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以卷曲受体4(FZD4)为例,探索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表达变化能否作为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方法 7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损伤后4h、8h、12h、16h、20h、24h、28h、32h、36h、40h、44h和48 h组(n=6)。麻醉后,采用重力锤自由落体方式砸伤大鼠右后肢,取股四头肌处挫伤的组织。应用免疫荧光、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肌肉中FZD4蛋白及m RNA的表达量。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FZD4表达于骨骼肌细胞膜上,胞浆和细胞核内均未见表达;Real-time PCR结果表明FZD4 m RNA在损伤后8h、12h、36h和40h显著上调(P0.05),均超过对照组的两倍;Western blotting结果示FZD4蛋白的表达在8h、36h、40h、44h和48h组明显增加(P0.05),但均未超过对照组的两倍。结论 FZD4 m RNA和蛋白在肌肉挫伤后呈时序性变化规律可作为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FZD4 m RNA比FZD4更适用于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肌肉挫伤后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1A m RNA、MT2A m RNA的时序性表达。方法 54只SD大鼠被分成挫伤组(挫伤后0.5、1、6、12、18、24、30和36 h组各6只)和对照组(6只)。所有总RNA均取自大鼠的骨骼肌。利用SYBR GreenⅠ法进行RT-q PCR检测大鼠挫伤骨骼肌中MT1A m RNA、MT2A m 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MT1A m RNA、MT2A m RNA在损伤后的变化趋势与损伤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除了挫伤后0.5 h组外,其余各组MT1A m RNA、MT2A m 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1 h、6 h、12 h、18 h MT1A m RNA和MT2A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18 h时达到了峰值,分别为对照组的(239.41±15.20)倍和(717.42±50.76)倍;损伤后24 h时两者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损伤后30 h再次上升,随后下降。结论 MT1A m RNA、MT2A m RNA可能对损伤时间推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和分析Rpl32和Rpl13作为单内参基因与两者作为双内参基因,用于检测大鼠挫伤肌肉组织中TAB2 m RNA表达量的结果。方法 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组)和肌肉损伤组(12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制作大鼠肌肉挫伤模型,分别于4h~48h之间12个时间点取肌肉组织,提取总RNA、合成c DNA、采用real-time q PCR法,以Rpl32和Rpl13作为单独内参基因和二者作为双内参基因检测大鼠肌肉挫伤组织中TAB2 m RNA相对表达量,并计算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结果以Rpl32或Rpl13单独作为内参基因或作为双内参基因,TAB2 m RNA表达随损伤时间总体均呈现降低的变化规律,但使用单内参基因在24h和32h出现极高值,而用双内参基因计算未出现极值,且各结果的变异系数均较小。结论 Rpl32和Rpl13作为双内参基因用于计算TAB2 m RNA相对表达量,可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相关实验中建议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肉挫伤后组织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Ⅵc(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Ⅵc,COX6C)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5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被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损伤后0.5、1、6、12、18、24、30和36 h组,采用重力锤自由落体方式制作大鼠肌肉挫伤模型。于相应时间提取挫伤处肌肉组织样本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并提取组织中总RNA采用real-time PCR检测COX6C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损伤后6 h内仅见肌纤维间出血、肌细胞肿胀等改变,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损伤6 h以后逐渐出现肌细胞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等改变。COX6C mRNA在损伤后6 h以前其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在损伤6~36 h,其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COX6C mRNA在大鼠肌肉挫伤后呈现规律性表达,结合组织学检查有助于损伤时间的推断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骨骼肌挫伤后细胞中性氨基酸载体ASCT2 mRNA表达,分析其与挫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分别取伤后4、8、12、16、20、24、28、32 h及对照组检材。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第一链的cDNA,以RPL13为内参基因进行荧光定量检测,采用2-△△Ct法比较其与对照组肌肉组织中ASCT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损伤组肌肉组织中ASCT2 mRNA在挫伤后12、16h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96.40%和189.15%,损伤后4、8、20、24、28、32h ASCT2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ASCT2 mRNA在损伤12~16h其表达量较正常组及其他损伤时间组要高,而在损伤20h以后ASCT2 mRNA表达量又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大鼠骨骼肌挫伤后32h之内ASCT2 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可望作为推断骨骼肌损伤时间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皮肤损伤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检测方法,探讨其在法医学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皮肤切创和挫伤组,分别在大鼠背部制作皮肤切创和挫伤,各组分别在损伤后0h、4h、8h取皮肤组织及对侧无损伤部位皮肤,检测NMR一维1H谱,观察受创皮肤的分子代谢产物随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挫伤组、切创组背部损伤处皮肤的1H-NMR图谱在损伤后4h和8h分别检测到较多NMR波峰,波峰的高度和总面积也发生了改变,与对照部位皮肤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组织代谢产物有望用于损伤经过时间的法医学检验。  相似文献   

7.
大鼠皮肤和肌肉挫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皮肤和肌肉挫伤后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ICAM-1)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制备大鼠挫伤模型,于伤后0.5、l、6、12、18、24和30h取材,一步法提取总RNA,检测其完整性和质量浓度,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以rpl32为内参基因进行荧光定量检测,采用△△Ct法比较其与正常皮肤、肌肉组织中ICAM-1mRNA表达的倍数关系。结果皮肤挫伤后ICAM-1mRNA的表达0.5h达到峰值,24h下降至正常对照组的7倍.随后再次升高:在肌肉组织中于损伤后0.5h表达显著增强,6h达到峰值,18h降至最低后再次升高。结论大鼠皮肤、肌肉挫伤后ICAM-1mRNA表达随损伤时间呈规律性变化,可望用于早期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大鼠骨骼肌挫伤后卷曲受体蛋白2(frizzled-2,Fzd2)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方法利用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损伤后4~48 h每4 h大鼠骨骼肌中Fzd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果 Fzd2 mRNA在损伤后24 h、36 h、40 h相对表达量增高,24 h组表达量达正常对照组的两倍(P0.05);而Fzd2蛋白在损伤后相对表达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大鼠骨骼肌损伤后Fzd2 mRNA在一定时间内的表达变化情况可以作为多指标联合推断损伤时间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鼠皮肤切创后血清代谢组学变化情况,推断皮肤切创的损伤时间.方法 建立大鼠皮肤切创模型,将21只SD大鼠分为切创后1、2、4、8、16、24 h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于伤后相应时间点取血,对照组直接取血.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ygb及HIF-1αmRNA表达的相关性及时间变化规律。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个实验组和1个正常对照组,建立大鼠皮肤全层切创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术后0、1、3、6、12、24、48、72、96h脱颈处死大鼠,提取创周皮肤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ygb及HIF-1αmRNA的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各组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ygb与HIF-1αmRNA创伤后表达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于伤后12h首次达峰,分别为对照组的1.6倍和5.4倍(P<0.05);随后下降,并分别于伤后48h、72h再次升高,至96h达对照组的2.8倍和5.6倍(P<0.05)。结论大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ygb与HIF-1 mRNA的表达呈现时序性变化且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皮肤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