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仿膳饭庄是经营宫廷风味菜肴的老字号,至今已有77年历史。它的前身是清宫御膳房,是专供皇帝、皇后和嫔妃用膳的地方。 现在的仿膳饭庄,坐落在北海公园琼岛上的清代古建筑群中,依山傍水.游廊环抱,景色秀丽。在此用餐别有一番情趣。仿膳饭庄的装饰陈设古朴典雅,宫廷色彩浓郁,服务员身着清宫服饰,雍容华贵,讲究清代礼仪,让客人有一种回归过去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纵观车王府收藏的描写当时社会现实的子弟书篇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官员、一般旗人男子及另类男子服饰进行了描写。这些人物形象的服饰各有特色,将清代服饰所具有的民族性、时尚性、兼收并蓄性表现得酣畅淋漓,为研究清代中晚期旗人服饰提供了说唱文学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灿烂明珠,早在两千年前就有医书问世。到了清代(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年)更为发达。清代宫廷医案,就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清代宫廷医案及宫中常用配方,是历代皇帝和后妃们用过的,其数量相当可观。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副院长陈可冀研究员和周文泉副主任、李春生主治医师以及其他中西医专家、清史档案专家和有关人员,花了四年时间,对浩如烟海的宫廷医案悉心整理钻研,研制出一批成药,经临床验证。对老年人的一些衰老症状,老年人常患的肥胖症、高脂血症、肾虚症及脾虚症等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大16开,布面精装,全4册,定价2200元,2015年11月出版清代宫廷戏曲研究是戏曲史、京剧史甚至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清代宫廷对戏剧十分重视。戏剧不仅是娱乐工具,更被提升至礼乐的高度,成为宫廷仪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历代未有之创举,使中华戏曲文化走向了新的高峰。作为宫廷仪典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演出,自康乾盛世一直延续至同光时期,戏曲伴随着清王朝盛衰,延续近三百年。  相似文献   

5.
有介绍餐饮业的文章这样说“:满汉全席是清朝宫廷中的大宴”“,清末民初,老北京饭庄经营的酒席,是以铺张的‘满汉全席’为主。”查阅史料,并没有找到任何所谓清代宫廷“满汉全席”的记载。《清史稿·大宴仪》未见“满汉席”或“满汉全席”之说。清人笔记中也未见清宫廷内满汉席  相似文献   

6.
沈阳故宫为大清入关前夕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两代皇帝所建的盛京皇宫,清入关后沈阳故宫成为清代皇家储物宝库,馆藏万件清代宫廷档册秘笈、御用珍品和明清文物收藏,沈阳故宫在历史上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美誉。  相似文献   

7.
布依族成年男女的服饰,在清代雍正年间以前是与汉族有明显差异的。雍正年间到乾隆初年有了变化,男人改同汉人的服饰大体相似,妇女则开始易裙为裤。这一改变,是布依族服饰在历史上的一次大改变,其后又有一些变化。本文主要是叙述改变前后的服饰式样及改  相似文献   

8.
王文轩 《传承》2009,(1):49-49
"京绣"又叫"宫绣",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民间高档的宫绣大都与皇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京绣属手工刺绣,以铺绒绣为主要针法,题材多  相似文献   

9.
京剧起源于清代康乾盛世,当时许多新兴的地方戏曲出现,诸腔杂陈,分属于不同的声腔体系,特别是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京后,为清代宫廷所重视和提倡,在融合了徽剧、汉剧、昆曲的基础上,在京都人文荟萃的文化氛围中,使得它广泛借鉴、吸收、融合了地方剧种的优点,包括歌唱、舞蹈、武术、美  相似文献   

10.
清代胶州画坛,文人荟萃,名家辈出,成就斐然,形成了以高凤翰为代表的革新派和以冷枚为代表的宫廷派两大书画家群体,并分别取得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在清代山东乃至全国美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一)胶州画坛兴盛的历史背景胶州画坛初露盛况当出现在康熙前期,到康熙末年开始趋向繁  相似文献   

11.
正皇家园林是中国园林史上最重要的园林类型之一,往往能够反映所处时代的兴衰和最高的园林艺术水准。圆明园作为清代最重要的皇家园林,既是数千年悠久造园传统的集大成者,也是清代宫廷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众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复合体,既包含了体现精湛技艺的建筑、山水和植物景观这些物质要素,同时也  相似文献   

