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胡兰 《人民公安》2006,(7):64-64
自从我生了孩子后,就每天和妈妈住在了一起。她的鞋和我的鞋总是并排放在家门口的脚垫上。对于妈妈的鞋子,我总是持反感态度。她和她那个年龄段的女人一样,宁可大量购入水货,也不肯花大价钱买双好鞋。对于妈妈而言,到商店去买鞋,一双鞋的价位是不该超过50元的。饭桌上,我总是对  相似文献   

2.
邵磊  崔艳 《人民公安》2023,(Z2):21-26
<正>“家人们!优惠来咯!这双超美的鞋子,给大家优惠价只要99块!只要99!”“一!二!三!上链接!”“家人们抓紧喽!手慢就抢不到了……”……2022年8月22日,21时许,在某网络直播平台上,一位女主播正在口若悬河地“卖货”。夜晚,是直播带货最活跃的时候。在各种直播话术和优惠信息的“轰炸”下,不少网友纷纷下单。  相似文献   

3.
遥言 《今日广西》2007,(3):56-57
广西有个风俗:老公不能给老婆买鞋。买了鞋后老婆会跑掉。宁宁的老公蔡腾第一次送她鞋的时候,宁宁把广西老家的风俗告诉了他。蔡腾轻松地说:“没事儿,我比你跑得快,你跑了我能把你抓回来。”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补丁     
不久前,女儿的一双磨砂皮鞋放在门口,不知被哪个缺德的人用刀片划了一个长长的口子,那是我们花了两百多元买的新鞋,上脚没几天就不能再穿,女儿难过得哭了起来。我把鞋子拿到小区门口的皮鞋手工店,小学徒看了一眼说:“没办法,除非换皮换帮。”老师傅接过来看了看,说:“你要是放心的话,我就在皮鞋上再多划几道口子,两只鞋子上都划上。”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老师傅说:“这样看起来更对称,不是刻意而为,会显得别具一格,又不影响穿着。”我还是不太理解,反正死马当做活马医吧,我把鞋丢下走了。第三天下班我顺便去取鞋,一眼就发现了那双鞋,鞋子…  相似文献   

5.
补鞋     
我的皮鞋虽然不是经常地穿,但还是不到一年就坏了,坏的不是别的部位,是鞋子底部后跟外缘被磨穿了一个洞,二只鞋子都是如此。因为面料还不错,丢掉异常可惜。所以,我便产生了修补一下的念头。昨天,与朋友w逛街,路过市场路口的时候,看到许多补鞋摊位,于是,我便对朋友说:“我补一下鞋”,说完,便向第一个摊位走去。  相似文献   

6.
时尚这东西     
时尚应该是流行,大势所趋。比如前两年大街小巷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松糕鞋”,或高或矮或胖或瘦的女子一律蹬在脚上,满世界游行。我反正是始终对它毫无兴趣。因为觉得很恐怖,看上去也不美。再比如那种白底黑面,在脚面上切出一个长长的“V”字,走起路来悄无声息,以前中国老百姓最爱穿的布鞋,也开始流行。但这样的鞋子其实也是有讲究的,总不能一身名牌西服,脚下再来一双这样的鞋,怎么看怎么别扭。但我见过的都是这种不伦不类的穿法。超市里卖得最好的永远是进口货。有一种橙,底部有一个小圈,当季的时候非常便宜,皮薄汁多,味道清…  相似文献   

7.
灭火     
朱宗保  张莉 《人民公安》2022,(20):58-59
<正>周日早晨,派出所交接班时,小王让我去商场帮他买运动鞋,要求是:和我的鞋同款,不要黑色,不要白色,价格打五折,还得送袜子。这种近乎变态的购物需求,我在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案例中看到过,于是连忙拒绝。小王说:“要不给我买鞋,要不替我值班。二选一!”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但随即我就感觉不对,我为什么要选?  相似文献   

8.
在谈到刚刚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王选时,北大方正集团副总裁刘秋云对记者说:“和他共事十几年中,我跟他商量工作没有一次超过10分钟。他没有太多的客套,在他的讲话稿里,没有‘帽子’,也没有‘鞋子’。”王选的确可敬,正是因为他的发明,中国的印刷术才告别了铅与火,走上激光照排的新时代。他把时间看得比什么都珍贵,不仅“18年没有星期日、元旦和春节的休息”,而且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也都是直入主题,从来没有“帽子”和“鞋子”。和王选相比,我们现在许多的会议、许多的讲话中,这样的“帽子”和“鞋…  相似文献   

9.
在公司的大楼旁有个小鞋匠,每天晚上路灯刚亮起,便会看到他的身影,但我从未找他修过一次鞋。上个礼拜天,有一双皮鞋开了胶,想随手扔掉,又感觉可惜,傍晚闲来无事,便提着鞋找到了那个修鞋匠。修鞋匠的生意并不是很好,破旧的修鞋机,在公路两侧急驰而过的车鸣声中,“喀哒、喀哒……”响个不停,老鞋匠低着头,借着昏黄的路灯认认真真忙着自己的活计……老鞋匠见我走来,显得很高兴,“老板,等一两分钟,等我把这双鞋补好,马上给你修……”他边说着随手递给我一个小板凳。“不急,不急……”我笑了笑,在小板凳上坐了下来。我趁老鞋匠忙活之机,随便和鞋…  相似文献   

