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篇(书)名现阶段台湾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70年代以来国民党的“党务革新.国民党.十三大”对权力结构和党内派系的影响 ‘十三全’以来国民党的权力斗争和派系重组 一一兼论“二李体制.国民党在台湾的“法统,危机也谈中国经济圈世台会性质初析略论台独思潮的社会历史根源试论“十三大”后国民党内的主要派系台湾高中后教育研究1086年台湾人口状况分析台湾集团企业的现状及趋势‘台湾经验.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谈厦台经济合作可能性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与道路作者范希周范希周李强 发表(出版)处本刊1989年第2期-《台湾研究》1089年第4期本…  相似文献   

2.
篇(书)名作者发表(出版)处减后台湾企业集团韩清海鸳江出版社1992年12月战后台湾交通经济李非鸳江出版社1992年叩月海峡两岸经贸关系李非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台湾文学史(下卷)黄重添(主编之一)、朱二、徐学、何笑梅、许建生等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年1月台湾的经济隅谷三喜男等著雷慧英等译台湾人间出版社1993年7月两岸交流中的政治文化问题陈孔立本刊1993年第2期台湾《台海两岸。1993年夏季号转载二属“立委”选举对民进党的影响范希周本刊1993年第4期二届“立委”选举评析李强本刊1993年第2期吸引台资的机遇和对策李强城乡…  相似文献   

3.
(括号内前为期号,后为页码)政治·法律台湾问题: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两难问题林冈(1.45)试析影响美国对台决策的若干基本因素王伟男(1.51)“宪法一中”与国民党当政时的大陆政策杜力夫(1.59)“修宪”与“护宪”:1950年代前后雷震的“宪政”思想何卓恩(1.66)试析倒扁运动中的女性政治参与王茹(1.74)台湾南部的社会政治环境与民进党的政治版图——兼对“南方政治”定义的探讨王茹(2.1)后扁时代台湾主要政党的品牌危机与转型吴春来(2.11)美国国会涉台提案的发展张光刁大明(2.22)冷战后美国东亚霸权护持与台湾问题黄一映(2.32)影响台湾地区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2015,(1):48
<正>台湾《新生报》2014年12月17日发表社论说,国民党"九合一"选举大败,被不少人解读为是台湾民众对国民党大陆政策投下反对票,算是国民党大陆政策的失败。然而国民党这几年大陆政策,基本上反映经济全球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方向是对的,因此,国民党这次的失败,并不能视为其大陆政策的失败,新"内阁"应让民众有感,民众就会重新认识或肯定其大陆政策。文章摘编如下:大陆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于国  相似文献   

5.
1949年秋冬国民党退据台湾.那时,国民党在大陆败局已定,慌忙将其残余力量撤往台湾.蒋介石于同年12月10日从成都退到台湾,于195O年3月1日在台北.恢复了“中华民国总统”职务,正式经营台湾为“反共复国”基地.国民党退据台湾之初,上下充满失败情绪,岛内人心惶惶,社会动荡,局势混乱.经济上,由于战争的破坏,农业和工商业大多陷入停顿状态.加之100多万大陆人员涌入台湾(台湾人口从1945年的624万增至1949年的753.8万),岛内经济更加恶化,物资匮乏,物价上涨.对外关系上,不少西方国家,特别是长期作为国民党维持统治靠山的美国,鉴于国民党败局已定,一度采取“等待尘埃落定”的观望态度,并暂停了对国民党的军事和经济援助.面对上述危局,国民党当局为在台湾生存立足,建立统治秩序,巩固政权,主要做了三件事:(-)鉴于在大陆失败的教训,蒋介石于1950年8月在国  相似文献   

6.
《天津政协公报》2012,(12):41-41
<正>《名人传记》第11期刊登陈诚之子陈履安口述文章,披露陈诚主政台湾的佚事。吸取教训搞土改1949年2月,就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两个月之后,陈诚发布命令,在台湾公布实施"三七五减租"。陈诚当时颁布这项政策,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吸取在大陆失败的教训"。陈诚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大陆失败,就是失去了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支持,而失去农民支持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党土地政策的失败。陈履安:当然,对地主来讲,这是让他们很不高兴的事情,因为中国人是特别爱护土地的,突然之间要分  相似文献   

