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需要"是社会福利与政策领域最为核心概念之一,在专业社会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以服务对象"需要"为核心的"需要为本"模式,并以服务对象"需要"未得到合理满足作为社会问题产生的直接归因。因此,在当前流动人口犯罪青少年的社区矫正工作中,应采取"需要为本"模式,并针对流动人口犯罪青少年在"流动人口"、"青少年"以及"罪犯"的三个身份面向,满足其"社会融合"、"良好的社会化环境"以及"平等社区矫正权利"的三种主要需要。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数量快速增长,且再犯罪率很高,这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就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相关情况,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一套涵盖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原则、工作方法、矫正资源、矫正工作人员及青少年社区矫正机构的整合模式,以期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使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地融入到主流社会中。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数量快速增长,且再犯罪率很高,这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就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相关情况,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一套涵盖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原则、工作方法、矫正资源、矫正工作人员及青少年社区矫正机构的整合模式,以期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使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地融入到主流社会中。  相似文献   

4.
社区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优势,一个人的健康戍长不能只靠医生而不靠护士;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能只靠学校、家庭而不靠社区;社区不能等青少年"失学、失业、失管"后才去关心他们:社区不能只关注占比例1%的社区青少年,而不关心占比例99%的广大青少年。有关社会各方应该积极努力,充分挖掘社区功能,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会联动机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区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社区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优势,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不能只靠医生而不靠护士;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能只靠学校、家庭而不靠社区;社区不能等青少年"失学、失业、失管"后才去关心他们;社区不能只关注占比例1%的社区青少年,而不关心占比例99%的广大青少年.有关社会各方应该积极努力,充分挖掘社区功能,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会联动机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区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环境主要包括社区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法律环境等几个方面。构建合格的矫正环境是社区矫正工作得以实质性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江西省在社区环境上存在基层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力资源匮乏、社区功能缺失的现状;家庭环境中不完整家庭、“留守孩”家庭较多现象也给矫正带来了不利影响;教育环境缺乏制度上的保障;法律环境在具体的法规建设上仍是空白,社会群众的法律认识也存在误区。加强社区基层基础建设、建立“试学”机制等是构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环境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控制模式之提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社会公害。在我国,主要以国家正式控制为根基的传统的青少年犯罪控制模式已捉襟见肘,穷于应对。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必须转换视角,重视市民力量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构建青少年犯罪的非正式控制模式———社区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8.
社区青少年是上海城市市场经济改革中出现的边缘化弱势群体,具有群体结构复杂、活动方式结群、活动方式边缘等特点。对社区青少年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事关上海长治久安与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也事关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社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要确立“以人为本、依法维权、热诚服务、促进发展”的科学理念,要从改变社区青少年的消极心态入手,以解决实际困难为突破口,同时要整合各方资源,加强教育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不断充实和改进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手段,“教”、“管”配合,以“教”为主,形成配套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与青少年犯罪再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社区矫正作为国际刑罚执行的新的发展趋势,对预防青少年再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还需要对其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6年对上海市普陀区“社区青少年”发展状况调查的实验研究管理,对易于“边缘化”的“社区青少年”的社会交往网络与社会支持网络的构成、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促进它们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为“社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我国青少年犯罪形势日趋严峻,公安机关作为预防和打击犯罪的最强有力的专门机关在防治青少年犯罪问题上责无旁贷。虽然公安机关在防治青少年犯罪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在现实中仍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发挥公安机关在防治青少年犯罪问题上应有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经验,建立防治青少年犯罪的专门机构,设置专职警察,开展“青少年警察志愿者计划”,以期开创公安机关防治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制度之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纷纷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的犯罪。为此,许多国家建立了青少年司法制度,旨在通过这种制度的设立,达到预防、矫正和救治的目的,以期减少青少年的犯罪率,维护社会的稳定。我国也相继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制这种行为。但是,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的事实是青少年犯罪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尤为严重的是,在犯罪的群体中,青少年惯犯、累犯的比率大幅上升,其年龄越来越小,为将来的“职业犯罪人”培养了后备军,成为社会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他们的教育、改造已成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13.
失学、失业和失管的社区青少年群体不仅是犯罪高发人群,而且其受到不法侵害的几率较大。本文从被害人学视角出发,围绕社区青少年犯罪被害性、社区青少年被害预防和社区青少年被害援助三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与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文明的标志,但同时也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棗城市社区犯罪。本文界定了城市社区犯罪的概念,从城市社区人口与犯罪、城市社区环境与犯罪、城市社区文化与犯罪、城市社区组织结构与犯罪、城市社区社会控制与犯罪五个方面研究城市社区与犯罪的关系,以期为控制和预防城市社区犯罪提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押已经宣告为有罪或者正在等待审判的人员,是一个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的问题。本研究表明在一个关押率低的州,保释金支持项目能够分配到足够的资源,并以一种高姿态对待那些主要的决定者,这说明在司法系统审讯前和宣判阶段,对社区矫正的投资能够降低关押的财政和社会成本,社区矫正项目同时还有能力提升犯罪司法系统的有效性。但是,一些政治性因素,诸如“严厉打击犯罪”舆论的普及,将会限制澳大利亚人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采用社区为本的矫正方案。  相似文献   

16.
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综合症”,是个人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学校教育等相互交错的结果。在犯罪的青少年中真正有暴力倾向的很少,大多数都有心理问题,因而要用心量疏导的办法去解决,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做好失足青少年的管理和帮教工作,净化社会环境,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网络,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7.
城市居民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场所,社区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实现社会控制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和保证的犯罪预防思想成为我国现代刑事政策的主流。社区必将成为新世纪中国城市犯罪预防的基地,在犯罪预防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实现社区的犯罪防控的策略和途径主要有:积极推进社区警务、创造社区内“可防卫空间”、开展社区邻里守望、蕴育与强化社区治安意识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培养青少年的社区主人翁意识,事关他们的健康成长及我国社区建设的持续顺利推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要多建些集体性竞技性的文化活动设施,多组织跨社区的以社区为参加单位的文化活动,并让青少年多些决策层面的参与,以利主人翁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日益突出,不仅影响了社会治安,而且会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家庭和学校教育方式不当、不良同龄群体的影响以及就业的压力等,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当前的社区青少年帮教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疆北疆地区的青少年在犯罪类型特征与趋势上表现为以侵财型犯罪、涉性犯罪为主的特点;在犯罪总体特征与趋势上表现为低龄化、少女犯罪日益突出的特点。北疆地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是青少年犯罪的经济诱因;社会联系纽带弱化是青少年犯罪的人文诱因;公民道德建设的缺失是青少年犯罪的精神诱因;社区预防和矫正机制与司法运作衔接不畅是青少年犯罪的制度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