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进一步表明,现代化并无统一模式,各国应对现代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把对具体问题的历史概述视为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往往是危险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西方观念和制度的简单移植,传统与现代也不是截然对立的善恶两极。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颠覆了我们许多已有观念,许多事情亟需重新认识。改革开放史研究需要在比较视域中以经验性问题为单位加以深入研究。一是革命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即比较新中国70年前后两个时期现代化模式异同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路”向“中国模式”的演进具有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与模式都具有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方法的意思,模式还具有生产关系的具体方式的含义。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的实质就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无论邓小平还是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都没有把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对立起来,实践上中国现代化建设还需要一个更加完整的理论模式指导,使中国的发展更加合理科学和谐完善。何况中国模式不是先验的,也不是历史预成的,而是传统与创新互动实践中逐渐成熟的理性实验。在这方面,一些国外有识之士的见解也许不是没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恩富  王中保 《前线》2009,(10):22-25
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或者具有突出特点,就会有相应的模式提出。不同的发展模式虽然各有特点,但是也有共性。不同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的显著特点,但是同一发展模式从不同立场和角度观察也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从客观、全面和实质的角度看,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既不是遵循“新自由主义模式”,也不是遵循“民主社会主义模式”,而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摘录:"中国崛起",不是一个"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崛起、怎样崛起的现实问题。"中国崛起"是一个"正在进行"时,其核心是中国在国际体系和世界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适应性、相关性、影响力和创造力……其崛起模式及崛起方式,不仅影响中国自身发展,而且也会影响世界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孝亲精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成为我国传统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的重要文化根基。我国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还要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作为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批判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孝道,对于解决目前我国社会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郝亚飞  丁立磊  宋薇 《党史博采》2008,(11):49-49,51
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孝亲精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成为我国传统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的重要文化根基。我国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还要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作为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批判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孝道,对于解决目前我国社会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付秀荣 《求实》2014,(4):76-7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文化话语体系从方式到内容以及模式的转换。在话语方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需要实现从"革命文化"到"建设文化"的转换,这一转换是通过关注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的方式实现的。在话语内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需要实现从"汉话西说"到"会说汉话"的转换,这一转换需要依靠文化的"中国创造"。在话语模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模式要实现"以经济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换,这一转换的实现必须立足于满足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中国人民,才能增强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中国模式的真伪问题,已成为当下相关争论的根本分歧所在.只有彻底搞清楚这一问题,才能抓住中国模式的本质,推动争论走向深入,在科学认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将实践推向前进.中国模式的本质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制度性、体制性和过程性三重内涵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经济体制先后历经了计划经济体制、转轨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对应,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过度依赖外部需求的问题,塑造新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从经济体制、市场主体、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增长、产业选择和调控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不断调整优化,才能实现永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论新的历史起点上的重庆新政与重庆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新政与重庆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是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五大矛盾.实质上,重庆模式,就是具有重庆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而不是不可持续的片面发展模式,就是行之有效的"两手抓,两手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而不是经济上坡、道德滑坡的发展模式,就是社会主叉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而不是"市场经济"排斥"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就是越发展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越稳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和尊严指数越高而不是越发展党和国家"为人作嫁"的危险性越高、人民群众的痛苦指数和卑贱指数越高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人类历史充分证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文化是一定社会内在意识自觉外化的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认知往往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的模式和结果.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的现代文化的冲击, 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不能不涉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从现代文化的产生看,现代文化并不是要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它不割断自身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但也不是简单地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不是盲目地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全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作为自己文化传统的补充,从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文摘     
正徐崇温:对"中国模式"有四个误解误解一:"中国模式"并不是由中国人、而首先是由一些别有用心的外国人提出来的,意在遏制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也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这种意见显然不符合客观事实。事实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一再提到中国模式,一次是在1980年5月,邓小平在谈到处理兄弟党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时,就在与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对比中提出了"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发展的新模式,体现为中国发展的新理念、新原则、新的目标体系、新的发展方式和新的发展战略。自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到确定“十一五”规划并围绕这一规划展开全面实践,中国发展的新模式已初步形成。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发展新模式的基本内核发展观是发展模式形成的前提。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内涵、原因和方式的基本观点,它回答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这样的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原则,为中国发展新模式提供了原则性框架。中国发展新模式是在这一原则框架的基础上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对发展问题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认为 ,邓小平对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重点论述邓小平理论如下三大历史贡献 :(一 )对发展本质的马克思主义分析。邓小平理论科学揭示了发展概念的本质内涵 ,指出发展就是由落后状态转变为发达状态的现代化过程 ,发展的任务是多方面的 ,其核心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其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是发展生产力。(二 )对发展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定位。邓小平放眼世界、立足中国 ,对发展问题进行了历史定位和理论定位。邓小平理论认为 ,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 ,解决中国面临的所有问题靠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时代主题的反映 ,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主题 ,因而也必然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三 )对发展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创新。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中国形成了非西方化、非资本主义化、非苏联东欧化、非不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现代化模式。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形成本身就是对当代发展理论的一场革命 ,是对发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中国模式的认知可分为肯定派、否定派和折中派三派。本文应用管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原理,把中国模式概括为"三群制衡、三以突显、一党领国"。中国模式既有优势,也有问题。与美国模式相比,中国模式的利大于弊、优势大于问题。中国的核心问题不是通常所说的贫富分化、腐败、教育、科技、转型升级、国际关系、民主、法治等,而是价值迷失。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14,(7):57-57
正陈曙光在5月8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在国际话语场,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存在误读与偏见。出现这一局面,除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形形色色的政治企图之外?不理解"中国模式"的特质也是个重要原因。"中国模式"不是"苏联模式"的衍生品,不是"西方模式"的翻版,而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中国模式"既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开放性的一面,是二  相似文献   

17.
一、为何需要扩大内需? 一提起出口导向为主的发展模式.大家首先会想到广东。其实不只是广东,江浙模式也是出口导向的.整个东部地区都是如此。东部地区又占了中国经济的大半壁江山.因此可以说广东模式.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就是中国发展模式。反思或超越广东模式,就是反思或超越近30年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8.
对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影 《理论学刊》2006,(12):47-49
经营模式是企业能力转化为企业竞争力,并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企业经营模式是企业为实现生存和发展而采用的方式方法的集合。在消费而不是生产作为市场主导力量的情况下,分析企业经营模式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企业的顾客是谁?企业的产品是什么?企业的价值如何实现?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问题,目前理论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现阶段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完善科层制,而不是超越科层制;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完全有可能选择一条直接超越科层制的道路。本文分析了科层制本身的制度缺陷,指出以科层制为导向的改革,难以解决中国目前行政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难题。中国应该超越科层制的束缚,努力创新,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行政模式,这种模式是服务行政模式。  相似文献   

20.
宪政作为西方政治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从一开始就不是纯粹的学术问题,而是鲜明的政治主张。它是西方近代历史的产物,不具有"普世性"或"普适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实践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制度保证,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中显示出鲜明的制度优势。中国绝不会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模式,宪政亦不可能成为我国政治发展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