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状元糕”,是青浦区千年古镇金泽所产的传统风味小吃。有关“状元糕”的来历,据青浦淀山湖食品厂的徐巧林厂长介绍,“状元糕”一开始是叫“火灸糕”。在清朝同治年间,金泽镇上有爿前店后工场的“施万昌南货店”,店主挑选了本地优质梗稻谷碾成大米,再由伙计用石臼将其杵成米粉,随后按比例配置白糖、桂花、松子等辅料,  相似文献   

2.
湘江流域独特的自然、社会条件,对形成诸多水神奠定了基础。历史时期湘江流域水神祠庙所祀奉的神灵有湘妃等神话传说型,柳毅、杨泗等人物实体型和龙王、水府等普通大众型三类。各类水神也有一定的祭祀区,形成了湘水神祠主要以上游永州和下游长沙、岳州为中心的两大祭祀圈;洞庭湖神祠也多分布于沿湖的各州县。唐代以前,湘妃信仰居上;唐宋以后,洞庭湖神封号迭加。寻其原因当与湖泊水面扩大而致水旱灾害频发,以及显圣阴助官军有关。  相似文献   

3.
崇明糕是崇明岛著名的土特食品之一。随着长江隧桥的开通,崇明糕的名声也越来越响。  相似文献   

4.
<正>三、儿童食品多数食品都是以甜和有趣来吸引儿童购买。1.栗子糕。用米粉和栗子粉,蒸成软糕状。卖时用木模扣成小圆柱形,每次扣二十颗,糕上也可加豆沙、红果馅。后因扣模费事,就用刀铲在纸上加糖馅售卖。2.豌豆糕。售卖者肩挑单个圆桶,上盖白布,以豌豆粉和白面粉为原料蒸熟,另备木模,上刻有不同花纹,有大、小两种。先在花纹上撒白  相似文献   

5.
浩浩洞庭,巍巍南岳,湖湘大地,物华天宝,自古人文荟萃,山川灵秀,文明浇灌,在这块土地上孕育出了一朵文化的奇葩——湖湘文化。神农尝百草、舜帝南巡、湘妃泪竹、大禹治水……神奇瑰丽的神话与传说揭开了湖湘文化神秘而富有韵味的一页。至今留存在湖湘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安》2004,(20):46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上古神话中精卫与夸父、女娲与伏羲、嫦娥与后羿、黄帝与嫘祖嫫母、大禹与涂山氏以及湘妃、简狄、刑天等女神与男神形象的对比,可以看出女神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早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抗争和悲剧性。从上古神话中女神形象身上,不仅能看出女性在上古历史中的地位及其演变过程,同时还能预见出后世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障世界》2006,(9):11-11
梅花糕源于明朝,发展到清朝时成为江南最著名的小吃,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梅花糕其形如梅花,色泽诱人,故作品尝,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回味无穷,胜过宫廷御点。大加称赞,因其形如梅花,便赐名梅花糕,故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9.
王东 《今日上海》2010,(4):38-39
今年春节,金山区廊下镇中华村的富连观阿姨和村民们为西门子公司制作了1400份“莲湘糕”,而这些糕作为世界500强企业西门子公司为客户们专门定制的新年礼物,带着“一年更比一年高”的新春寓意走进了市区千家写字楼。据悉,这份礼物被送出之后,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西门子公司的负责人还专程打电话给富连观表示了谢意。  相似文献   

10.
在坚持抗战的艰苦岁月,西南联大的校长夫人、教授夫人为了维持生活,曾挎篮卖她们亲手制作的“定胜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下的许多诗篇中,有一些是由于咏某一产品的,起了广告的作用。(坚部集)载:五代时,湖南武陵的崔氏酒家,出售的佳酿味美香浓。一个姓张的道士路经此地,在酒Q饮酒后,赞不绝口,又乘着酒兴,在酒店门前题诗一首“武陵城里崔家酒,地上应无天上有。云游道人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他的即兴诗作,起了很好的广告作用,题诗后,“E是治者愈众”,生意兴隆。清道光年间,诗人杨静事作(都门杂咏一百首),)中(水晶糕)一首云:“绍兴品味制来高,江米桃仁软e膏。甘谈养牌疗胃弱,进场直买水晶糕。”把水晶糕的产地、制作原料、…  相似文献   

12.
黄裕 《今日上海》2010,(4):41-41
崇明糕,是崇明著名的土特食品之一,长久以来深受广大市区居民的喜爱。关于崇明糕的来历,有一说是旧时农民向灶神祈福的食品。古时的崇明中部地区常年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农户们一年到头收成甚微。有一年,一位北嫁到崇明岛的年轻媳妇按照江南娘家的习俗,动员四邻乡亲在年关到来之前,用糯米粉加糖、红枣、赤豆等辅料蒸成一种又糯又香又甜的点心来祭拜灶神。  相似文献   

13.
乔凤岐 《传承》2013,(9):98-100
重阳节起源于先秦时期,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摊煎饼等民俗文化,这些习俗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4.
跟在今年“首都十大道德模范”傅维的身后,200多名青少年昨天在孔庙恭敬地向长辈敬奉礼茶、重阳糕,表达对老人的尊重敬爱之情。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故乡地处福建西部,是有着千年文化的古城——汀州。小城很小,在我的记忆里从东走到西也就是半个来小时。一条窄窄的汀江水穿城而过,浅的江重的山再加上一个城,就让一座小小的县城活色生香起来。十三妹家的发糕"咩……胖……糕……,咩……胖……糕……"每天清晨,身材肥硕的十三妹骑着她的三轮板车,用销魂绵长的语调叫卖着她们家好吃的发糕。这叫声留在我的童年里,过了三十多年我也能清楚地记得当年的场景。  相似文献   

16.
乔凤岐 《传承》2013,(7):98-100
重阳节起源于先秦时期,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登高、插莱萸、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摊煎饼等民俗文化,这些习俗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具有浓厚的楚文化风采。黛玉的雅号为"潇湘妃子",她有湘妃"泪洒斑竹"的身影;黛玉有着屈原那样"苏世独立"的"诗魂";宝黛爱情是知音之爱,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互认作"知己",宝黛爱情是在思想、心灵和精神上产生共鸣的知音之爱。楚文化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重要文化源泉,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形象时应该是参考和借鉴了楚文化的精神和意蕴。楚文化风采彰显出林黛玉的气质美、诗性美和精神美!  相似文献   

18.
凌风 《民主与法制》2010,(20):32-33
滴入“一滴香”。清水变糕汤;有了“火锅飘香剂”,既麻又辣更出味……餐饮行业大量使用各种食品添加剂,在业内并非秘密。但广大消费者却常常被蒙在鼓里。  相似文献   

19.
《公安教育》2017,(3):78-78
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公安民警的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归属感,加强安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有效提升公安工作软实力,根据公安部有关规定,结合安徽公安工作实际。安徽省公安厅政治部起草制订了《安徽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荣誉仪式规范试行)漩以下简糕规范》),并于近日正式下发实施。  相似文献   

20.
尸.,尸。,下刀』二卜当共和国于2001八戊伙衣人公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年12月10日在北京签署的忌或暴糕 批准司法部部长张福森代表中华人民 亩」卜业知曰户,柳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