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有多种宗教的国家,在我国传统宗教中,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他们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发展道路,是我国宗教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宗教方面的积淀、是我国宗教文明进步的表现、是我国各宗教和谐共处并积极健康发展宗教的相容共存的必然趋势。宗教都是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证明不论中国本土的道教,还是外国传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都自觉地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相协调,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相适应,走上了一条中国化的道路。积极引导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有的学者称其为"本土宗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所以,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了解道教,有助于更准确的把握中华民族自身的历史,有助于正确对待道教,尊重道教信徒及其社会群体。努力挖掘和弘扬道教教义,尤其是《道德经》中丰富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思想,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道教在李唐王朝盛行至极 ,道教教育也随之风靡一时 ,既体现着宗教特色 ,也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道教教育管理体制也渐趋完善 ;一方面 ,封建政府设立“崇玄学”和“道举” ,在封建政府系统内形成了专门的、系统的道教教育机构和管理体制 ;另一方面 ,在遍布全国各地的道教宫观内 ,也形成了道教自身的教育管理体制。道教教育正是在宗教和世俗这两个层面上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一、峨眉道教 众所周知,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但它也曾是道教名山的往事却鲜为人知。从传播的历史来考察,道教先于佛教传上峨眉山。东汉末年顺帝汉安年间(142—143年),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担任过江州(今重庆)令、善以符水为人治病的张陵,在今四川大邑县鹤鸣山(也写作鹄鸣山)创建原始道教的最初团体五斗迷道(因规定入道者需纳信米五斗,故名),奉老子李耳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历史上,佛教和道教财产一直归属于寺庙宫观等佛道教组织,寺院宫观等宗教组织的法人地位不仅得到其内部宗教教义的确认,也得到了政府的默认或者确认,从而在事实上和法律上都确立了宗教法人制度。同时,除一些家庙或乡村小庙之外,寺院的基础和重心在于僧人的集合体——僧团,因此,应当将寺庙宫观等宗教组织定位为社团法人而非财团法人。  相似文献   

7.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载体,唐代李世民大力提倡道教,《老子》被称为《道德经》,到了唐玄宗时代,《庄子》也被称为《南华经》,“老庄”成了道教的必读经文。《老子》原著不过五千言,《庄子》一书也不过三十三篇,它们是一字涵盖一个观念,一句包揽三玄三要的妙义,从中能体会到许多艺术的法则。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老庄”,历代的中国山水画也充分体现了“老庄”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邵鹏 《工会论坛》2011,(5):167-169
神道教是日本民族文化价值的核心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不断地适应时代变化,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与其他成熟宗教相比,神道教没有教义和经典,这使得它缺少核心的内在精神,建立不起思想的大厦。它自始至终不是一个成熟的宗教,始终无法形成为一个民族宗教的稳定价值体系,也就无法承担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我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还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古代中国就有了自己的宗教,后来,国外的宗教也陆续传入我国。现在我国多种宗教并存,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宗教工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宗教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认识、政策和法律上的一次又一次创新、发展和完善。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紧紧抓住服务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两大任务,利用党的宗教政策研究解决宗教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团结动员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0.
汉画像石早期道教神蹻是早期道教成仙得道完整方法系统的一部分,是早期道教创建理路功能发挥的结果:是得道方法建构的功利逻辑使汉人信任、依赖神蹻的结果; 是宗教创建者通过对个体死亡孤独感的慰藉与弥补以增强宗教说服力、吸引力和普及力的意图成功实现的结果; 是为苦难深重的汉人建构精神港湾以满足其战胜自然、支配社会的愿望,并给其相应的忧患意识以宗教性的投射和缓释的结果。道教不仅是侍生宗教,更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侍死宗教。  相似文献   

11.
道家与道教的问题 ,单独论述的文章则多见 ,合论的则少见。从近年来所看的文章及所见的事实 ,有人在使用这两概念时 ,或处理宗教和迷信的事务时 ,未能分清这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从这两者产生的时间、思想渊源、天道观、与儒家的联系、经书及教主等五个方面分析和论述这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目的是使今后我们处理这两个问题时 ,有一个粗略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2.
<周易>、<老子>都是儒道文化的元典,二书有关"道"、"器"关系的论析更是儒道文化中心的中心、关键的关键.<易>、<老>二书都是将宇宙三分的无形之道、有形之物、人为之器.它们一个对"器"是肯定的,一个对"器"是否定的;一个主张与自然并列,另外创造一个与自然同等辉煌的世界;一个主张向自然归依,实现与自然的兀然同化.  相似文献   

13.
邪教犯罪是当前较为突出的犯罪现象之一。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型犯罪,其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罪恶本质与有组织犯罪形态相结合,因而社会危害性极大。邪教犯罪的主体是邪教主和邪教徒,他们有不同的人格特点和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14.
The rise of English capitalism is a very long historical course, during which the English revolution erupted in 1640 is a crux and critical point for the reflection on the rise of English capitalism. The British have been persistently seeking some ra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revolution and capitalism since the eruption of the British Revolution about three hundred years ago. The British people attained a set of new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explain the British Revolu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English capitalism since the historical method of Marxism was introduced into Britain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n terms of the hundreds of years exploration by the English, particularly the new left, holism becomes a basic view of reviewing the rise of English capitalism; the historical method of Marxism is a basic mean; the necessary breakthrough is that causes of the rise of capitalism are expanded from simple economic category to social category and taking history as a mirror and connecting tradition with reality is the fundamental aim.  相似文献   

15.
老子思想是万古流传、取之不尽的智慧渊源 ,曾经被神化 ,纵博大精深亦有精华和糟粕之处 ,应有取舍才是。“天道”原则是老子行政管理思想的“总论”,其“无为而治”的观点当“扬论”,其“愚民而治”的立场应“弃论”。  相似文献   

16.
和谐的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人们追求平等、安定、和谐的理想价值目标。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构想正是这种传统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公安机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维护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指导其内部和谐人文环境的构建,对于增强和形成公安机关的人文底蕴和人文精神,保障公安机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效地履行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史料缺失,更由于研究方法上的形而上学和意识形态的粗暴干涉,老子思想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被误读或诬枉。老子的高明处在于较为辩证地理解和考察社会,并得出了自己超越前人的哲学解释。道家思想在人的心性自由、价值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作出了很有价值的思考。它有待于我们今天的人进一步发掘、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国魂诗选》是蔡後庵魏体行书化的代表之作,其书风格调高古,意态壮美,奔放激越。融汉魏之风与苏黄特长于一炉,是近百年以来甘肃书法界的代表人物。为书法界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学中咏月现象极为突出。从审美主客体关系考察,这是作为客体的月与审美主体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适应的体现。儒、释、道三家共同作用,形成了中国人独特而稳定的审美理念:对中庸、和谐、纯净、虚幻和宁静事物的追求。月作为客观存在的宇宙星球,它蕴含着中庸、和谐、纯净、虚幻和宁静的内涵。月与审美心理的适应,使得人与月交融一体,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柏格森以"直觉"为核心概念,并由此出发构筑了以"时间"为特点的生命哲学。从柏格森哲学的视域观察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哲学,可见老庄早已运用直觉思维方式,构筑了自己超然的生命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