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曹海军 《南风窗》2013,(25):85-85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方向,11月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划定生态红线,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建设美丽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城市化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道路选择和发展路径问题日益突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对新型城市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条款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使我国的法律难以起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立法目的。只有依据社会的发展需要逐步完善该法律,才能使其达到立法的目的。本文谈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发展与完善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尹鸿伟 《南风窗》2008,(6):42-43
随着中央政府对循环经济倡导和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城市土地价格的攀升,与兴建垃圾填埋场相比,中国地方政府更愿意建设垃圾发电这样循环经济的"政绩工程"。于是,垃圾发电行业在中国已经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4.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立法不断发展,取得了诸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世界上妇女权益保障立法先进的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立法,可借鉴越南有关妇女权益保障与促进两性平等的立法,转变现有的立法指导思想,促进相关的妇女权益保障立法的完善,并制定出能真正保障我国男女平等的"性别平等法"。  相似文献   

5.
罗力 《法制博览》2013,(7):8-10
改革开放后中国民间组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蓬勃之势到低谷徘徊再到迅猛发展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民间社团这些跌宕起伏的发展趋势的是行政机关关于非营利组织立法的陆续出台及行政调整。志愿服务立法在"奥运年"前后达到了高潮,这些立法可以被视为中国非营利组织中最为完备、系统的法律文本,而众多的地方志愿服务立法中所存在的问题又深刻地反映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立法的一般性问题。笔者拟通过对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法治大环境、志愿服务组织的立法状况分析志愿服务立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关于非营利组织立法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苏贵春 《法制博览》2013,(9):297-298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迅猛发展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并污染了环境,让美丽的青山绿水成为了片面经济发展的代价,这在某种程度上讲是非常不值得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党中央也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思路。煤炭企业的环境污染指数比较高,更应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实施节能减排、为创建美丽中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多年探索,日本逐渐形成全民族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低碳生态社会发展模式。以环境立法为保障、以创新战略为驱动,是日本建设低碳生态社会的主要手段。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社会建设,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社会方面的经验可为中国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依法治国始终是文明民主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保障。而目前在我国的立法实践过程中,公众参与立法意识较弱,也存在民众无法真正参与行政立法的过程,形式主义严重、基本程序规定缺失、公众实际参与不足等问题势必造成本就不够完善的行政立法程序更没有被立法者落到实处。因此,我国的行政立法程序亟需走专业化、正规化的发展路径。通过对比国内外法律制度与实践的不同,笔者试图从制度创设的角度,提出如何完善我国行政立法中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地方特色立法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地方特色是地方立法的价值所在,大量的地方性法规与法律、行政法规共同构建了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保驾护航,并在推进改革开放以及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地方立法尚未达到较高的水平,地方立法的特色性并未得到充分显现。本文从地方特色立法的特点、地方立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系等方面加以论述,通过对地方特色立法的现实困境与部分地方特色立法实践的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发挥地方特色立法作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 网民热议 "美丽中国"的提法让无数人倍感温馨 @商寅泉:党的十八大报告尤其令人欣喜,除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外,我们从总书记的报告中,听到了柔软、悦耳、富有诗意的词汇,这就是"美丽中国". @陈柯夫斯基:"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另一个表现形式,中国的美丽之处,不仅在于人文自然景观的美丽,更在于人民生活环境的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