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军作战思想作出相应调整的情况下,毛泽东指导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同实施的与国民党军的一场战略决战。在淮海战役的酝酿和实施过程中,毛泽东根据济南战役胜利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及时批准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确立作战方针,决定把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投入战场;针对战役发起后的敌情变化迅速调整战役方针,指导中野部队发起徐蚌作战;协调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并采纳其建议,调整战役第二阶段作战重心和歼敌任务,把战役重心调整到战场南线;着眼于抑留和歼灭华北战场的敌军集团,调整战役第三阶段的作战进程,推迟总攻时间。毛泽东的全局指导和前线指战员的浴血奋战,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将帅协谋,在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上坚定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淮海战役能够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战役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方针的形成问题上。随着淮海战役的逐步展开,打黄维兵团这一方针的确立,在中央军委、毛泽东与淮海总前委和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之间,有一个研究商榷、集中决策的过程。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超过国民党军,而且在数量上也超过了国民党军。根据形势的这一变化,毛泽东于11月7日20时,即淮海战役发起后的第二天,向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发出了一份电报。值得指出的是,这份电报除提出华野、中野在淮海战役的第一仗中应力争歼敌二十一二个师外,还初步提出了扩大战役规模的总体设想和首次提出了打黄维兵团的问题。电报指出:如淮海  相似文献   

3.
气势宏伟、波澜壮阔的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它的胜利,对后来进行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但是,在辽沈战役前和战役发展过程中,作为东北局、东北军区暨东北野战军主要领导人的林彪,却对率领部队南下北宁线作战,尤其是对攻克锦州作战曾几度产生犹豫和动摇,险些失去大决战战机.1948年,全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形势都出现了更有利于我党我军而不利于国民党军的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同志于2月7日在给林彪等东北  相似文献   

4.
正以少胜多创奇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刚拉上帷幕,国共南线战场的战略决战——淮海战役便开始了。毛泽东绝不会给蒋介石把分割区连成一片的任何机会。这是国共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是两军在长江以北地区进行的决战。淮海战役的战略决策是如何提出的淮海战役战略决策同毛泽东的战略奇想  相似文献   

5.
正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之一。而淮海战役最先是由粟裕建议发起的。在解放战争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南线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粟裕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提出了重要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中央军委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送给党中央的一份重礼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开始进攻延安。3月19日晚,毛泽东率领中共首脑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主动  相似文献   

6.
李克影  孙赣 《党史纵览》2014,(11):34-35
正1948年秋,解放战争已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进行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前夕,毛泽东以战略家独到的眼光为淮海战役设计了方案: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整个战役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第二阶段聚歼黄维兵团;第三阶段歼灭杜聿明部。1948年11  相似文献   

7.
正淮海战役期间,刘伯承、陈毅奉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命令,离开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奔赴西柏坡,商讨淮海战役结束后的渡江作战事宜。途径山东单县时,他们作了短暂停留。期间,县城内发生了一桩来自淮海战役前线的解放军伤员随意开枪扰民的事件。当地干部尽管一再表示谅解,没想到横扫千军如卷席、身肩大事的刘、陈两位首长竟"小题大做"起来,亲自对这件"小事"进行了认真严肃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之前,在淮北大地上进行的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决战阶段的一次关键性的战役。由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决策,以邓小平同志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筹划,卓越指挥,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援,60万人民解放军和地方武装,经过66天的浴血奋战,打败了国民党80万正规军,歼敌55.5万人。战役历时之长,规模之大,歼敌之多,都是世所罕见的。在中国人民战争史和世界战争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淮海战役连同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直捣南京,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淮北市是淮海战役主战场之一,也是总前委所在地。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著名的双堆集歼灭战,就在我市濉溪县双堆集地区进行,人民解放军经过23天艰苦卓绝  相似文献   

