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控制下交付是否为强制侦查行为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控制下交付的类型进行判断。控制下交付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不构成实质性侵害。替代品控制下交付中对可疑物品或财物进行的秘密扣押属于强制侦查行为,应设置较为严格的程序,而其他控制下交付都属于任意侦查行为。人货同行的控制下交付会对犯罪嫌疑人的隐私权构成侵害,但侵害的程度远低于监听。控制下交付是与技术侦查并列的一种侦查措施,不能以概括性的控制下交付许可令实施技术侦查。替代品控制下交付是与秘密扣押为一体的侦查措施。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的侦查体制存在很大差异。在台湾 ,检察官是刑事侦查主导机关 ,而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则是刑事侦查的辅助机关 ,检察官有权指挥和命令司法警察官和司法警察进行侦查 ,司法警察官和司法警察没有独立的强制处分权。大陆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等侦查主体之间则是平行关系 ,不存在指挥和被指挥的关系。台湾检察官是侦查的中心 ,决定侦查行为和强制手段的运用 ,而大陆侦查的中心则是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有权采取除逮捕以外的强制措施和侦查行为 ,侦查行为具有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周菊兰 《公安研究》2011,(12):56-62
法律语言的模糊语义可以为法律主体设置不固定的权利和义务。国际公约中的特殊侦查手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为各缔约国的警察设置了较为灵活的侦查权。应从语义学的角度厘清各种特殊侦查手段的蕴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及其法律功能,分析这些模糊语义的功能,着重考量行使联合国两公约上提到的控制下交付、电子监控和特工行动这三种典型特殊侦查手...  相似文献   

4.
新刑事诉讼法首次确认了控制下交付侦查措施的合法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此又进一步作出了程序性规范。正确实施控制下交付,要明确控制下交付侦查措施的概念,认识其作用,掌握控制下交付与技术侦查、隐匿身份侦查之间的异同,了解控制下交付的形式。在侦查实践中,组织实施控制下交付,要注意控制下交付的必要性、程序性、安全性和秘密性。其实施要点包括:研究案件情况发现控制下交付侦查措施实施的条件、作出实施控制下交付侦查措施决定并制订实施方案、涉案物品的流通与控制、交付时的控制与抓捕。同时,在控制下交付侦查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恰当使用其获取的证据等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毒品犯罪案件中,控制下交付和诱惑侦查是常用的侦查措施,对抓毒枭,打网络,摧毁毒品地下工厂意义重大。两者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均未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两者的研究与规范也是鲜有人问津,实践中常有人把两者混淆。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对于进一步认识实践中的法外侦查行为,以及推动侦查行为的法制化和人性化将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将主要以毒品犯罪案件侦查为例,试对这两种侦查措施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侦查违法行为与侦查合法行为相对,属于广义上的侦查行为,是指侦查主体违反侦查程序,侵犯犯罪嫌疑人权利的非法侦查行为。侦查违法行为的性质具有双重属性,一种是司法程序违法性质,一种是行政侵权性质。根据其性质,应从司法制约、制裁和行政诉讼、行政制裁两种思路去规制侦查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侦查机关在搜集案件线索中开始利用各种数据信息,但同时也存在侵犯、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风险。作为公民个人信息的使用者同时也是保护者,侦查机关应采取合理的方式使用侦查过程中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自觉接受内外部的法律监督,以切实维护公民利益与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8.
侦查行为分类研究--以毒品犯罪的侦查为范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刑事侦查行为的样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区分为任意侦查行为与强制侦查行为、公开侦查行为与秘密侦查行为、技术侦查行为与非技术侦查行为.这一分类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实践中侦查机关的行为选择提供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侦查承担着为法庭审判准备审判对象和裁判依据的重要功能。侦查程序所具有的查明案件真相的能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进而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追诉犯罪的实际能力。侦查错误是指侦查机关或侦查人员在侦办刑事案件的过程中,根据侦查情势的变化而采取与涉及案件事实状况以及法律规范实质性不相符合的认识和行动。侦查人员只有分析、研判这些错误,才能及时发现、修正并最大限度地避免侦查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侦查强制到案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很多,既包括法定措施,也包括法外措施,亟待加以规范。本文的探讨主要基于侦查强制到案措施而展开,尤其关注在刑事程序的初始阶段强制到案措施的启动和规范,期望减少侵犯人权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1.
立线侦查作为立案前的一种前置性侦查手段,在疑似命案侦查工作中发挥着其他侦查模式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疑似命案立线侦查工作中必须把握好几个环节:一是把握侦查行为合法性和证据转化环节;二是在警情研判评估后确定是否开展立线侦查;三是在相对秘密的前提下开展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秘密侦查性质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上我国学术界普遍从手段或措施的角度对秘密侦查予以认识。这种认识缺陷导致人们对秘密侦查“神秘化”,秘密侦查法治化状况极差。从诉讼法理上而言,秘密侦查的性质应为一种侦查行为和诉讼行为,它具有自身的特征,与强制侦查行为和技术侦查行为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论侦查秘密性原则与侦查公开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秘密性是侦查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侦查公开 ,即由大众对侦查机关日常的侦查活动进行常规性的各种监督措施 ,不具有可行性。侦查秘密性原则与增强侦查活动的透明度没有实质性的冲突。有效制约侦查权力、监督侦查活动的正确途径是对侦查行为进行司法控制。  相似文献   

