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版南京师范大学道德研究所编著的《思品》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第四框题《自我保护大家谈》。一、总体设计理念我的总体设计理念是:1.力求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生成知识,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即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  相似文献   

2.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初二教材有关法的内容有两大板块,即“国家与法律”板块和“公民与法律”板块。第六课处于第一板块。它是专门针对青少年设置的,因而在“国家与法律”板块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这框在第六课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它承接第一框内容,又和第三框“社会保护与司法保护”一起为第四框学习做好知识准备,是不可或缺的中介和桥梁。它与其他三框内容共同构成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的体系。2.教学目标的确定。认知目标: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及其主要内容。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课第二框题"享受学习"。本框题内容就是从学习方面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适应问题。在学生了解初中学习新特点  相似文献   

4.
《法律常识》第七课第一、二节和第八课第二节应根据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内容进行教学。为此,我们保留了现行教材中这些课节的体系和结构,按新《条例》修改了这些课节的内容。 (一)修改了第七课第一节第二个框题和内容。我们将原框题改为新《条例》的制定和公布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一《经济常识》第七课第二节第二框的内容,与上一框家庭消费的内容一脉相承,着重向学生阐明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这是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一)本节课内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本节课是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兴中华"的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的第二框。本节课内容在本课三框内容中处于中间位置,也是前后两框的桥梁、纽带。(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的感情,树立节约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资源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内容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三单元七课第二框题超越崇拜。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偶像崇拜与自我发展的关系,客观评价自己,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对追星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能一分为二地评价偶像,培养辨证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因行将使用的《法律常识》(以下称新版)下册作了较多的修改,现将新版同第五版(以下称旧版)作一比较,进行几点说明,以便为教师把握教材提供一些方便。本说明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登在第一、二期上。一、关子课题、节题和框题的说明新版的第七——第十二课同旧版的第七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材分析统编《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用一个单元的篇幅,从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到活出生命的精彩,针对个体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等方面引领学生进行生命的思考。本节课“生命可以永恒吗”是进入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一课第一框,在全书中起到开启、引领学生学会思考生命的作用。本课的教材内容重在阐述生命的特点,明确生命的责任担当,为后面学习如何对待生命进而活出生命的精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说课内容是陕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第一目:社会有序靠规则。本册书以我与社会和我与国家的关系为主线,包括《正确认识社会》和《知晓国情》两个单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选自统编教材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第三框“法治社会”。第三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与成就,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明确建设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系统工程,进而阐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四项基本要求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八课第三框“法治社会”是在第八课前两框“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内容,作为本单元的开篇,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起点。本框题包含两目,第一目“生命有时尽”,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命的特点及其自然规律,理解生命的实质,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第二目“生命有接续”从自然生命、社会关系中的生命和精神信念上的生命进行探讨,懂得人类生命在传承中接续。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开始出现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3.
“单元循进教学法”是采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先通过单元自学阅读、单元提疑,接触课本的过程,再在教师启迪下,通过循进释疑、练习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我用它教《社会发展简史》得到了有益的尝试。一、划分单元。《社会发展简史》上、下册共17课书,根据教材自身内容的联系,可划分为:绪论(第一、二课)、原始社会(第三、四课)、奴隶社会(第五、六、七课)、封建社会(第八、九、十课)、资本主义社会(第十一、十二、十三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第十四、十五、十六课)、总结(第十七课),共七个单元。  相似文献   

14.
我选择的说课课题是《诚信为本——学习合同法》,本课选自《法制教育读本》。说课设计分为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过程分析及效果预测五个部分。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总目标及本课知识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套《法制教育读本》的总目标在于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遵纪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感悟青春》。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对象分析新课程强调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指导和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渠  相似文献   

16.
新活实贯     
在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的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我追求四个字:新、活、实、贯。“新”,每一课,每一框,每至每一课时,我都力求采取和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讲第二课时,三个框题我就采取了三种教学方法。《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主要采用讲述法,《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及其相互关系》则要学生自学,要求写出提纲,最后请一个勇于发言的学生当”老师”,将本框内容讲一遍。《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则采取讨论的方法。采取不同的方法,学生觉得新鲜、实用。“活”,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灵活使用教材教参,二是灵活运用备课本。教材教参是我们教学的基本依据,但决不应被教材教参束缚了我们的手脚,要灵活运用。如,第一课中的《科学的先进的人生观》一框和第四课中的“共产主义是最科学的理想”问题,我提出一个极为简单而学生又不真正懂得的问  相似文献   

17.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本节课是鲁人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6单元第14课第一个目的内容。本单元的生活主题是过快乐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和辨别高雅情趣和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第一节内容。在学习第四课我与集体共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情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生命的价值,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依法维权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成长中的社会环境,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能力,提高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学会用有效方法,避免侵害,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意识。3.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一)本课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选自江苏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七课《成长不烦恼》,是一节经过我重新整合的主题活动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