10.
年龄自尊     
你是从什么时候感觉到自己“老”了的?我猜大部分人都像我一样,在某年某月某一刻碰到某事,惊觉自己老之将至,甚至是老之已至:或许是在路边上,有人让小孩子喊你“爷爷”“奶奶”;或许是你去买鞋,售货员说“这种鞋特别适合老年人”;或许是在公交地铁上,有人起来为你让座;或许是洗完脸,你在镜中看见了自己的眼袋……  相似文献   

11.
难忘的鞋     
我始终忘不了曾穿过各种各样的鞋子 ,且护鞋如脸 ,尤其是近两年更爱惜鞋子了 ,无论是在单位上班 ,还是出差、下乡 ,甚至在家休息 ,都将脚上的皮鞋擦得干干净净。  我从事了近 2 0年的机关后勤工作 ,平时穿鞋很随便 ,晴天穿布鞋 ,雨天穿解放鞋 ,天热时穿塑料鞋 ,偶尔也穿皮鞋。 1 999年 3月 ,我由市机关后勤单位调入市外事部门工作。有一次 ,我穿了一双新布鞋上班 ,同事们的目光都盯着我脚上的鞋子 ,我还以为穿的是新鞋格外引人注目。后来 ,一位同事对我说 :“外办的外事活动比较频繁 ,建议你将布鞋放在家里穿 ,上班时最好穿皮鞋 ,各办公室…  相似文献   

12.
我是穿土布鞋长大的。那是一种用穿烂的衣服改做的布鞋,妈妈去地里把魔芋挖回来磨成浆,再放锅里烧开,把换下来的旧衣服布一层一层地糊成“布壳子”,把“布壳子”晒干,然后妈妈就用这“布壳子”铺鞋底、做鞋帮。用这种“布壳子”做成的鞋,妈妈给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粑粑鞋”。记忆里,妈妈总是在灯光下纳鞋底,那个时候队里正搞大集体生产,没有闲工夫做布鞋,妈妈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坐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纳鞋底、撩鞋帮、上鞋子。每次当我一觉醒来,总是看见妈妈坐在那里纳呀纳呀。那麻线抽过鞋底时发出一声声悠长的声音,就像妈妈的一声声叹息,…  相似文献   

13.
“放学时我们学校门口十分拥堵,交通秩序混乱,有时还很惊险。”“我的同学曾在学校对面的小花园里被敲诈去300元。”  相似文献   

14.
“学校规定穿校服,学生们的鞋子就成了‘名品展示会’。价格一般在400元-700元之间,上千的也很常见。这些名牌鞋子还经常翻新。”北京109中学高中班主任张方健对这一现象非常担忧。在近日走访了上百位学子。当记者问及他们怎么过生日时,大多说会邀请朋友吃饭、唱歌。至于花费,不少孩子满不在乎地说:“也就几百块钱。”经费从哪里来呢?  相似文献   

15.
娄正江 《现代领导》2009,(12):45-45
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走了,妻子收拾着他的遗物:泥巴还在鞋子上,鞋边都穿烂了:他留下的日记:“如果能用生命换来小岗村的繁荣和发展,将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16.
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张枯瘦蜡黄的脸,一双略带浮肿的眼睛,还有如枯藤老树般粗糙的双手,然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父亲那双脚。记忆里,父亲从未穿过一双完整的鞋。那年,我该上学了,父亲的眉头锁得也更紧了。那个初秋的早晨,父亲钻进草垛,拽出了家里惟一的瘸鸭子,然后到镇上去了。我倚着墙,看着父亲佝偻的身影渐行渐远,耳边回响着他那用麻绳编成的鞋在泥土地上踏出的“吧嗒”声。父亲用卖鸭的钱给我缴了学费,看着我赤足背着打满补丁的帆布包走向学校,喊住了我,转身回屋,拿出一双已经破旧但还完整的布鞋。我知道父亲一直很珍惜这双鞋,因为这…  相似文献   

17.
先说一个故事。 某鞋商委派一名推销员到非洲去视察市场并拓展业务。这位推销员走了一转后,回来对老板说:“那里的生意不好做,非洲人全都习惯赤脚走路,鞋子在那里是没有市场的。”过了一段时间鞋商指派另外一位推销员再到非洲看看。这一位推销员回来时,却手舞足蹈的对老板说:“老板,这回我们有大生意做了,非洲人全都赤脚走路,他们还没有学会穿鞋子呢,这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大市场啊!”  相似文献   

18.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十天。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同学送他这双“鞋”的理由。“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  相似文献   

19.
魏盛怀 《半月谈》2004,(16):58-58
我初中就读于所谓的“贵族学校”。那儿很多同学身上都是名牌货。一些同学更是“全副武装”到了牙齿:从几千元的球鞋,上千元的衣裤,近万元的手表,到20元一只的耐克牌一次性纸内裤,同学们开玩笑说就差没用钱当手纸了!对此,我们班曾展开过一次讨论。有同学说,名牌货品质好、款式新,能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同学  相似文献   

20.
回到祖国的怀抱──为香港回归而作田桑我要亲手为你点燃这一盏灯,孩子。我要将这个黎明亲自交到你的手上。我要把积攒百年的母爱都还给你,包括这双崭新的鞋、袜子,还有这一身棉祆。孩子,我要亲自为你洗身、更衣。我要拉着你的小手,在咱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庭院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