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族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多元价值载体具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将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价值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相统一,才能增强学生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与民族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相融合,以此为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二课堂”、网络及宿舍等多元价值载体赋予易于认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话语研究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文化载体、文化环境、文化意识和文化生态等五个维度实现了突破。系统梳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话语研究成果,及时凝练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话语研究方向,对于拓展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邹苏 《前沿》2012,(14):179-18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教育机制、教育内容、教育载体等方面人手,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也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袁信 《湖湘论坛》2002,15(3):83-84
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科学化、系统化有了很多理论建树,但对有些基本概念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的研究就是如此。20年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问题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杨振明同志1993年发表的《试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是较早专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问题的文章。文中列举并初步论述了“人格”载体、“典型”载体、“实事”载体、“管理”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会议”载体、“办班”载体等八种载体①。1994年陈伯良、傅洪伟发表《努力寻找思想政…  相似文献   

5.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区文化建设关系的基础上 ,指出社区文化建设是搞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同时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具有导向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和文化创新功能。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政治现象.它以特定文化成果的传播、践行为基本载体。作用于人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受体,使其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以政治取向来选择和汲取文化资源.对文化的选择是按照一定的社会、政治的需求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性进行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选择文化和运用文化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出现。促成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传媒载体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传媒载体诞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传媒的基本形态也由此演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印刷传媒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电子传媒载体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媒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拓展,日益促成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传媒载体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奎刚  曹源 《传承》2012,(22):44-4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载体作用,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在校园网络文化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以促进校园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思想的载体,它主要是由符号和语言、价值观、规范、物质产品等因素构成。其中,价值观及其具体化的规范是文化的核心;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正是要向人们传输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以及法律、道德规范等,以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因而,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通之处,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一,重视和研究文化载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载体作用,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在校园网络文化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以促进校园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网络——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新载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万柏 《理论月刊》2003,(5):111-115
在信息网络化的条件下,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新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信息的海量化和专门性,信息传播和更新的快捷性,传播手段的兼容性,传播方式的交互性的特征.以网络为载体是用先进文化占领新的思想阵地的迫切要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网络大力传播与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以及其他先进文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娄静静 《传承》2011,(20):36-37
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消费性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通过研究其正负方面的影响,有助于趋利避害,以求用大众文化来服务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将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的现实需要,有助于青少年树牢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帮助青少年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但目前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形式载体单一、青少年参与度不高、社会各方面协同参与程度较低、红色文化氛围不够浓等问题。要将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深入明确红色文化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突出主体责任,创新形式载体,强化多元参与,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好红色文化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载体的能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杰 《理论月刊》2004,(7):144-145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载体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载体的认识和把握;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载体的调节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刚  邱仁富 《传承》2007,(5):66-67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构件,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主要包括农村活动、农村传媒和农村民间组织功能等方面的优化与创新,不断催生后现代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诞生和发展对未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园园 《求索》2012,(10):195-196,175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承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物质及其活动形式。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种类繁多且具有很强的内隐性。梳理、了解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本类型,总结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经验,无疑有助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节日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就内容而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涵盖了天人关系、伦理关系和生命意识;就形式而言,中国传统节日具有规范性、审美性和参与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传统节日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从理论建设、仪式教育以及网络创新等三方面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吕潇俭  李明 《前沿》2013,(11):183-18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是近几年对企业柔性管理模式的借鉴和发展,它站在"以人文本"的角度,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更好地展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结合当前时代特点,遵循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与此同时,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蕴含的庞大信息、文化资源和多元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网络文化这一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管理,日益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9.
陈春晖 《传承》2011,(17):46-48
中国红歌现象作为新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体现了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抓住中国红歌现象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契合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着手于培养人民大众的爱国主义情操、升华人民的精神、树立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思想政治内容创新,以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方法的创新,从而形成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黄维平  陆玉婵 《传承》2011,(9):40-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政治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应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历史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人文素质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托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探索有效的历史文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