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思想成果,是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形态.以往在理论研究中存在一种倾向,离开生态文明来研究人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唯物史观认为,生态环境既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前提.只有在生态文明中考察和思考人和社会的发展,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人的发展中推进社会全面发展,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问题,真正实现人和社会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观的内涵及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积极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路、对策,有利于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新世纪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建设的整体布局,是基于对国外工业文明和国内工业化进程的深刻反思和科学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任务,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共融。  相似文献   

5.
王伟  黄友牛 《学习月刊》2009,(20):46-47
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其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就必须分析研究人与自然发展的关系。只有对两者相互关系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才能进一步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从而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冬洁 《实践》2013,(10):19-19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为了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十八大提出四项任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那么,建设生态文明有哪些重要性呢?第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为此,  相似文献   

7.
【摘要】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生态文明看作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关乎人类生存,是人类和其他文明的基础。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界起着基础性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消极被动的,人在追求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生态文明的支撑。因此,需要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通过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生态制度体系的确立,坚持低碳、节能、环保,让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成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8,(2):8-8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首先是一种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文明形态,也是一种让人普遍感到幸福的文明形态,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论人的文明     
文明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研究人的文明,对于促进文明进程,提高文明程度,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的文明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它与人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并且在人的自然属性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得到体现。人的文明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种力量、各个方面的整体配合和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试论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崭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改造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发展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社会应该包括三个重要特征,即全民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当前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应从三方面入手,即加强生态知识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保证生态制度供给,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试论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崭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改造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发展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社会应该包括三个重要特征,即全民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当前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应从三方面入手,即加强生态知识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保证生态制度供给,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静 《世纪桥》2012,(3):145-146
生态文明观念薄弱是制约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因。如何在毕节试验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是毕节试验区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毕节试验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出是有客观依据的 ,它是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社会进步的一般趋势 ;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 ;必须积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李宏伟 《前线》2013,(1):22-25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拘战略高度,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克志 《当代贵州》2011,(21):20-21
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与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不是要回到原生态状态,而是在现代化进程中选择更先进的生产方式,通过更科学的制度安排,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乐玫 《党史文苑》2004,(12):70-71
本文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旨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解读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汉忠 《唯实》2009,(5):33-35
生态文明不仅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为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解读路径,由此可以领略到马克思主义(经典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谷红  胡遥虹 《求实》2008,(2):59-61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为建设生态江西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源泉,对建设生态江西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为此,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创建生态城镇;完善生态江西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人的本质内在的包含着人的自然本质、人的社会本质和人的思维本质,相应的,人的全面发展也应从这三个角度来理解。从人的自然本质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劳动能力和素质的极大提高;从人的社会本质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和完善;从人的思维本质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思维在崇高理想和目标指引下的不断开拓和创新。在建设全面和谐的小康社会、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只有深刻揭示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才能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20.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