9.
正解放战争时期,山西既是制止胡宗南和傅作义集团进攻的主战场,又是策应人民解放军在西北、中原和东北战场作战的重要配合战场和战略后方。因此,毛泽东时刻关注山西战场,并亲自部署指挥了在山西战场进行的一系列战役。在人民解放军即将发起战略进攻之时,适时部署发起运城战役:"应乘胜相机夺取运城"1947年4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和部署,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发起了晋南战役。在晋南战役节节胜利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10.
战略决战是检验军事统帅战略眼光、驾驭复杂局势能力以及决心和意志力的最好试金石.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中,毛泽东和蒋介石在统筹全局、作出判断、布局下子,处理战争进程中那些异常复杂而有关键意义的问题时,其作战指导方略显然不同.毛泽东总是力求熟识敌我双方情况,使作战的部署和指挥尽量适合当时当地的情况,并正确判断战争全局的客观形势,选择恰当的决战时机和方向,采取慎重初战、奇袭等作战方法一步步扩大战果;而且重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一线将领们的意见,最终夺取全局胜利.同时,他始终把军事同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起来考察,作出判断和决策.而蒋介石对战场局势既缺乏客观、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也谈不上对战局发展趋势有足够预见,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明确而坚定的作战预案;临事张皇失措,被动应付,主观武断,甚至在战局不利的条件下依然盲目地想同解放军进行“决战”;继而决心动摇,终致束手无策、一败涂地.战争实践的结果明确地检验了这两种作战指导方略的优劣.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和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智慧、敢打必胜的战略气魄,领导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指导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条件下打赢了这场立国之战,取得了军事上政治上的辉煌胜利。毛泽东在伟大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略指导,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统筹政治大局和战略全局,坚持以战止战、以武止戈,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出国作战重大决策;二是力争主动以驾驭战争发展进程,进行科学预置与灵活调整,做好战争准备、开局、转换和收局;三是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紧盯战争之变与对手之变,扬长避短创造新的制敌战略战术;四是发扬人民战争优良传统,综合运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斗争手段,以总体战方式战胜对手。回顾总结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略指导艺术,对于我们今天赓续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有效应对风高浪急、日趋复杂的新风险新挑战,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中,经过1947年连续发动的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我东北野战军已经把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分割、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大要点及其附近狭小地带。在东北野战军的冬季攻势已经取得重大胜利之际,1948年2月7日,毛泽东致电东北局和东北军区的主要领导人,通报了全国各个战场的基本形势,要求东北野战军利用冰期歼灭敌人,同时分析了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今后动向,明确指出,“你们应准备对付敌军由东北向华北撤退之形势”,并提出了“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的战略设想。此后,东北野战军经过近半年的作战实践探索,历经几次重大决策变化,才取得了辽沈战役的最终胜利,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战略设想。回顾组织实施辽沈战役过程中经历的几次决策变化,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辽沈战役的组织实施过程和深刻认识辽沈战役方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1955年、1956年毛泽东和周恩来高瞻远瞩地提出搞两弹一星,搞原子弹、导弹及卫星。这一重大决策在当时是不容易作出的。那个时候又穷又破,而且抗美援朝刚刚结束,毛泽东决策要搞原子弹,这种决策是很了不得的。当然还有个原因,朝鲜战场上美国司令官天天说要放原子弹。我们在朝鲜战场上受到威胁,对毛泽东有深刻的印象,所以一旦有一点条件就决策要搞原子弹了。  相似文献   

14.
粟裕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高级将领。他没有进过任何军校,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在伟大的革命战争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有名的常胜将军。他勤于思考,指挥作战机动灵活,既善于抓住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的关键,又胸怀战争的全局,善于把握战役与战役之间、局部与全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47年12月上旬,陈毅赴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参加中央十二月会议。1948年1月7日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与他多次促膝深谈,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前景作了切合实际的估计。此后,陈毅到中原,一路传达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随后在中原、淮海战场上,他与刘伯承、邓小平等一起.运筹帷幄,指挥了中原、淮海、渡江等战役,为夺取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6.
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后进行了多次作战以帮助朝鲜抵御美军的入侵。其中,中美两军首次交手的战役就是云山战役。云山战役的作战过程可分为战前准备、主要战场、侧面战场,这场战役可以充分展现出志愿军在不同作战状态下的作战特点,体现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并非如传统观念中的人海战术那样死板,而是采取了相当多高明的战术和各种配合才击退美军并在朝鲜站稳了脚跟。  相似文献   

17.
1949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先后取得淮海、渡江两次战役的重大胜利。安徽是这两次战役的主要战场,随着战役的胜利,安徽全境获得解放,其中包括各大、中城市。安徽党的工作重心随之由农村移向城市,中心任务是接管城市、恢复和发展生产。回顾和总结这一时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成立于1940年12月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3月改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革命战争特别是解放战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其中,毛泽东对它的建立与发展,不仅给予了巨大的关注与支持,而且还亲自参与其中的工作,使之在对敌斗争中发挥了强大的威力。1948年11月初,淮海战役正式打响。在战役第一阶段,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将国民党军黄伯韬兵团围困在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前线部队为加速赢得战役胜利,作出了分化瓦解敌军的决定。他们打电报给中央军委,请求新华社向黄伯韬兵团进行劝降广播。毛泽东看后,立即批示:请对黄伯韬兵团写劝降广播,能…  相似文献   

19.
<正>1950年,应印度支那共产党(后改称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的请求,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对越南进行军事物资援助,同时派出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军组织边界战役。中国军事顾问团到达越南后,帮助越军确定了作战方针,承担了作战计划的制定,并全程参与了战役指挥,为越军赢得边界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毕烨 《前线》2013,(6):89-91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我国尖端武器的发展尤为重视,我国的尖端武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巨大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根据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我国军事战略方针的不断调整,对我国尖端武器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建国初期,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把我国国防建设的重点导向了以发展“两弹”(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武器上,这一时期我国成功研制出了“两弹一星一艇”,捍卫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