,回族,1965年1月出生,新疆昌吉市人;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区域经济专业),1999年-2001年在南开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中国地理学会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秘书长等;  相似文献   

19.
罗佳琦 《求索》2013,(11):266-266,46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是社会学中的经典名著、社会学学科的基本文献之一,近日商务印书馆再版了这本书的中文译作(李国武译),在于该书包含着丰富的值得进一步挖掘的宝贵思想。本书的英文原版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出版,书的作者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彼得·M·布劳,他曾先后任教于康乃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更曾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20.
本书考虑的是:认真思考90年代之后涌现出的问题,如何能够重新审视和推进现有的争辩,进而为关于社会变迁和发展的社会理论化进程作出贡献。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系统性)替代选择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社会正义和不平等议题仍很重要,仍然迫切需要找到解决它们的办法;本书就这种生活的后果提出了各种问题。本书的论点,立基于经典社会理论,但也有所超越,正视了那些将我们与经典理论家的世界区别开的重要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