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初年,京津沪的上层社会把当时四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豪门子弟称为“四大公子”,他们是河南都督张镇芳之子张伯驹、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末代皇帝溥仪的族兄溥侗、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张伯驹为了避免“国宝”流失而不惜倾家荡产,用忠诚和生命捍卫保护了中华民族重要文化遗。产袁克文反对父亲袁世凯称帝,曾引起人们普遍的理解和尊重,他在诗词书法等方面的成就也为人称道。而溥侗,精通音律,戏曲造诣很高,京城名票。张学良,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民国四大公子”,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有一段坎坷而又不寻常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年,京津沪的上层社会把当时四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豪门子弟称为“四大公子”,他们是河南都督张镇芳之子张伯驹、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末代皇帝溥仪的族兄溥侗、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张伯驹为了避免“国宝”流失而不惜倾家荡产,用忠诚和生命捍卫保护了中华民族重要文化遗产。袁克文反对父亲袁世凯称帝,曾引起人们普遍的理解和尊重,他在诗词书法等方面的成就也为人称道。而溥侗,精通音律,戏曲造诣很高,京城名票。张学良,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民国四大公子”,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有一段坎坷而又不寻常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3.
“民国四大公子”的风雨人生(连载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用 《乡音》2006,(12)
民国初年,京津沪的上层社会把当时四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豪门子弟称为“四大公子”,他们是河南都督张镇芳之子张伯驹、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末代皇帝溥仪的族兄溥侗、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张伯驹为了避免“国宝”流失而不惜倾家荡产,用忠诚和生命捍卫保护了中华民族重要文化遗产。袁克文反对父亲袁世凯称帝,曾引起人们普遍的理解和尊重,他在诗词书法等方面的成就也为人称道。而溥侗,精通音律,戏曲造诣很高,京城名票。张学良,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民国四大公子”,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有一段坎坷而又不寻常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4.
1958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表现的是长征干部、电台政委李侠从延安到上海后,与绸厂女工何兰芬以夫妻名义为掩护,战斗在敌人心脏,为党发出一份份重要情报的故事。后李侠、何兰芬不幸被捕。敌人用尽酷刑,李侠只字不露,遂被释放。释放后继续战斗。解放军渡江前夕,李侠在被敌人包围的情况下,坚持把情报发完,用生命换来了渡江战役的胜利。文艺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有生活原型。河北省高邑籍的韩慧如和她丈夫秦鸿钧,也有电影中主要人物的类似经历,是何兰芬、李侠的原型之一。现从韩慧如老人写的回忆录《我的回忆》中,节选部分章节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冬成迎新天寒地冻的冬季,农作物已冬藏,人也冬闲,安享一年的劳动成果,安安生生过大年。积储能量,协调关系,迎接春阳。冬至是每年中白天最短之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自然农业时代,人们仿佛觉得天地生命万物的生长成长都已处于冬眠状态,静待"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诗句)。进入腊月就进入"忙年"的长过程了。农历  相似文献   

6.
清朝凡295年间,宫廷发生了许多疑案,流传较广的如太后下嫁、顺治出家、世宗夺嫡、雍正被刺、乾隆身世、同治之死、慈安暴薨、光绪猝亡等。这些疑案影响很大,疑点多多,主人身份亦高(涉及5个皇帝、两个太后),百多年来的小说、野史、戏曲多有反映,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影视作品,无论“正剧”还是“戏说”,涉猎清宫疑案题材的,可谓林林总总,热闹非凡。为使广大读者获取正确的历史知识,通过对疑案的揭秘了解历史真相,本刊从今年第3期起,连载石玉新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8.
《乡音》2007,(9)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为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耀目的一个。科举制度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凡1282年间历朝历代共选拔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有姓名记载的)。选拔状元有严格的程序,最后都由皇帝阅批(只阅批主考官送上的前10名);但也有一些属于"走后门",或阴差阳错,或被皇帝"照顾"而侥幸当上状元的,在历史上留下许多趣闻。当然,就是这样的状元,除个别情况外,成绩一般也都位列前3名,应该说都有真才实学。  相似文献   

9.
分离出去的张亚库小哥俩,住在生产队废弃的饲养场里。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靠的就是给生产队放猪、放牛,挣点工分维持生计。 父亲张大江多次含泪劝说他们回去,但张亚库坚决不肯。 1970年,十八岁的张亚库应征入伍,曾在吉林省磐石县空军基地某部队服役,为空军地勤,表现尚好。别人反映他枪法准,出枪快,脑瓜机灵,生性暴躁。1973年复员回乡务农,曾当过一段生产队长。那个时候开始谈恋爱,结婚后生有三个女儿。 1984年,小女儿患了重病,为给女儿治病他变卖了房子,前后共花了8000多元,病治好了,家中也一贫如洗。无奈…  相似文献   

10.
郭树清 《现代领导》2004,(12):43-43
放弃是件很艰难的事,尤其是主动放弃更属不易。孔子有一个著名的“三戒说”,其中有一戒就讲到“戒得”。人的通病是一旦得到的东西,不肯轻易放弃。人这一生面临的太多,面临的诱惑太多,如果不懂得放弃,不这会放弃,就可能陷入浩如烟海的事件中不能自拔。只要有所弃,才能有所成。  相似文献   

