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李全茂 《中国减灾》2013,(7X):44-46
<正>在中国防震减灾的历史上,有两个时期是令减灾人感到非常自豪的。一个时期是公元119-138年,即东汉安帝元初6年到顺帝永和3年,我国自然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和记录地震的地动仪,并于顺帝永和3年2月3日(一说是3月1日,可能是阴历阳历之别),利用自己制作的地动仪,准确地测出了发生在千里之外的陇西的强烈地震。当时京城洛阳的许多人都不相信,等到几日后陇西派人骑马来上报地震灾害时,人们才"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称赞张衡"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尽管当时的政府不相信张衡的测报,没有对地震进行预防和对灾区进行及时救助,这次地震测报对减灾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但我们也  相似文献   

2.
张衡(公元78年—139年),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北)人,东汉学者、科学家、辞赋家;曾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他淡泊功名、喜好宁静、不善交往、无意升迁,毕生致力于天文历算、机械制造、绘制星图和地动仪研制等,均属首例,且有科研专著问世。张衡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春秋》1996,(5)
羊续,东汉政治家,字兴祖,泰山府平阳县(今山东邹城市)人。以清正廉洁,不事权贵而名垂青史,特别是羊续悬鱼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5年),江夏守将赵慈率部反叛,攻陷南阳城,杀死南阳太守秦颉,占领了南阳所属的6个县。羊续受命于危难之机,被委任为南阳  相似文献   

4.
淮南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上,是著名的华东重镇、能源新都,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383年,在八公山麓,寿春城下发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名闻遐迩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成语即源于此。淮南也是历史文化名人辈出的地方。西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淮南王刘安  相似文献   

5.
石牌的震憾     
《世纪行》2015,(5)
<正>一气吞山河之势的万里长江,一路从唐古拉山奔腾到西陵峡的石牌时,突然拐了个90度的大弯,形成一个巨大的"V"字型,石牌古镇就建在这"万里长江第一湾"的南岸山坡上。五代后周时期(公元951-960年),群雄逐鹿,战火连绵,为巩固峡州统治,后周孝文帝移峡州州治于江南石牌。《宋史·地理志》载,峡州夷陵郡于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中移治石牌,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复旧",在石牌设治  相似文献   

6.
《乡音》2010,(3)
近年来,随着不少有识之士的研究和考证,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中国第一佛塔当为河北省南宫市普彤寺内的普彤塔,第一佛寺为普彤寺。据史料记载,普彤寺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比著名的河南洛阳白马寺早建一年。  相似文献   

7.
《台声》2007,(10)
据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为"火德真君庙",始建于唐贞现六年(公元632年),为道教正一派著名道观,历史上江西龙虎山历代嗣汉天师来京都驻跸于此。元末至正六年(1346年)重修,明代,曾被皇家敕封为"显灵宫",与正阳门外关帝庙朝天宫,朝阳门外东岳庙灵济宫,合称"三宫"。  相似文献   

8.
<正>明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更是南阳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明年通水,标志着我市在服务保障这一"国字号"工程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全市的工作重心也必须随之转移到全力以赴推动南阳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上来,战胜加快发展和保护水  相似文献   

9.
老君台觅胜     
农历正月十八日,细雨朦朦,笔者再次携友人登上了位于河南鹿邑县城东北隅的老君台。老君台又名“升仙台“、“拜仙台“,相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创始人)修道成仙在此处飞升。因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有此名。老君台为圆柱形且有棱角,台高八米,底面积为706平方米,周围用大砖垒砌,内实以土,上立垛口女墙,类似古时的城墙。老君台顶部建有大殿、东西偏殿和山门一座,上覆黄色琉璃瓦。大殿面阔三间,进深约二丈八尺,有檐柱,元斗拱,琉璃大脊上浮雕滚龙,两端饰龙头形大吻,吻上插剑把;脊中置莲花葫芦形宝瓶;垂脊饰以小兽、狮子、海马等。殿前壁嵌“道德真源“、“犹龙  相似文献   

