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袭警罪立法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繁发生的暴力袭警案件,使我们不得不关注袭警罪的立法化问题。袭警罪的立法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切实可行。所谓袭警罪是指以暴力攻击或人身强制的方法,致使正在进行执法活动的人民警察不能继续履行职责的行为。这种行为既侵犯了人民警察的人身权利,又侵犯了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的活动。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加强对人民警察执法权的刑法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韩博雅  郑雪 《人民论坛》2021,(2):99-101
当前我国非法经营罪的刑事立法对客观行为的罪状描述采用列举和兜底条款相结合的方式,但是这种模式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弊端,即非法经营罪在司法解释层面和司法实践层面都呈现出明显的扩张化趋势,与非法经营罪的立法旨意渐行渐远,逐渐违背罪刑法定原则。非法经营罪的司法适用需要在保持刑法谦抑性的基础上对本罪的扩张进行合理地限制。  相似文献   

3.
"醉驾"入罪是风险刑法范式的一种规定。中国对"醉驾"行为采取刑罚与行政处罚二元模式,其入罪表现为抽象危险犯且使行为人实际承受了有关职业等资格禁止、丧失的一些应属资格刑的附随后果。我国应借鉴德国刑法中有关刑罚以及"酒驾罪"制度设计,拓展资格刑范围以符合"新财产权"的司法最终处置原则,构建已丧失之资格和权利恢复的复权制度,以最大程度地消解"醉驾"入罪的制度后危机;为化解"醉驾"入罪的制度后危机,需认真对待刑法第13条的"但书"。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八)》适时地将扒窃纳入刑法范围予以规制,但在维护社会秩序与保障人权之间存在激烈矛盾,加之无数额、无情节限制,因而引发了较大的争议。尽管两高的司法解释作出了公共场所与随身携带的限制,但处罚的范围仍然过大,与扒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相称,还是存在不足之处。以限制入罪为视角,通过厘清扒窃的行为性质,区分既遂与未遂,合理适用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圈定扒窃入罪的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5.
唐律的盗罪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在最广义的概念上相当于现代刑法的侵犯财产犯罪.盗罪对于财产的侵犯形式不仅指“取非其有”的取得,还包括“毁非其有”的毁弃,此外还有两种行为结合构成同一犯罪.唐律盗罪立法从刑事政策和一般预防的需要考虑,以较重的刑罚惩治贪欲性强、发案率高、危害性大的取得型盗罪.  相似文献   

6.
2011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对现行刑法作了许多修改。其中,在刑法第133条后增设了危险驾驶罪,这次修改是本次修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危险驾驶行为的定罪,改变了"肇事后再处罚"的方式,对醉驾等危险驾驶行为的规制正式法律化。本文在讨论增设危险驾驶罪的原因以及本罪构罪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危险驾驶罪的几点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7.
对于虐童行为是否定罪、应定何罪的争论,反映了不同的刑法解释立场。在当前法制转型期和四要件的犯罪论体系下,用类型思维解释刑法更具合理性,且应坚持形式解释的优先性,不轻易突破文义的本来含义。这既是严密法网、贯彻罪刑法定的需要,也是保障人权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禁止酷刑首先是一个人权问题 ,其次才是一个刑罚技术问题。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实施情况并不令人满意 ,其中既有公约本身的问题 ,更主要是人权意识在人类意识中的缺失。目前大赦国际在反酷刑运动中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反酷刑运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中的贩卖、运输毒品罪可以浓缩为贩运毒品罪 ,对进出国境的贩运行为以走私毒品罪论处 ;对在一定期间内贩运不同宗毒品的 ,如果存在连续关系 ,以一罪论 ;如果不存在连续关系 ,应认定为数罪而并罚 ;贩卖毒品罪既遂标准可确定为“成交”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2,(3):18-18
聂立泽、胡洋在《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3期撰文认为,从用我国刑法立法中的交叉竞合关系、刑法解释中的行为对象理论和刑事司法中的罪名转换规则等视角,可以探究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从立法到司法、从静态到动态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国际刑法规范的“完整人格”关涉国际刑法的“完整人格”。《国际刑法通论》一书对国际刑法及国际刑法规范“完整人格”的论证,主要是以调整对象为基点、以战争犯罪为例证、以“个人不是国际法的主体”为逻辑前提进行的,其论证系统、生动。但其基点准确吗?例证贴切吗?逻辑前提必然成立吗?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中的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其渊源在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但是,在我国将国际公约内化为国内刑法的过程中,本罪的若干方面仍与公约存在脱节之处。笔者认为,应将本罪构成要件中的"不正当商业利益"修正为"不正当利益";重新界定"外国公职人员和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的内涵;扩大"贿赂"的范畴;最后提出在我国刑法中应增设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受贿罪。  相似文献   

