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现行立法对公诉案件被害人在庭审中权利保护的缺陷,使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法庭审判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庭审的作用。所以应在立法中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在庭审中的量刑建议权;采取相应措施使公诉案件被害人在庭审中免受第二次伤害;承认其与公诉人辩论的权利以及完善公诉案件被害人法定代理人及其委托的诉讼代理人的权利等。  相似文献   

2.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对庭审方式作了重大的修改,由纠问式的庭审方式改为控辨式的庭审方式,由此,公诉人在庭审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加强,责任更大了,任务更重了,要求也更高了,在出庭公诉工作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正如张穹副检察长在高检院学习贯彻修改刑事诉讼法决定的电话会议上指出的:“由法官主审转换成公诉人讯问.由法官当庭核实证据转换成公诉人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当庭示证质证.增加了庭审中的抗带性,庭审的重心向公诉人偏…  相似文献   

3.
对试点庭审工作的思考●潘伯华选择具有代表性案件,开展试点庭审工作。在此,笔者对庭审试点工作作了研究和探讨。一、试点工作中公诉人在法庭上存在的不足。从我区开展的试点庭审情况来看,公诉人在法庭上普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主角意识不强,仍有依赖法官思想,行...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公诉人在庭审中的双重职能应当分设袁建军我国法律规定公诉人在庭审中具有公诉和监督审判活动的双重职能。这是一套有中国特色、比较适合现阶段国情、实践证明是基本行之有效的司法制度。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法学的当事人主义庭审方式有新发展,前苏联和东欧...  相似文献   

5.
公诉人当庭宣读起诉书是我国刑事诉讼审判的必经程序,也在大陆法系传统国家或地区颇为常见。而这一制度未必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诉讼效率低下、庭审效果不佳、无法与法庭辩论形成呼应等弊端。作为控方证明行为体系中的开场行为,改革思路应当是将公诉人当庭宣读起诉书改造为为公诉证明构造清晰提纲的开庭陈述。  相似文献   

6.
刑事庭审方式改革,增加了诉讼的抗辩性,加重了公诉人在法庭上的举证责任。本文就公诉人如何做好庭审中的举证、质证及综合论证工作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刑事庭审方式改革,增加了诉讼的抗辩性,加重了公诉人在法庭上的举证责任。本文就公诉人如何做好庭审中的举证、质证及综合论证工作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庭审模式是"审问制",公诉人是庭审证据出示的核心。公诉人通过科学化、效能化的证据出示查明犯罪事实、指控犯罪。构建符合司法规律的庭审证据出示模式,可从效能化的证据出示切入,从线性模块化的证据出示和球形模块化的证据出示探究刑事庭审证据出示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量刑辩论是对法庭辩论的细化和具体,可以有效保障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将量刑辩论引入庭审,有现实需要、法理及立法依据,检察机关开展量刑辩论活动的模式构造,应当贯穿于庭审之前、庭审过程、庭审之后每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1 强化举证力度。公诉人应努力争取庭审的主动权 ,以实现控诉主张。就公诉案件而言 ,控诉的证据实际上被公诉人所掌握 ,但被公诉人掌握的证据 ,其本身并不能自然地证实犯罪 ,必须通过举证使静态的证据在法庭上“动态”地展现。控辩双方都有举证的过程 ,作为居中的审判人员 ,哪一方举证有力 ,将对其裁判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 ,公诉人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衡量办案质量的高低 ,首先要看举证 ,如果这一环节没有掌握好 ,指控、裁判就失去了基础 ,公诉人很难在庭审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准确运用证据。公诉人在庭审举证过程中不仅要紧密围绕指…  相似文献   

11.
一、充分行使律师庭审言论豁免权,努力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 律师庭审言论豁免权,是指律师在法庭上发表的举证、质证意见及辩护、代理及辩护言论受法律保护,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因律师在法庭上发表的举证、质证意见及辩护、代理及辩护言论而追究律师诽谤或包庇等刑事责任。赋予律师享有庭审言论豁免权,能有效保证律师在履行辩护时可以无顾及地向当事人提供法律意见,可以在法庭上就案件直率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与公诉人、被害人展开激烈的辩论,不用担  相似文献   

12.
庭审改革使公诉人在庭审过程中负有主要的举证责任。为适应这一改革 ,公诉人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证据状况 ,运用灵活的举证方式和举证策略达到举证目的 ,以实现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和惩治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庭审改革与公诉人培训单民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庭审方式作了重大修改,即由纠问式的庭审改为控辩式的庭审。这在我国刑事诉讼史上可谓史无前例,也是我国诉讼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主控方的检察机关理所当然地加重了责任。...  相似文献   

14.
公诉人在法庭上代表国家支持公诉是一项难度相当大的工作,其难度主要难在法庭辩论上。而法庭辩论的难度主要难在辩护方的辩护方法因案情各异,千变万化,难以预测。因而面对复杂的法庭辩论,公诉人仅就吃透案情,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还必须掌握辩论策略和技巧。实践证明,有效的辩论策略和技巧往往在法庭辩论中起着扭转乾坤的作用,是折服对方,取得辩论  相似文献   

15.
公诉人代表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中肩负着出庭支持公诉和法律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实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法制统一这一刑诉法的立法目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目的的实现就无从谈起,也无法树立公诉队伍良好的社会形象,而公诉人的心理素质是每个公诉人独特的社会经历和生活条件的反映,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人民检察官作为国家公诉人在法庭上实施公诉活动,与被告人及其辨护人面对面地进行较量。因此,公诉人要想达到最佳公诉目的,那就必须在出庭公诉前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庭审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改革后的刑事审…  相似文献   

16.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使公诉人面临着新的课题,即在法庭上如何举证。在过去纠问式庭审方式中,举证主要由审判长承担,公诉人只做辅助性举证,而实际上举证责任由审判长和公诉人共同承担。然而根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在控辩式法庭上,举证责任则全部由公诉人承担。公诉人在法庭上不仅要出示证据,而且还要运用证据进行论证,证实犯罪。审判长则不再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7.
公诉人在庭审中享有宣读起诉书、举证、质证、发表公证意见、反驳、提出的异议等权利。在行使这些权利时,应当着重注意将权利用好用足  相似文献   

18.
法庭审判中法官的语言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庭审是借助于语言这个媒介来完成的,法官完善的语言调控能力成为决定庭审质量的关键要素。本文从心理调适、自控、他控、视听控制、自控和他控的实现几个方面探讨辩论式审判方式中法官语言调控的理论与操作方法,它对于完善庭审职能,提高庭审质量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民事审判中辩论式的庭审方式强化了庭审的功能,明确了辩论双方的举证责任,引入了举证、质证、认证的程序。这一改革成果理应在裁判文书中予以充分反映,然而,目前民事审判实践中的做法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改革民事裁判文书,使之适应庭审方式的改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强制证人出庭和无正当理由不出庭证人的惩罚措施,提出对证人出庭作证的保护和经济补偿制度。证人出庭将增加庭审的对抗性和不确定性,公诉人只有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充分做好庭审前准备,庭审中询问证人要讲究策略,庭审后要及时总结和交流意见,才能更好地完成出庭公诉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