11.
六、邓演达先生归国后的秘密生活先生于 1 930年五月归国以后 ,眼看着国内新旧军阀的私斗和专横 ,党衙门及一切官吏的贪污凶暴 ,社会经济的衰落破产 ,农工平民的痛苦真是“如水益深” ,“如火益热” ,而号称领导中国革命的政党 ,都已先后变成了反革命或宣告破产。先生以为国民党因领导者的相继背叛民众 ,已完全变成了军阀官僚地主豪绅的机关 ,造成了南京政权下的反动统治 ,固已不可救药 ;而共产党要在中国建设苏维埃政权 ,叫中国做苏联的属邦 ,蔑视中国民众独立的要求 ,已由客观的事实 ,证明是绝对的空想 ,失坠了她领导中国民族革命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1) 劳动使类人猿变成了人,知识又使野蛮人变成了文明人。没有知识,便没有人类的进化,没有社会的进展,没有科技的进步。没有这“三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断然发展不起来的。 (2) 知识大都是通过眼睛获得的,知识又反过来提高人们的眼力。知识渊博的人长着像二郎神那样的第三只眼。这种慧眼上观天界,下视地府,面对玄机,心中有数。 (3) 在知识琼浆的灌溉下,精神的和物质的原野都结出丰硕的果实。而“知识越多越反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事要碰上,一般我们可以将它们概括为人生的“四到”,即看(听)到,想到,说到,做到。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做好四个到的有机统一,不敢说事事顺利成功,但至少可以说你是一个会生活的且拥有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14.
莱芜战役1946年11月底至12月初,国民党军队整编第四十六师各部陆续海运到达青岛。12月中旬,开进平度,师部驻兰坻,韩练成等到了持“洪为济”的信来“找事情做”的人——刚出狱的原新四军联络干部陈子谷。陈子谷开口就说广东白话,韩发现解放军并不了解自己,甚至连自己的籍贯都不清楚。1947年1月,华东局秘书长魏文伯和陈子谷再次与韩会面后,虽然华东解放军高层还不知韩是敌是友,但对中央介绍的关系十分重视,经陈毅决断,派华中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胶东军区联络科长杨斯德与韩联络。舒同:“陈毅同志希望韩军长在这一次战役中,和我方合作。贵我双…  相似文献   

15.
1847年,尚在服役的普鲁士少尉西门子和他的朋友——擅长机械制作的工匠哈尔斯克在德国柏林一个小院内合伙成立了现在的西门子公司。  相似文献   

16.
四、基隆海滨和南园纪胜基隆原为台湾的一个独立的海港城市,军港兼商埠,位于台湾岛的东北端。五年前合并给台北市,划为一个大区,因为在军事和工商业上的特殊作用,实际是一个台北的直辖市。其东北海岸的特殊地形地质地貌,形成了一个极具地质旅游和风光旅游的大景区,深受中外人士的推崇和青睐。各大旅游公司企业对外宣传的标志图案,就是那个海岸岩石的天然雕像———女王半身头像,雍容华贵,高梳发髻昂首望着惊涛拍岸的海光水色,十分娇媚俏丽而傲气十足。我是到达基隆后的第三天,在姐姐全家老少三代十几个人浩浩荡荡的陪伴之下去游…  相似文献   

17.
“人生价值与理想信念”(笔谈四篇)——人生与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人的生命不是简单的一维现象,而是一个多向度延伸着、不断变动着的三维现象。正如现在已经公认的,人的年龄可以有三个:生理年龄、社会年龄、心理年龄一样,每一个人也都有三重性命: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  人有自然生命,也就是物质生理存在。人作为大自然的一种生灵,从生到死,饮食生息,三灾八难,五痨七伤,大概都有相同的情况,跟动物也差不太多。这是人的有形生命。  人有社会生命,也就是人的社会存在——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存在。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体现出来:每担当一个角色,就有一重社会生命。所以就有…  相似文献   

18.
1958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表现的是长征干部、电台政委李侠从延安到上海后,与绸厂女工何兰芬以夫妻名义为掩护,战斗在敌人心脏,为党发出一份份重要情报的故事。后李侠、何兰芬不幸被捕。敌人用尽酷刑,李侠只字不露,遂被释放。释放后继续战斗。解放军渡江前夕,李侠在被敌人包围的情况下,坚持把情报发完,用生命换来了渡江战役的胜利。文艺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有生活原型。河北省高邑籍的韩慧如和她丈夫秦鸿钧,也有电影中主要人物的类似经历,是何兰芬、李侠的原型之一。现从韩慧如老人写的回忆录《我的回忆》中,节选部分章节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李瑞玲和她的亲人们用正义与鲜血写下了人民群众勇斗恶魔的壮歌:从被她夺下的提包里装着5颗手榴弹和36发手枪子弹,可以想见,她的壮举将使多少公安民警和人民群众免遭牺牲。  相似文献   

20.
1958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表现的是长征干部、电台政委李侠从延安到上海后,与绸厂女工何兰芬以夫妻名义为掩护,战斗在敌人心脏,为党发出一份份重要情报的故事。后李侠、何兰芬不幸被捕。敌人用尽酷刑,李侠只字不露,遂被释放。释放后继续战斗。解放军渡江前夕,李侠在被敌人包围的情况下,坚持把情报发完,用生命换来了渡江战役的胜利。文艺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有生活原型。河北省高邑籍的韩慧如和她丈夫秦鸿钧,也有电影中主要人物的类似经历,是何兰芬、李侠的原型之一。现从韩慧如老人写的回忆录《我的回忆》中,节选部分章节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