12.
民族工艺,即指由少数民族生产的具有审美价值和本民族形式的日常生活用品。它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和范围。民族工艺品包括服装(含服饰)、染织、日用器皿、室内及建筑装饰、玩具以及民族节日中的道具。 A、民族工艺相对于汉族工艺,正如民间工艺相对于宫廷工艺或特种工艺,民间工艺包括但不等同于民族工艺。  相似文献   

13.
陈南 《北京观察》2022,(12):74-77
皇城古技,燕京八绝。惊艳时光的景泰蓝、花丝镶嵌,沉稳大气的金漆镶嵌、雕漆,鬼斧神工的玉雕、牙雕,精致华贵的京绣、宫毯。“燕京八绝”充分汲取了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在清代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并逐渐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祭祀祖先山陵礼仪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墓祭,以后相沿成习,清朝也是如此。在清代,祭祀祖陵是宫廷的重要典礼之一,是清帝“用展孝思”思想的生动体现。本文通过对清朝入关前后谒陵礼仪的演变分析.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再现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强盛与衰败。  相似文献   

15.
讲别人的笑话,最好别让别人再讲自己的笑话。据清代史料,玄烨对明朝宫廷侈靡之风、对崇祯皇帝,很不以为然。康熙四十八年十一月,与大学士谈明季史事,谕曰:“明朝费用甚奢,兴作亦广,其宫中脂粉钱四十万两,供应银数百万两,宫女九千人,内监至十万人,今则宫中不过四五百人而已。明季宫中用马口柴、红螺炭,日以数千万斤计,俱取诸昌平等州县,今此柴仅天坛焚燎用之。”  相似文献   

16.
崇武古城,坐落于福建省惠安县东南30多公里的海滨半岛上,与台湾隔海相望,石城下那神奇的土地,孕育着风情独特、吃苦耐劳、风俗奇异的女性——惠东女,“黄斗笠、封建头、节约衫、民主肚、银裤链、浪费裤”把惠东女的地域服饰文化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她们的服饰古典、个性、风情、风韵,并不亚于少数民族妇女的服饰,是汉族服饰中最为独特美丽的风景线。 惠东女的上装,与清代沿袭明代流行的袄衫类似,只是袖口偏窄,袖子接长了一些,据说是为了新娘人洞房前便于提起长袖掩盖羞红的面颊而设计。新婚过后,长袖的一半位置翻挽固定缝住,并在袖口镶上一寸宽的缀色线用作装饰,这时称为“接袖衫”。  相似文献   

17.
文化     
《小康》2006,(9)
《后妃当国》中国历史上,在以男性为国家政治中枢核心的政治体系中,众多后妃由红颜而至尊的政治轨迹,却贯穿于中国帝制时代的全过程。她们步入皇权政治核心的历程,成为了中国帝制时代宫廷政治运作的别样风景。本书选取了从西汉到清代的十八位后妃的经历,为人们再度展开那一幕幕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7,(15)
<正>当年慈禧太后提笔写下"聴鸝館"三个大字,已经由听鹂馆于1998年正式注册商标并拥有了独享的使用权;2009年,《颐和园听鹂馆寿膳制作技艺》又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到老北京宫廷菜馆,仿膳、全聚德等更被如今的年轻人所熟知。而在中国餐饮圈内,资历最老的宫廷菜餐厅——听鹂馆,却极少被提及了。听鹂馆饭庄是商务部重新审定的中华老字号"单位、国家特级餐馆、北京市五星级餐馆、中国风味特色餐厅和中国药膳名店,以经营正宗的宫廷风味菜肴、满汉全席、宫廷御膳、宫廷寿膳、宫廷小吃和宫廷滋补药膳闻名。  相似文献   

19.
凉山彝族服饰设计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是民族区别的一个标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服饰,同一个民族由于分布区域不同在服饰上也有差异。各民族的地域、生态、方言不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民族文化也有所不同,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各民族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绚烂多姿的凉山彝族服饰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通过材质、图案、工艺等要素承载了凉山彝族最深远的文化特质,是彝族人民族精神、思维方式、思想情感、生活方式等文化的物质显现,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袁建平 《求索》2010,(8):226-229
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要素以"都市、文字、青铜器"一说最有代表性。本文认为服饰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之一。服饰是起源最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文明要素,同城市、文字、玉器、青铜器等其他要素促进了早期中国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服饰是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文明要素,纺织技术的发明是人类技术史上一大进步,从此服饰进入织物装时代,加快了社会的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服饰是中华文明产生发展的催化剂。服饰是富有精神意蕴的文明要素,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绪、等级观念、宗教意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