7.
正台湾"家庭计划"政策采取尊重民众自主意愿、注重宣传教育、结合经济诱导机制的综合措施,有效地影响了个体生育意愿。这对大陆调整人口调控政策大有启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台湾地区人口增长势头迅猛。为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台湾推行了与大陆计划生育政策类似的"家庭计划"政策,取得显著效果。缘起台湾地区在1945年光复后,受战后"婴儿潮"、死亡率下降及国民党退台等诸多因素影响,人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保持在36‰左右,并在1951年达到了38.4‰的历史最高值(见图1)。台湾地区人口总数也从1945  相似文献   

8.
马英九的大陆政策主张基本框架在2008年台湾“大选”前即已成型。随着马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并兼任国民党主席,其主张逐步成为国民党当局的大陆政策,并付诸实施。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9.
篇(书)名作者发表(出版)处台湾民间信仰陈小冲鸳江出版社1993年12月台湾电视发展史陈飞宝等海风出版社1994年7月现阶段两岸关系的性质与相处的若干原则陈孔立本刊1994年第3期非零和下的双边关系陈孔立(台、联合报1994年1月15日谈研究者的角色陈孔立台湾研究1994年第3期1993年两岸关系发展状况回顾李强(台)台海两岸泰季号台湾:政治整合的影响李强城乡经济1994年第1期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李强城乡经济1994年第5期摆脱“政治挂帅”的阴影李强(台)中山学术坛1994年7月22日两岸关系展望李强本刊1994年第4期“宪政改革”前后台湾对外政策的特征及其…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十三大之后,其大陆政策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具体体现在实行双轨路线,以“三个分别”为原则(“三个分别”是:中共与中国分别界限;大陆同胞与中共政权分别对待;官方坚持“三个政策”与民间事务分别处理),把大陆政策的两个基本方面——规范为“非官方、非政治性”的海峡两岸关系问题与高度政治性的台湾前途及国家统一问题明确分开,采取各自不同的路线,以及相互区别的政策措施,企图以“两个对等政府”、“两个政治实体”来重新定位两岸政治关系,并由此以“弹性外交”、“双重承认”进一步谋求“独立的国际人格”,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尽管国民党于1990年10月成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而后并制订了“国家统一纲领”,但其精神实质却与宣示名义极不相符,并没有改变十三全之后国民党大陆政策的既定走向。本文拟对国民党大陆政策转变的目的与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在大陆残存的最后军队通过西南邻国撤往台湾,情况十分复杂,过去学界研究甚少.其中通过越南撤往台湾的国民党残军人数最多,是典型个案.系统考察滞越国民党残军从出境、在越被囚三年半至赴台的完整详情,可以看出,滞越国民党残军的命运受到中国实力以及法国、美国、台湾当局政策和越南战局等复杂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5,(5):92-92
国台办、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负责人8月24日宣布.从2005年秋季开学开始,正式实施在大陆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读的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政策。同时决定,自2005年秋季入学起设立“台湾学生奖(助)学金”。这是祖国大陆方面落实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国民党等三党领导人共识的又一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1986年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台湾政局发生了剧烈变化。随着政治革新的推展、海峡两岸互动关系、国际形势的演变,以及蒋经国逝世,台湾当局高层权力结构重组。十三全之后,国民党的大陆政策与其内外政策相适应,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并持续不断地作出一系列调整,目前仍在进行之中。本文试就国民党现阶段大陆政策的转变、调整及其特征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本所又有四篇论文分别在台湾和日本发表。1月28日台湾《中国时报》刊登文章,详细介绍了杨锦麟助理研究员撰写的论文:《近来台湾党外组党情况之研究》。今年2月出版的台湾《当代》杂志,转载了邓孙昭助理研究员1987年发表在本刊的论文:《试论台湾二·二八事件中的民主与地方自治要求》。今年4月本所有两篇学术论文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表。由小林进编著,日本出版会出版的新书《台湾之前途》。收录了范希周助理研究员撰写的《台湾的总体外交》,林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72年国民党开始进行“政治改革”以来,人们往往将注意力放在那些重要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方面,而较少将这些政策和措施放到台湾政治体制中去考察。其实,如果从政治体制演变的角度来探讨国民党的政治改革,结论可能更有启示。尤其是在1979年大陆政府提出“和平统一”政策以后,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国民党的政治改革趋势是沿着适应海峡两岸关系缓和的方向发展的,但它的大陆政策却仍然坚持着“反共复国基本国策”的“三不”政策。在表面上这显得矛盾,但实际上却又有其必然性。本文拟就国民党政治改革对政治体制的作用,以及改革对国民党大陆政策的影响,谈谈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16.
胡必松 《台声》2002,(1):16-17
2001年底,台湾“立委”和县市长选举刚刚结束,台湾某些人就迫不及待地利用选举结果来曲解民意,说什么台湾的民众已经用选票展现了“多数选民拒绝接受‘一国两制’”的“主流民意”,将新党选举失利的原因归结为支持“一国两制”的立场不受民众欢迎,同时将民进党在“立委”选举中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曲解成民意对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肯定。然而台湾历次“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的经验都表明,选举的结果有很多影响因素,和各政党在某一方面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在80年代,中产阶级崛起,党外势力壮大,大陆籍官僚势力老化凋落;在岛外,台湾当局在国际上日益孤立,中共和平统一政策得到热烈反响.在这一形势下,8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的政治、经济、大陆政策和两岸关系都发生了国民党退据台湾以来的重大阶段性变化,台湾进入了转型期.政治格局转型1986年3月,蒋经国说:“时代在变,局势在变,潮流在变.”在国民党十三届三中全会上他提出解除报禁、开放党禁等六项政治革新措施.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结束了长达38年的蒋家王朝强人统治时代.李登辉继任“总统”、国民党主席权位后,继续推动“政治革新”,在1988—1989年先后制定“动员勘乱时期集会游行法”、“人民团体组织法”、“第一届资深民意代表自愿退职条例”等政策措施,扩大台湾社会的政治参与,推动国民党政权的权力  相似文献   

