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勾画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观的基本框架,明确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其中内含的价值指向以及实现途径,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达到了新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2.
周新辉 《前沿》2005,3(9):25-27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并作出了科学回答,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巨大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创新和发展的宝贵机遇。本文从科技发展与自然观、社会发展观、伦理价值观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性的思考,希望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巨大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创新和发展的宝贵机遇.本文从科技发展与自然观、社会发展观、伦理价值观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性的思考,希望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的发展观,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扬弃了传统发展观,是对发展观的深化和超越;它的提出源于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现实,是对发展问题的准确把握,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和伦理观,为我们正确处理科技与伦理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今天,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推进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7.
柳菊兴 《理论月刊》2004,1(11):30-32
当代中国发展实践产生了邓小平发展思想。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建构框架,主要是由哲学基础、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和判断标准四个层面架构起来的。邓小平发展思想具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一切本质属性,又具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特征,更具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本土化特性。它深刻地蕴涵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思想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三次飞跃各有特点,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为完成其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而产生的,是传承和创新、联系和发展的关系,本文对这三次飞跃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潘勇 《前沿》2004,(10):15-17
江泽民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时代精神的结晶。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了自身的特点 ,具有求真务实的实践特色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特征 ,具有完整统一的整体性及其鲜明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今时代发展的完美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时代命题的紧密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思想,女性学揭示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状态及其发展规律。21世纪,中国女性学须创新;须坚持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对现实中国女性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探讨;须吸收和借鉴国外女性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政治伦理以哲学—人性的分析、实践唯物主义思维方式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实现了政治关系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马克思政治伦理具有客观必然性,其基本观念蕴含着三个方面,即马克思哲学的政治性质、对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融合、相互交织在一起的。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超越了西方传统政治伦理思想,实现了革命性变革,它对于构建当代中国政治伦理学的理论体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世涛 《桂海论丛》2010,26(6):32-36
科学发展观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它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实质和核心,深刻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的人学观。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实践和理论的深入发展和主体自觉。其中"人"的内涵是多层次的,"以人为本"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以人为本"的中国共产党的人学观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妇女发展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性别视角来分析,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妇女发展的基本观点,彰显出鲜明的促进妇女发展的时代精神,确立起审视妇女发展的新的坐标,提供了推进妇女发展的思想武器,是妇女发展的灵魂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李劲 《桂海论丛》2010,26(4):50-54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人学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创新和蕴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近年来,人学研究却陷入一定的困境,主要是缺乏问题意识和现实实践眼光,缺乏对现实个体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的追问,缺乏比较研究和人文价值关怀。这决定了人学研究的建构之路只能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核心价值的挖掘,对社会发展方式和代价的重新认识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正确贯彻。  相似文献   

16.
推进“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首先应对其理论逻辑与发展逻辑进行分析..就其理论逻辑来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三型政党”目标体系的四个结构要素。一要理清其结构要素的边界,从科学理论、价值指向和路径选择三个维度分别考察“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概念内涵。二要深入研究四个结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学习型”是前提、“服务型”是目标、“创新型”是动力,三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就其发展逻辑而言,“三型政党”建设应该按照“主题统领一主线推进一方针指导一布局保障”的分析框架进行整体推进,以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列宁建设无产阶级先进文化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史上,列宁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两种民族文化学说、无产阶级文化的党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理、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以及“文化革命”等观点,形成了无产阶级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蕴涵着一系列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主要表现为与世俱进的时代观,与实俱进的实践观,与时俱进的真理观,与机俱进的发展观,与是俱进的规律观.  相似文献   

19.
发展、创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实事求是、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马列主义智慧结晶,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再一次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