10.
东汉年间,地震连年,民不聊生。张衡为研制地动仪,告别未婚妻兰竹来到京城洛阳,一边在太学府抄书为生,一边钻研地动仪。昏庸的皇帝只相信装神弄鬼的术上,认为地动仪是“妖物”,研制地动仪的桓震、东羽等人都遭到残酷迫害,兰竹也被逼自溢。张衡心灰意冷,弃太史之职,归隐故里。可地震灾区的惨景,又使他目不忍睹。为了父老乡亲,他又回到洛阳继续研制地动仪。然而,就在地动仪终于成功之日,张衡却被革职了。张衡怅然乘舟而去,送别的百姓们跪在河岸上,久久不肯离去……这就是爱国主义影片《张衡》的大体梗概。看了这部片以后,我想…  相似文献   

11.
正公元1736(丙辰)年,清政府科举开考,选拔人才,共有344名进士(其中第一甲3名,第二甲90名,第三甲251名)被朝廷录用。也是这一年,爱新觉罗·弘历登基,年号乾隆。弘历初登大位,成为真龙天子,高兴之余,特别再次开科考试,"恩科"第一甲第一名就这样落到了福建邵武和平一个名为傅训的考生头上。当时的福建提督杨炳特意为其家大门匾额题"恩魁"两字,以示庆贺。其"魁"字中"鬼"上的"丿"缺失,表示此  相似文献   

12.
清源山揽胜     
福建省东南部的侨乡泉州,是一个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东方贸易大港。公元一二九二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盛赞它「商货、宝石、珍珠之多,竟不可思议。」泉州城市虽不很大,但枕山面海,遍布名胜古迹。北郊的清源山,是著名的天然风景区,有「闽海蓬莱第一山」的美誉。它海拔五百七十二米,绵延二十公里,山峯高  相似文献   

13.
黄道婆造福一方,衣被天下 黄道婆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手工棉纺织技术革新家。公元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黄道婆“乌泥泾手工棉纺织工艺”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4.
<正>《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著名人物画家顾闳中的作品,生动展现了"没落贵族"纵情声色的"夜生活"。这幅画是以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的生活轶事为题材绘制而成。韩熙载(公元907——970年),唐末进  相似文献   

15.
<正> 1973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第206号墓中,出土了《唐故伪高昌左卫大将军张君夫人永安太郡君麴氏墓志铭》,用灰黄色砂岩刻成,边长74.5厘米,表面涂成黑色,上面阴刻楷书30行,每行30字,文字工整,语言优美。名义上是夫人的墓志,但若读下去,就会发现其实记述的是她丈夫张雄将军的生平事迹。张雄(公元583~公元633年),字太欢,祖籍河南南阳,世居高昌,出生在高昌王国一个贵族家庭。祖父张务,曾  相似文献   

16.
繁台春色与繁塔庶文“繁台春色”是著名的汁京八景之一。繁台位于开封城东南三华里处,原是座自然形成长约百步的宽阔土台,因附近多住繁姓人家,故称繁台。远在晋朝已有记载,五代时后梁朱温曾在台上阅式。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在此台上建寺,落成之日恰逢...  相似文献   

17.
南阳画像石     
南阳画像石李陈广,魏仁华张中争先生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他的一次“善举”会导致发现后来令数十个国家的学者赞叹不已的“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品”,并为人们称之为“汉代(前206-公元220年)文化宝库”的南阳汉画馆“奠了基”。1928年,河南省通志馆编修张中孚得...  相似文献   

18.
正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文出自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之手,诗中提及的半亩方塘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南溪书院内。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朱熹在尤溪城南郑氏馆舍诞生,这里便是后来被宋理宗皇帝赐为"南溪书院"的地方。朱熹建构了以"义理、天命之学"为核心的理学,把儒  相似文献   

19.
闽台农业合作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颜思齐率大批闽、粤居民迁台时,台湾原著民的农业生产技术还相当落后,甚至还不知道牛耕和犁、锄、镰等工具。1628-1631年间,郑芝龙在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支持下,招募饥民数万人至台湾,这是福建第一次有组织地向台湾移民。在这一过程中,牛耕等技术被带到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师驱逐了荷兰殖民统治者。在郑氏治台的20多年时间中,不但招徕大批福建移民住台耕作,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并把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原著民。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台湾原著民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7)
正泉州,古称刺桐城,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西毗漳州、龙岩、三明,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历史悠久,周秦时代就已开发,公元260年(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全国著名侨乡、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44.8%的台湾汉族同胞祖籍在泉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