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上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儿有人给你擦。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这首《母亲》,曾使多少人感动、落泪,更让多少人读懂了感恩,学会了感恩。  相似文献   

2.
“你留下房子,我为你养老”。老人将自有产权的房子抵押给银行等机构,机构每个月付给老人“养老金”或者提供养老服务——“以房养老“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在中国能推广吗?横亘在其中的障碍有多少?  相似文献   

3.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周先生也” 1941年11月14日,重庆上清寺康庄冯玉祥将军官邸。 冯玉祥和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在院子里活动活动筋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顺便思考一下全天的工作。做完这些之后,他走进了书房。 不觉已是10点了,秘书推开房门,在门口停了一下,整了整衣襟,随后快步走到冯玉祥身边,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 “你这是……”冯玉祥摘下老花镜,目光里显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先生,我是给您祝寿啊!” “给我祝寿?”“谁告诉你的,今  相似文献   

4.
面孔     
《廉政瞭望》2011,(8):10-10
张翕飞:高调退贿 “在2010年9月的一次公务中,我收到3个企业给我的现金。现在,我通过汇款退还给他们。”这是某网站上发布的《一个公务员的廉洁从政宣言》里的内容。它的作者是张翕飞,江苏省盐城市经信委行业处副处长。今年3月17日,他再次将另外3笔“退礼”清单晒了出来。有人质疑他沽名钓誉,他回应道:“如果你也是公务员,欢迎你也这样沽名钓誉。”  相似文献   

5.
讽刺与幽默     
“新生意经”一个大型超市工程宣布招标。首先来的是工程承包商。“您承包这项工程想要多少钱?”工程承包商答“:100万美元。”第二个来的是暴发户“:我要300万!”“报价怎么那高?”“是这样,其中的100万给我,100万给你,还有100万给工程承包商,让他们做工程……”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甲老板:每次去你公司,看你的员工总是那么忠心耿耿,你给他们多少工钱呀? 乙老板:工钱并不多,我总是全力以赴地照顾员工、培养员工。 甲老板:可是我看有些厂的员工,他们工资不多,却经常罚这扣那…… 乙老板:他们是不是管理很混乱呀?企业不见得会赚钱吧?聪明的老板,一切的考虑都是赚钱,这叫“以钱为本”。高明一点的老板会以行事的目标作为评价的基准,这叫“以事为本”。甲老板:噢,你说的实际是“以人为本”。我也试试。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卫士田云玉的工资为每月37.5元,到1956年工资调整时,他所在的组里评议给他升两级,后来经上级有关部门全面比较平衡,结果只给他升了一级。为此,田云玉找了局领导,并且还哭了鼻子。“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毛泽东知道此事,幽默而不乏同情地说。轮到小田值班,毛泽东把他叫到身边,沉吟了半天,言语恳切地说:“小田,我跟你商量一件事。我准备从我的工资里拿出钱来给你发工资,你的工资不要国家来负担,我来负担,你看多少钱合适?”毫无心理准备的田云玉一时语塞。“你现在多少工资?”“43…  相似文献   

8.
贪也有道乎?     
有些贪官对如何才能“贪而无虞”虑之甚细,其中“规矩”颇多,甚可玩味。看贪官自道:例一,王德水的“原则”。河南荥阳市原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德水,涉嫌受贿23.7万元人民币、1万港币、1000美元。在接受检查官询问时,他说:“我和其他人(应是其他贪官)比起来,还不算太贪,因为我有我的收钱原则,收钱就要给人办成事,办不成事,我就把钱退掉。”“为什么?”检察官问。“我不会让人花冤枉钱的。”析:王德水自制的“贪则”是“收钱就要给人办成事”,很符合交易原则。“办成事”云云,兑现向买官者之诺也。你给钱,我…  相似文献   

9.
据说,“宣传”这词儿,时髦的称呼叫作“传播”或“大众传播”。我不大懂其中的关窍,“宣”而广之,“传”而播之,就其本义,与传播似也无甚区别。这便正如一定要说“反省”比“检讨”好一样,看不出有多少  相似文献   

10.
宋静 《新湘评论》2014,(4):53-53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我给老爸打电话嘱咐他,热了就开会儿空调,别怕浪费电,顺便问他有没有哈需要的,我好给他买了寄过去。 老爸一如往常般地回道:“不用买啊,我啥都不缺的。”后来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似的,问了一句:“明(我老公的名字)在你旁边吧?”我说:“没啊,咋了?”“你婆婆呢?”“也没有啊!爸,你想说哈说就行啊!”老爸这才“放心”地说道:“要不,你给我买个皮带吧?我这皮带用了七八年了,不大好用了!”我赶忙答应下来:“没问题,这两天就给你买了寄过去啊!爸,你需要啥直接给我说就行的,别管他们在不在我旁边。我孝敬自己老爸,谁也不敢有意见Ⅱ阿!再说了他们也不是那种人啊,你以后可不准跟自己女儿这么见外了啊!”  相似文献   

