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文辉 《东南亚研究》2012,(5):88-93,112
许云樵为马新史及东南亚史研究的泰斗,著述等身,研究领域广泛。华侨华人研究亦是其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除了十余篇有关东南亚华侨华人专题和人物研究的论文外,他还留下了一部约四十万言的《华侨篇》。他的华侨华人研究,是在马新国家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以人物传记的撰述最具代表性,同时能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注重文献和工具书的整理和统计数字的引用。许云樵的华人史研究,除了史料丰富,旁征博引,同时叙事原委脉络清晰,娓娓道来,常能在生涩的学术论著中看到通俗的书写。  相似文献   

2.
翟韬 《东南亚研究》2020,(1):134-151,158
美国在冷战时期对华侨华人的文化冷战是冷战国际史学界最新的一个研究领域,是美国对外宣传史、华侨华人史、中美关系史三个领域交叉的产物。美国对华侨华人的文化冷战经历了从中国政策向东南亚政策的转变,以香港美国新闻处为核心宣传机构实行遥控指挥,并把《今日世界》杂志为代表的书刊纸媒作为主要传媒手段。美国对华侨华人文化冷战的主题和项目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台湾声誉,利用文学作品进行反共宣传,用华裔美国人的形象宣传美国价值观,和台湾合作与中国大陆争夺侨生教育。美国对华侨华人的宣传主要并不集中在对政治、外交事件和美国政策的报道和阐释上,而是把重点投注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情感的塑造上,其根本观念以及核心的宣传思路是直接诉诸塑造华人身份认同,把冷战意识形态建构为华侨华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此举于今仍有影响。研究美国对华侨华人的文化冷战,对认识和理解当前的中美关系和大国竞争态势可以提供一定的镜鉴。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洋洲地区逐渐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居民主要的移民选择地之一。随着大洋洲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这一领域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本综述梳理和评述了有关大洋洲华人史的演进脉络与华人社会的经济、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论著。大洋洲华侨华人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鸦片战争至二次大战前为第一阶段;二次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70年代末以来为第三阶段。纵观大洋洲华侨华人研究,还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1)研究力量有待加强;(2)经过深入研究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专著较少;(3)对大洋洲不同国家华侨华人的研究程度明显不平衡。  相似文献   

4.
关于华侨华人文化的专题研讨活动,在国外开展得不多,在国内更是罕见。今次广州华侨文化基金会与几个单位邀集大家开会进行专题研讨,这是很有意义的。我过去着重研究华侨华人经济,较少接触华人文化方面的研究,这里仅就自己对华侨华人文化的几点粗浅看法罗列出来,以便抛砖引玉。一、华侨文化与华人文化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独特的传统文化即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不但扎根于神州大地,也远播世界各地。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由于中国人口的大量向外迁移,中华传统文化也被带到世界各地。从早期的中国移民…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更好地发挥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的传统优势,突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的研究特色,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事业的发展,本刊从2012年起大力加强"华侨华人研究"栏目建设。具体办法如下:一、从2012年起,本刊每期适当增加"华侨华人研究"栏目的载文量,拟每期发稿3-5篇。来稿注释体例请参阅本刊每年第二期《来稿须知》。  相似文献   

6.
文峰 《东南亚研究》2012,(2):96-102
欧洲经济的欠"生产性"根源引发了主权债务危机,作为其一部分的欧洲华侨华人经济在市场、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也深受影响。欧洲华侨华人应该进一步把握形势,调整战略,适应居住国实情,学法守法用法,培育人才,加强社会融入,以推动欧洲华侨华人经济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廖建裕(Leo Suryadinata),印尼籍华人学者,1975年曾获美国大学博士学位,是研究印尼华人问题的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讲师。廖建裕先生所著《华人少数民族的窘境》一书于1984年5月用印尼文在雅加达出版。该书的英文版本书名是《印尼土著,华人少数民族和中国》(1978年出版于新加坡)。本译文是该书印尼文版的第二部分第四章,原标题是“华人少数民族:一种分析”。 正当印尼政府寻求解决“原住民”与“非原住民”问题,解决对华人的同化问题时,此书印尼文版的发行,受到印尼各界的普遍关注,被视为重要书籍加以宣传。有影响的印尼政治刊物《时代周刊》还曾登载该书的部分章节。 译者还需说明的是,文章把印尼1948年茉莉芬事件说成“印尼共产党叛乱”,把1965年“九·三○”事变说成“印尼共产党政变”等都是原著作者的观点,现原文照译,并非代表译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研究》2012,(1):F0002-F0002
为了更好地发挥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的传统优势,突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的研究特色,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事业的发展,本刊从2012年起将大力加强“华侨华人研究”栏目建设。具体办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菲律宾国内的华侨华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性发展时期.本文首先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菲律宾从事华侨华人研究的主要作者群与研究机构.其次,从政治认同和社会融合、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承、华人经济成长、中国新移民等视角,阐述菲律宾华侨华人研究的主要领域及有代表性的成果.再次,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透视支撑菲律宾华侨华人研究的社会现实基础,探索促进研究重心与特点变化的深层缘由.最后,提出菲律宾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研究》2012,(5):113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华侨华人研究是暨南大学重要的学术传统和特色。早在1927年,暨南大学便成立了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开展东南亚及华侨华人的研究。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暨南大学在  相似文献   

11.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华侨华人研究是暨南大学重要的学术传统和特色。早在1927年,暨南大学便成立了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开展东南亚及华侨华人的研究。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暨南大学在全国率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是华侨华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了解并关注这一新的领域的研究概况,有助于把这一领域的学术研讨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正>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华侨华人研究是暨南大学重要的学术传统和特色。早在1927年,暨南大学便成立了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开展东南亚及华侨华人的研究。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暨南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华侨  相似文献   

14.
3·11东日本大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和核泄漏,给在日华侨华人造成了新的迷茫和困惑.战后日本长期以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而为人称道,而现今的日本是否还是值得留恋的宜居之地?在日华侨华人面临着新的抉择.日本《中文导报》与笔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尽管感到在日本生活幸福的华侨华人的比例,与地震前相比,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但分析问卷结果,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留日学生减少、新华侨华人归国人数增多的现象,日本华侨华人社会将面临成长停滞或规模萎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发挥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的传统优势,突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的研究特色,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事业的发展,本刊从2012年起将大力加强"华侨华人研究"栏目建设。具体办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发挥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的传统优势,突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的研究特色,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事业的发展,本刊从2012年起将大力加强"华侨华人研究"栏目建设。具体办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发挥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的传统优势,突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的研究特色,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事业的发展,本刊从2012年起将大力加强"华侨华人研究"栏目建设。具体办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发挥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的传统优势,突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的研究特色,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事业的发展,本刊从201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更好地发挥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的传统优势,突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的研究特色,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尊敬的各位学界前辈、同行:1927年暨南大学成立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这是国内首个专门从事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的学术机构。为纪念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成立90周年,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将于2017年7月在广州举办系列纪念活动,现将具体活动内容通知如下:一、举办"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90周年纪念国际研讨会暨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