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硕 《法制博览》2013,(2):117+115
民法与刑法是存在交叉的,其主要表现在调整对象、法律规范、行为界定以及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上。正是因为刑法和民法存在许多的交叉之处,所以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要从整体出发,进行交叉式的思考,要具有民法和刑法的关联思维,以此同时注重民法的前置的思想,所以本文就民法与刑法的交错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民法与刑法交错的表现,之后阐述分析了在遇到这类问题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詹立平 《法制博览》2013,(3):120-121
民法的渊源理论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在我国目前正进行司法改革和民法典的起草工作的背景下对其进行讨论具有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民法渊源的体系是包括制定法、法律解释、国际条约、国家政策以及作为事实法源的习惯和判例在内的体系。我国未来民法典建立的民法渊源体系应排除国家政策作为法源并明确规定各法源间的适用次序。  相似文献   

3.
陈明月 《法制博览》2023,(29):70-72
欺骗配偶抚养非亲生子女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当被民法所评价,受欺骗人应当获得对应的民事救济权利。对该行为,现有立法未明确提及,司法实践中处理方式各异,对该行为在定性、保护路径和损害赔偿数额衡量上存在较多分歧。对此,建议法律上将该行为定性为违法行为,采取人格权、侵权双重保护路径,在损害赔偿数额衡量上确定参考因素,完整衡量所有赔偿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时代是生态文明的时代,法律制度的生态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准。民法基本制度的生态化是法律制度生态化的重要内容。民法制度生态化包括人格制度、物权制度、合同制度、侵权责任制度等各方面的生态化。民本文对我国民法基本制度生态化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填海造地是指把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转变为陆地。对于山多而平地少的沿海城市而言,填海造地是一个为市区发展创造平地的有效方法。填海造地行为在民法物权法上属于物权行为,法律性质属于民法物权法上的添附。填海造地权属于物权;其所生之地是国家所有,填海人只有使用权。  相似文献   

6.
正当防卫是一种阻却违法的正当合法行为。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体系中,和正当防卫有着最直接关系的民法和刑法,在对待正当防卫中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一般侵权行为与犯罪之间存在的固有差异,这些区别和差异,就使得正当防卫在使用过程中,要分清楚对应的法律,要据刑法和民法的不同特点和使用范围进行,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在法律制定的过程中,民法基本原则发挥重要意义,在众多民法原则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公平原则,并且共平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的核心和基础。民法的主要特点是安定性、妥当性,而其基本价值取向在于公平和秩序。最近几年,民法本位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其主要组成部分依旧是权利本位和个人本位。民法是以民法本位为基础的,然而民法的归结点体现在民法价值上,在民法基本原则中,能够更好的体现民法本位和民法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不断实施与深化,对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基本的组成部分,民法基本原则是当前我国法学界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工作中十分关注的内容。《民法通则》在我国发挥着民法典的功能和作用,民法基本法则也可以成为私法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私法最高法则。本文就主要针对民法基本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相关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在少年司法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作为国家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的形式之一,是通过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等诸多部门法的共同作用来完成其规范使命的。一个行为,当其需要由法律来调整时,立法者、司法者以及执法者首先要考虑的刑法以外的部门法可否适用,如果依靠这些部门法就可解决,则决不求助刑法;当诸法无计可施时,刑法才发挥其最严厉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事实合同”理论,对于非典型的“要约—承诺”型合同,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几十年来,我国法学界和实务界对于该理论的认知在不断深化。但是,时至今日,误解、错用“事实合同”的现象仍不难发现。而我国民法并未承认“事实合同”。超越出“要约—承诺”模式并从“事实合同”中寻求合同成立的另外一套机制作为理论探讨,自然是大有其裨益的,但司法实务中援用“事实合同”并视之为实然,在成文法制度的我国民法背景下,显然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