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綦江籍红军骁将王良,25岁即任红十师师长,率队活捉国民党军十八师师长张辉瓒,因此有了毛泽东的名诗句:“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相似文献   

2.
活捉张辉瓒     
在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光辉词篇里。有一行脍炙人口的词句:“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是红军战士在龙冈战斗结束时,站在高山上快活地传话:“活捉张辉瓒啊!前面捉到张辉瓒啊!”的生动写照。张辉瓒于1885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县一个地主家庭。青年时  相似文献   

3.
冯都 《党史纵横》2001,(2):21-23
1931年 1月上旬,毛泽东在江西宁都县北端一个偏僻的山村宿营,一天夜晚,他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回味着红军在龙冈战斗中活捉张辉瓒的情景。他浮想联翩,诗兴大发,在一根灯蕊的青油灯下,借着微弱的灯光,填写了脍炙人口的诗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上阕填毕,毛泽东起身抽烟,被他的秘书古柏同志看见,高兴得连声叫好,赞不绝口。于是这篇不朽之作,便在红军中广为传诵。 张氏其人   张辉瓒,号石侯, 1885年生于湖南长沙县,幼年念私塾,青…  相似文献   

4.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是毛泽东的著名词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一段。说来也算是张辉瓒有幸,他因被毛泽东在这首词里直呼其名而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由于张辉瓒被捉,引来了30年代初的一次国共谈判。但这次谈判因为张辉瓒被捉不久即遭砍头处死而最终流产。这不能不说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段深刻教训。本文文笔流畅,内容颇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5.
孟昭庚 《党史纵横》2008,(10):33-37
张辉瓒,字石侯,1885年生于湖南长沙东乡,幼年念私塾,成年后先后就读于湖南兵目学堂和保定北洋军官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1911年学成归国,适逢辛亥武昌起义,湖南光复,被推选为省都督府参谋、军需学校总队长兼军事学教员,随后被派赴德国考察军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归国。1917年,张辉瓒响应孙中山发动的护法战争,召集一些人成立独立团,充当游击司令,1918年转任兵站总监。1920年,任湘军第二区司令,旋任第四混成旅旅长兼湖南警务处处长。1923年,张辉瓒随湖南前省长、督军潭延阎投靠孙中山,加入国民党,先后任湘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湘军第一军第九师师长。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作于1931年春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曾写道:“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张辉瓒这个名字,对熟悉毛泽东诗词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蒋介石所倚重的这个“王牌师长”自从落入红军之手后,一场围绕赎救张辉瓒的谈判即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但张的结局却在阴差阳错中背离了中共领导人的初衷……国民党12万重兵第一次“围剿”朱毛红军就以悲惨的结局收场,这是南京政府和蒋介石等人万万没有…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7,(3)
正1930年10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兴奋地挥毫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活捉张辉瓒的就是智勇双全的红军战士吴光远。1930年10月30日,天空泛白,雾雨散去,正在山沟里打转转的张辉瓒师完全窜进了我军的火力网里,几乎被我一举全歼。师长张辉瓒落荒而逃,化装后钻进山林子里藏了起来。这时,吴光远和一名老战士,来到张辉瓒躲藏的山上搜索。从小就在大山里摸爬滚打的吴光远,发挥他特有的山里人的优势,穿丛林,斩荆棘,健步如飞,目光锐利。经过大半天搜索,  相似文献   

8.
正1931年1月,即中央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某晚,毛泽东心潮澎湃,诗兴大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遂披衣挑灯,挥笔疾书:"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于是,最早被我军俘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张辉瓒的名字就随着《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著名诗篇流传下来。那么,"前头捉了张辉瓒"之后其人的命运与后事如何?  相似文献   

9.
冯都 《党史天地》2007,(10):48-51
1931年1月上旬,毛泽东在江西宁都县北端一个偏僻的山村宿营,一天夜晚,他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回味着红军在龙冈战斗中活捉张辉瓒的情景。他浮想联翩,诗兴大发,在一根灯蕊的青油灯下,借着微弱的灯光,填写了脍炙人口的词篇——《渔家傲》:“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干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上阕填毕,毛泽东起身抽烟。被他的秘书古柏看见,高兴得连声叫好,赞不绝口。于是这篇不朽之作,便在红军中广为传诵。  相似文献   

10.
正"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是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词句。当时活捉张辉瓒的一线指战员,是时任红军27团团长的李聚奎。这位被称作"将圣"的红军将领,在第四次反"围剿"时指挥部队用40分钟时间歼灭国民党军第52师师部和1个旅,在长征途中指挥17勇士强渡大渡河,一生战功卓著。而最让人敬佩的,则是他坚定的  相似文献   

