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伯特兰·罗素有句名言:“人类最大的、最主要的欲望是权力欲和荣誉欲。”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麦克利兰则断言人有三种基本需要:成就、权力、合群。只要是稍有历史、政治知识的人都会承认权力是人类社会不可回避的普遍现象。尽管权力曾给人类社会带来过一定的悲剧灾难,但若没有权力作“粘合剂”,人类就无法组成社会,无法以群的方式生存和发展,并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 可以说,不是所有人对权力的追求程度都是等同的。事实上社会人对权力的动机指向和强度各不相同。本文试图探索权力与动机的内在关系,找出规范和约束权力的心理基…  相似文献   

2.
伯特兰·罗素有句名言:“人类最大的、最主要的欲望是权力欲和荣誉欲.”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麦克利兰则断言人有三种基本需要:成就、权力、合群.只要是稍……  相似文献   

3.
中纪委副书记侯宗宾同志曾经号召:“慎欲”。仔细想来,这无疑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根本要义。一切祸事产生于欲火过盛。“无欲则刚”,一个人少些贪欲,必能挺直腰板、刚正不阿地为官、做事、律已、正人。欲望是人类一种原始的本能,具有极强的发动力。欲望是一种感官刺激和满足,它能使人沉湎于一时的肉欲、物欲、名欲和权力欲中,从而使人无法抗拒这类诱惑。人要是没有足够的理智、坚强的毅力是无法阻止  相似文献   

4.
晨曦 《青年探索》2003,(4):46-47
你了解欲望吗?美国学者梅琳达·戴维斯可是非常认真的研究过了。戴维斯从1996年开始“欲望计划”,集合了学者、官员、工程师、科技怪杰、企业总裁、编舞、艺术家、得奖编剧、行销大师、有创意的教育工作者,一起研究21世纪的困惑:现代人到底要什么?经过长达6年的研究,戴维斯与“欲望计划”小组发现:现代人最大的危机,是要克服内心深处的混乱。“食物、权力、性爱是过去人类的原始欲望,”戴维斯在她的新书《新欲单文化》中指出,“现在,追求内心圆满境界的原始欲望将主导一切。” 戴维斯将研究结果出版了一本书,叫《新欲望文化》,书中说,现在是后物质时代。今天,看不见形状、摸不到温度的东西,占据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多,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在20世纪之初,二分之  相似文献   

5.
袁浩 《今日浙江》2009,(13):64-64
“防欲力善”语出明朝吕坤的《呻吟语·存心》,原文为:“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力善如缘无枝之树,才住脚便下坠,是以君子之心无时而不敬畏之。”意思是说,防止欲望就好像是在挽拉那行驶在逆水中的舟船,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自我道德修养水平,走出物质繁荣、道德贫困的误区,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人类的生存既有马克思所言的“物的依赖性”,也有精神依赖性。精神生活的充实程度决定着生活的幸福程度。亚里士多德说:“幸福:黾灵魂的一种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欲望的泛滥、物质的增长、权力的扩张并不必然带来幸福,反而还会造成人的异化,使人沦为权力与金钱的奴隶。现代文明修身是现代人的自我道德教育,也是一种心灵自救。  相似文献   

7.
说“欲”     
许金芳 《今日浙江》2008,(15):62-62
读清代袁枚《随园诗话》,其中的一段话说:“童云树诗云:‘所欲不求大,得欢常有余’真见道之言”。人生在世,常常同“欲”和“余”这杆天平联系在一起。重心在“欲”,“余”则少矣。欲即欲望,含嗜好意,乃人之本性。如食欲性求知欲。对人而言,饥饿时想温饱,饱暖时思其他,欲望的“满足”永远是暂时的,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的任何人,只要他(她)不是傻瓜、白痴、或精神病患者,其行为无时不受自身欲望的驱使和支配。欲望可以是物质上的、精神上的,或者是肉体上的。人欲是人的自然本能的反应,是社会的每个个人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原动力,是他(她)本人一切思维和行为的动因。人欲能创造一切,促进人类社会向更美好的境界发展,又能给我们创造的一切造成重大破坏。人的社会活动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还是破坏或阻碍其进步,完全取决于由行为人本人欲望决定的出发点。虽然事与愿违的情况有时也许发生,但不代表事物的主流,只说明行为主体智力的欠缺。  相似文献   

9.
"金融化现象"成为世界经济图景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金融体系打破人们过去的生存时空坐标,隐性地侵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它使人们对世界的理解趋向物欲化和价值通约化的心理坐标。金融工具成为现代社会财富增殖的核心程式,金融资本反转为现代人实现欲望的具体化的定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日益被金融权力座架。这一过程的实现源于:金融资本逻辑对现实世界的统驭、金融幻象对人类"积累欲"的迎合以及资本金融化激活金融权力在生活世界中的对象化。生活世界金融化导致个体生命的内在精神朝着高度理性化、高度世俗化和高度价值通约化的方向发展,社会伦理价值呈现金融化的图景,金融理性在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中"身体化"了,金融理性应当关照价值理性,两者整合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应然之路。  相似文献   