14.
侦查僵局与侦查情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侦查情势理论要求侦查主体在侦查过程中正确、全面、发展地诠释和控制对侦查有意义的各种条件与状况 ;侦查主体未能正确地诠释侦查情势或未能根据侦查情势正确使用侦查方法是侦查僵局的成因 ;运用侦查情势理论 ,合理使用侦查方法 ,可以突破侦查僵局 ,实现侦查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侦查活动有其突出的策略性 ,欲实现侦查目的固然要求侦查行为必须遵循技术规则进行。但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权力的侦查行为 ,更应当受到法律规范的规制和调整。按照法治国家建设标准要求 ,在侦查程序的运行和侦查行为的实施方面 ,应当确立程序法定侦查原则。  相似文献   

16.
控制下交付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并在打击跨国、跨地区毒品犯罪中成效显著的侦查手段 ,具有合理性、隐蔽性、灵活性、可终止性等特征。法域间的侦查合作应以地位平等相互尊重为基础 ,法域间实施控制下交付手段应审慎进行并逐步简化程序 ,法域间的控制交付程序应与现行的个案协查相协调。我国当前使用控制下交付手段的工作重点是将区际合作与国际合作更好地结合起来 ,在国际反毒合作中积极发挥中国法域的整体效能 ,利用国际培训交流的机会提高缉毒人员的实战水平 ,争取国际社会对我国提供更多的项目和技术支持 ,并将控制下交付扩大使用于其他犯罪的侦查合作。  相似文献   

17.
法院对诱惑侦查案件是否存在犯意引诱的认定过于笼统、单一,根据被告人与诱惑侦查人员首次接触前、首次接触时、首次接触后三个阶段的行为表现,以及侦查机关的诱惑侦查行为方式和强度进行判断的方法,仍然是属于兼采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的判断方法.为更好地处理诱惑侦查问题,应借鉴证据的证明标准,将犯意引诱的具体认定标准分为直接标准和间接...  相似文献   

18.
侦查行为是否成立问题就是侦查行为事实评价问题,侦查行为成立必须具备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我国应该建立以宪法为龙头,以刑事诉讼法为基准,以相关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审前相关行为的司法控制体系,根据其刑事诉讼行为性质,建立和完善司法审查和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公安秘密侦查与人权保障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晖 《公安研究》2010,(2):45-51
随着犯罪方式的组织化、隐蔽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秘密侦查日益成为公安机关控制和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但秘密侦查的运用,也对公民的隐私权等合法权利构成侵犯,从而引发刑事诉讼领域犯罪控制与人权保护之间的冲突。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运用秘密侦查手段是转变犯罪控制模式的现实需要,是提高侦防效率的客观选择,符合法益权衡的法理基础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秘密侦查行为对刑事司法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对公民隐私权的威胁,对公民其他诉讼权利的侵犯,对刑事司法伦理的挑战等。因此必须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理念对秘密侦查行为进行法律规制。首先加强专门立法;其次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再次加强当事人权利保护,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在法律的规制下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20.
刘金祯 《前沿》2012,(20):61-62
新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辩护制度、强制措施以及侦查措施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调整,这必将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对这些新规定的梳理和分析,有利于更好的开展职务犯罪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