11.
红军活捉张辉瓒后,国共两党派代表拟前往江西吉安谈判。当中共代表路经南昌时,获知张辉瓒被斩首处决,遂星夜逃离南昌,几经辗转周折,返回上海,谈判告吹。 那是1930年12月30日,国民党军第十八师五十二旅、五十三旅及师直属队共9000余人,进犯中央苏区龙冈,被4万红军悉数全歼,“江西全省剿匪总指挥”、国民党军第十八师中将师长张辉瓒在万功山土坑里被红军打扫战场时活捉。毛泽东、朱德在龙冈街审问张辉瓒时,张辉瓒吓得浑身发抖,一再央求,只要免他一死,情愿捐款、捐药、捐枪、捐弹赎命。当时朱、毛主张把张放到即将开办的红军大学训育系当军事课教员,并说服红军中某些人,认为张辉瓒  相似文献   

12.
1930年12月30日,国民党军第18师52旅、53旅及师直属队共9000余人,进犯中央苏区龙冈,被4万红军悉数歼灭,“江西全省剿匪总指挥”、国民党军第18师中将师长张辉瓒,在万功山土坑里被打扫战场的红军活捉。毛泽东、朱德在龙冈街审问张辉瓒时,张吓得浑身发抖,一再央求,只要免他一死,情愿捐款、捐药、捐弹赎命。当时,朱、毛主张把张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提到,张辉瓒是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围剿”的“前线总指挥”.这一说法在国内流传很广,影响很大.但有的学者经过“小心求证”,认为它并不确切.近来,笔者经过查阅大量史料后发现,在第一次“围剿”期间,国民党军的指挥机构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行营主任由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兼任,全权指挥在赣各军,并未设立“前线总指挥”一职.张辉瓒的职务是第十八师师长,进剿期间,先后担任过第一纵队司令,永丰县“剿共清乡委员会”主任等职.那么,他为什么会被误认为是“前线总指挥”呢?原因有如下三点:其一,张辉瓒在江西反共的时间较长,是工农群众和红军的死对头.1929年9月,张辉瓒继鲁涤平之后任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长,并兼任南昌卫戌司令,坐镇南昌,充当蒋介石反共急先锋.他大肆破坏革命活动,疯狂搜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据统计,在他任职期间,被杀害者达1000余人.被称之为“张屠夫”.同时,他还秉承蒋介石旨意,指挥所部加紧“进剿”工农红军.1930年1月3日,令成光耀第148旅由吉安分三路进攻永新袁文才、王佐部,又令戴岳旅分路进攻弋阳漆工镇方志敏部.3月2日,当唐云山旅在吉水遭红军围攻时,又派两个旅增援解围.相比之下,参加第一次“围  相似文献   

14.
《湘潮》1987,(1)
《党史研究》载文对国民党军三次“围剿”中央苏区的若干史实作了考订,可供参考: 1、以往认为鲁涤平是第一次“围剿”军总司令,其实他是江西省主席兼南昌行营主任。2、以往认为张辉瓒任第一次“围剿”前线总指挥,其实他是第十八师师长兼第一纵队司令。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许多党史或军史的论著中,经常可以看到以下内容:1930年12月30日,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役中,活捉了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缴获了敌军的一部电台,这是我军首次缴获的敌军电台。不久前,笔者在江西永丰参加纪念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还看到了这样的观点:龙冈战役“创造了十个第一次”,其中有“第一次缴获敌人两部电台和电讯人员,为建立无线电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许多党史或军史的论著中,经常可以看到以下内容:1930年12月30日,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役中,活捉了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缴获了敌军的一部半电台,这是我军首次缴获的敌军电台。2011年,笔者在江西永丰参加纪念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还看到了这样的观点:龙冈战役"创造了十个第一次",其中有"第  相似文献   

17.
正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这首词写于1931年早春,发表于《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1930年末,蒋介石调集约十万大军以伪江西省主席、  相似文献   

18.
1930年底,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活捉了国民党“围剿”军的前敌总指挥兼国民党军第18师师长张辉瓒。为此,当时的国民党江西省政府秘书也是张的亲戚的黄信宜通过关系和我党中央在上海接上了头,接头人是龚饮冰。 鉴于上述情况,中共中央决定派李翔梧作为红军代表和我(化名吴思浩)作中共代表,随黄信宜自上海前往南昌谈判释放张辉瓒事宜。我在临行前听说对方许诺的条件是,只要不杀张辉瓒,他们将使国民党朱耀华旅西去投降红军,并  相似文献   

19.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干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这是毛泽东的著名词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上半阙.  相似文献   

20.
在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中,十万大军排成八百里的长蛇阵,由北向南,长驱直入,对红军分进合击。 在这个八百里长蛇阵的敌军中,处在中路的是张辉瓒第十八师。这个师和谭道源第五十师是南昌行营主任、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的嫡系部队,又是这次“围剿”红军的主力军。张辉瓒初任第一纵队司令,后来鲁涤平又授意他为前敌指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