18.
今年二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台湾最大在野党民进党召开了"中国政策研讨会",经过一番辩论,各派系达成了"强本西进"的大陆政策。"强本西进——主张通过产业升级、改善投资环境、推动科技发展、壮大台湾本岛的综合实力,在台湾利益优先的情况下,加强与大陆的交往,开展全方位的接触"。民进党的这一大陆政策在岛内引起了强大的政治震撼。"强本西进"是民进党抓住了国民党李登辉在当前确立的"戒急用忍"大陆政策的失误而推出的大陆政策。这一政策其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王燚 《两岸关系》2010,(10):16-18
<正>大陆政策对于台湾政党的重要性勿需多言,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自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身为在野党的民进党想必也是个中滋味、冷暖自知。因此,在此承前启后的时刻,很有必要对两党的大陆政策进行初步的梳理比较,以期把握现阶段台湾当局大陆政策基本动向。本文拟按照高阶议题、低阶议题两分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华容 《台声》1998,(12)
近一年来,由于岛内外各种形势的急剧变化,岛内三党的大陆政策都面临巨大压力。三党都有某些重量级人物开始重新思考大陆政策,有的甚至跳出旧思维,提出了新的意见。当然从实质看这些新意见,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还没有导致各党大陆政策出现根本性的转变,也不具备促使台湾当局调整现行大陆政策的力度。岛内三党大陆政策的新动向国民党继续坚持“戒急用忍”,但“脱李路线”在大陆政策中开始浮现。国民党的现行大陆政策仍坚持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一国两制’”。如李登辉在“国统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声称,现在两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