13.
国际环境犯罪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国际社会已意识到各国应共同合作,以刑法的手段保护我们的家园。但是,国家在特定情况下能否对特定环境犯罪行为承担国家刑事责任,学界至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鉴此,从理论的角度阐述国际环境犯罪的范围,并对国家承担刑事责任的必要性和法定要件进行界定.将有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4.
由于网络犯罪的隐蔽性、远程性、无地域性等特点,致使传统刑法在规制网络犯罪之时往往举步维艰。本文从网络犯罪的刑法界定引出,通过有针对性地考察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网络犯罪刑事立法和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公约,归纳域外刑法规制网络犯罪的有效经验,通过比较和借鉴,分析我国现行刑法在规制网络犯罪方面的诸多缺陷。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刑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犯罪规律     
犯罪规律是犯罪本身及各类犯罪之间、犯罪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犯罪与反犯罪之间的本质关系。可分为犯罪自身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刑事犯罪规律”)和指导预防犯罪的规律(“预防犯罪指导规律”)。笔者曾于上世纪90年代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起伏律、消长律、辐射律、因果律四大刑事犯罪规律。预防犯罪指导规律则包括矛盾规律、人本规律、基础规律、综合规律和兼治规律。  相似文献   

16.
贪污腐败犯罪是全球的公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贪官携款外逃已成为腐败犯罪的一个新动向,也是当前跨国犯罪的突出问题。为惩治跨国腐败犯罪,国际社会加强了国际刑事司法合作,《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签订正是这一国际合作的法律体现。作为缔约国,中国应以《公约》为标准,对相关刑事法律进行修改与完善,以适应有效惩治腐败犯罪和追缴外逃赃款的现实需要以及进行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条约法义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控制和惩治洗钱犯罪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同任务。我国现行刑法关于洗钱罪的规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本文参照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的国情,就我国反洗钱刑事立法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际反恐怖主义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反恐怖主义法是国际社会有关恐怖主义犯罪和处罚的规章、制度和原则、规则的总称。它是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规范 ,而不是一种道德规范。国际反恐怖主义法本质上属于国际法范围的公法 ,它构成了惩罚恐怖犯罪的国际刑法的有关组成部分 ,因此同时兼具强行法和软性法的特性。它是由诸多法律制度、规章、规则和原则构成的。它的最主要任务是调整国家之间在预防和惩处恐怖主义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所以 ,不能把世界各个国家的反恐怖国内法当作是国际反恐怖主义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公安机关应对计算机犯罪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蔓延的计算机违法犯罪 ,从公安机关的专属管理职能和业务角度出发 ,公安机关应当制定专门的反计算机犯罪法 ,完善现行刑法典中的计算机犯罪惩治条款 ,完善现行行政法规 ,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增加对计算机违法行为的惩治 ,改变传统公安业务规则。公安机关惩治计算机犯罪的应对机制包括 :培训及招聘反计算机犯罪的专业技术警察 ;成立专门的反计算机犯罪领导或者协调机构 ;建立计算机犯罪的前科数据库。在反计算机犯罪警务国际合作方面 ,应建立健全惩治计算机犯罪的国际合作体系 ;建立反计算机犯罪的国际信息交流与技术支援机制。此外 ,还应加强对计算机犯罪的理论研讨 ;培养正确的计算机道德 ;加强计算机安全技术研究 ,建立反计算机犯罪的对策体系 ;考虑组建民间性的反计算机犯罪协会。  相似文献   

20.
刑事政策是指导一国犯罪防治工作的总体策略,其科学与否对该国犯罪防治效果及刑事法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时值我国1979年刑法施行30周年之际,探讨30年来中国刑事政策的历程有助于发掘刑事政策演变背后的更深层次的问题。重新梳理相关刑事政策间的关系,并分析其演变后的社会因素,是把握今后刑事政策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