11.
甲:500元。 乙:多少?500元!我还是坐汽车去吧,才18元。 甲:你这人,观念陈旧。这能跟汽车比吗?这叫玩刺激,玩心跳。 乙:还是你自个儿心跳吧。 甲:我赶着马车,刚到乌鲁木齐,警察过来了:“站住!回去!” 乙:得,不让进城。 甲:“回去?回哪去?”“哪儿来的回哪去!”“我这是——马(念平声)的!”“你妈的!你还敢骂人!” 乙:误会了。你把那“马”字咬准了声调。  相似文献   

12.
经常到楼下买报纸和杂志。前些天,这位摊主问我,你每个月要买多少钱的杂志。我算了算,一个月在300—400元。他就说:“那好,以后你每个月给我30元,随便你借。”他的出租计划是:租客每月交30元钱,另交20元押金,退租的时候退款。  相似文献   

13.
“今年,我种了80亩地的小麦,平均单产达千斤,我可以拿多少钱?”“你种的80亩地的小麦除去成本可以拿一万五千元左右。”这是2006年12月13日在七十五团五连会议室里,该连设立兑现“点答台”服务职工的一个场景。  相似文献   

14.
陈亚楠 《新湘评论》2014,(16):29-29
节日期间,孙女儿来看爷爷奶奶。话没说上十句,就用了七个“然后”。我说:“你怎么啦,连话也不会讲啦?怎么‘然后“然后’的,用了那么多。是‘然后’呢,还是‘然而’,我都搞不清了。”她笑着辩解说:“现在都是这样讲的。”这才引起我的注意,在公交车上,在地铁,甚至在电视里,青年人乃至中年人的话语里果然出现不断的“然后”。  相似文献   

15.
唐剑锋 《实践》2013,(9):55
党中央提出,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这“三观”,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党的形象和战斗力的反映。
  领导干部是否有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直接表现在思想上、作风上、世界观上,因此人民群众可以直接看到、听到、感受到。在这“三观”上,谁都无法作假掩饰自己:你是什么人,就会有什么表现;你有什么思想,就会做出什么选择。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像一块试金石,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是不是金子、成色是多少,都会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文论集萃     
毋忘忠告□魏信德一次,一个猎人捕获了一只能说七种语言的鸟。“放了我,”这只鸟说,“我将给你三条忠告。”“先告诉我,”猎人回答,“我发誓会放了你。”“第一条忠告是,”鸟说,“自己做过的事不要后悔。”“第二条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事,你自己认为是不可能的,就别相信。”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前年石家庄市纪委举行“与民结亲”活动的认养仪式.58名来自贫困山区的孤儿与市纪检干部欢聚一堂。在每一个纪检干部与所认养的孤儿分别合影后,领导对他们说:“这不是一张随随便便的合影。这是一张责任照,照片要放大到12英寸,一式两份,一张挂在你办公室的墙上.另一张给被认养的孤儿,他(她)有困难,拿着照片来找你,你不能反悔。”  相似文献   

18.
锦衣微博行     
肖遥 《廉政瞭望》2014,(2):71-71
有笑话说:大半夜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一个送外卖的小伙子,拎了很多好吃的站在门外。主人说:“你一定是弄错了,我并没有叫外卖。”“这我知道。”小伙子说,“这是你某个微博好友让我拿给你看一眼的,这是他今天晚上要吃的美食,他手机坏了发不了微博。”  相似文献   

19.
犤案例简介犦1999年,甲向乙借款3万元,立字为凭。之后,乙因资金紧张多次向甲催要欠款,甲均以无钱偿还为由推拖。2002年1月5日,当乙再次催要欠款时,甲说:“明天还你钱,但时间太长我记不清欠你多少钱。明天你把欠条拿来,我按照欠条数目还钱。”乙答应。第二天乙如期来到甲家。乙进门后,甲对自己这么长时间没还钱表示歉意后说:“你把欠条给我看看,我如数还钱。”乙把欠条交给甲,甲迅速把欠条扔到炉子里烧了,并说:“我不欠你钱,你赶快给我滚。”乙上前与甲说理,这时从门外进来四个彪形大汉,对乙进行威胁:“赶快滚,要不我们废了你。”乙被推打出…  相似文献   

20.
杨莹 《新湘评论》2014,(22):53-53
曾经,我很是不理解父亲在母亲面前的惜言如金。每次母亲买东西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都是两个字:随便。后来,我遇到了他,从最初的你说我猜渐渐磨合到你不说我也懂,我终于明白了父亲所说的“随便”里蕴含着的潜台词:只要是你买的,我都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