10.
观点集粹     
《半月谈》2004,(24):56-58
对金钱和权力的追求本身并没有错。目前的问题是,现在有些学生从小就流露出对金钱,权力的占有欲。这样的金钱,权力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彻底摈除。  相似文献   

11.
劳斌同志:上封信中您曾谈到私欲太甚就会使信念丧失。请问:人难道不应有欲望吗?个人欲望同建立信念的关系,应如何把握呢?望赐教。李今李今同志:问题提得极好,我们就从你说的思路往下谈。个人欲望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是一种客观存在,谁也不能抹煞。封建统治者和假道学先生鼓吹的“存天理,灭人欲”,从近代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批判。欲望一般表现为人的自然、生理状态,士。食欲、性饮等等。人有这类欲望是正常的,0。果没有,那倒反而是一种病态了。但全。同我们研究人的本质一样,人的欲望又不能不同社会、社会关系以及人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2.
机关事务工作管钱、管物,要想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笔者认为管住人的欲望是关键。欲望,通常是指人们想达到某种目的或占有某种物质的要求。钱物是欲望的诱因,人的贪婪往往是从钱物开始的。掌握大大小小权力的机关公职人员,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而要满足这些欲望,少了钱物作基础不行。  相似文献   

13.
不能颂扬“私人欲望”王珠元现在有些人在宣传一种"欲望论",他们抛开生产力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从人的欲望、需要出发来说明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有很大的改观。对此,也有人把它归功于人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用好自己     
看到一篇“见欲而止为德”的文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纵观历史,“贪欲”和“节欲”历来是两种人生观.两种思想道德修养的分水岭。我国先秦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苟子认为,“人生而有欲”,如“饥而欲食,寒而欲暖”等,就是人基于生理需要,而产生的生存欲望,是生来  相似文献   

15.
齐夫 《楚天主人》2013,(1):49-49
正人的本能,就是什么都想多多益善——除了生病;而人的智慧,则是节制有度,善于给自己做减法。有的人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却并不感到幸福;有的人看起来似乎处处不如人,却活得恬淡从容。原因之一,就是后者善于做减法。对人生欲望要做减法。人有很多欲望,如官欲、财欲、名欲等,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有些欲望通过个人努力能实现,有些欲望则无论怎样争取也无法遂愿,这时,欲望就成了痛苦的渊薮,欲望越大,痛苦越甚。如果能主动对欲望做一些减法,降低欲望的高度,缩减欲望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中,对权力的探讨不能只是限于一个词汇含义的争论,权力理论不仅仅是概念定义,还应该是实质的主张。本文试通过比较韦伯与福柯在权力理论研究方面的差异来发现他们各自在权力背后的实质性探索。马克斯·韦伯认为权力始终是有意图的人类行动的一个结果,是人类彼此联系方式的一个表征。米歇尔·福柯的权力思想也十分独特。他批判性地分,析了各种权力理论,从后现代性的理论立场上,采取了片断性、非连续性、多样性的方式,相对主义地解释了权力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群书治要》收录有《礼记·乐记》。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一句话“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意思是:懂乐的人才真正的快乐,正人君子闻道、得道就很快乐,而小人的欲望得到满足他才很高兴。走在正道上,并且控制欲望,我们就可以非常快乐而不恐惧慌乱。贪恋私欲而不行正道,我们就会迷惑而且不快乐。《礼记·乐记》还提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於中,故形於声,声成文,谓之音。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文明的演变和进程,是伴随着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而来的。权力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受利益因素影响,不受监督的权力易于膨胀,乃至走向腐败。因此,从古罗马的元老院到现代社会的议会制,从无序的武力征服到有序的政府管理,从人治到法治,无不反映出人类对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表达上,朱熹与王守仁关于欲望的论述是相似的,他们都认同"去人欲、存天理"。同时,他们指出欲望不仅指固定的外在现象,还与心的状态密切相关,如朱熹认为欲望并不仅指声色货利之娱、宫室观游之侈,还应该表现为"心失其正";同样,王守仁也指出非外诱之心,有其私便是"欲望"。可是,两人领悟欲望的方式却不同,朱熹认为"欲非本性所有",而王守仁却认为"欲非本心所有"。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乃是心与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丽 《理论月刊》2003,42(1):54-55
从古代社会“以理制欲”为主导的欲望观到当今社会多元欲望观的形成,欲望在发挥着对社会和人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使社会和人一再地陷入困境之中。对欲望的道德调控是一个必须且有效的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制度伦理及舆论导向建设,净化欲望主体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和改进对欲望主体的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认知、道德选择能力、增强其道德责任意识。为人们最终形成合理的欲望观,实现自我及社会价值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