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为有你     
李小波 《中国减灾》2012,(6X):43-43
<正>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的家乡彭州市小鱼洞镇大楠村受到严重损毁。而后,我以一名"一村两大"志愿者的身份回到了家乡,参与了灾后重建工作。地震是灾难,也是机遇。它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的家乡。我从学生到一名志愿者,从学  相似文献   

2.
正清明节前,笔者来到台胞沈高彪先生在莼湖街道栖凤村的家中。他正在卧室书桌边静心练习书法,"万象更新"四个大字映入笔者眼帘。沈高彪见有客人到访,便收起笔墨,缓缓摘下眼镜。"以前我都是在清明前回乡祭祖,今年春节之后我就回来了,而且还买墓地,打算在这里落叶归根。"沈高彪对笔者说。据了解,今年清明节,远在台湾的奉化人,有些选择网上祭祖,有些则陆续回到家乡,亲临先人墓地祭扫。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路途遥远阻隔不了他们思乡情愫,  相似文献   

3.
回乡的路     
在外两年,总是对家乡的一切牵肠挂肚。回想家乡的一花一草,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是回乡的那条路,一条永远刻着两道辙印的泥土路,弯弯曲曲地爬向村外的田野之中。我的家乡坐落在河北省南部,是一个贫困农村,距离我现在工作的地方有千里之遥。我回乡时,坐车到镇上,公路就到了尽头,余下的便是那蜿蜒曲折的10多里泥土路,难得有车可搭乘,往往要走上一个半小时。每每想到要回乡时,心里总是有一种抹不去的愁绪,其实还是怕走那段泥土路。今年五月,单位批准了我半个月的探亲假。思乡心切的我兴奋地拨通家里的电话,想第一时间告诉我的家人。电话是父亲接的,…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22)
正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伴随旧时代落幕的,是成千上万名国民党官兵背井离乡,一去就是30年、40年,甚至永远。这些在台湾人被称为"荣民"、在大陆被称为"台湾老兵"的群体,除忍受思乡思亲的痛苦外,其中的很多人还要忍受生活之苦,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的爱情。李旭华是其中的一员。直到1992年,时隔43年,李旭华才重新踏上家乡的土地。如果他不是在回乡探亲的过程中遇到张泽进,那么他人生可能  相似文献   

5.
铁子探亲就要回来了,同寝室的哥几个甭提多高兴了。每年一次的探亲假对于思乡心切的我们来说,尤为珍贵,所以无论谁回家都带回好多的家乡特产,大家有福同享。而每到队友回来这一天,队里就如同过节一样充满欢声笑语,吃是次要的,感受天南海北的乡土气息聊慰思乡心绪才是真的,仿佛自己也回了趟家一样。当铁子真的被盼回来时,我们却失望了。铁子把重重的一个包锁在了柜子里,而且每天都不去食堂吃饭,等大家都去吃饭后,自己一个人偷偷地躲在寝室里吃。气得哥几个背后都说他差劲,表面上也渐渐疏远了他。有一天,铁子出去执行任务,哥几…  相似文献   

6.
壮家有戏     
黄数情 《当代广西》2013,(17):54-54
在我的眼里,壮戏是一幅画,勾勒出家乡的青瓦村落和田园阡陌;在我心中,壮戏是一首诗,吟诵人世间的前世今生和爱恨情仇……小时候,每逢新年,母亲都会牵着我的小手,到十里外的外婆家去看壮戏。虽然对上演的戏情并不了解,但对看戏时的热闹场景却记忆深刻:村里戏台上,鼓乐齐鸣,歌声四起",帝王将相"粉墨登场;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掌声阵阵,欢笑连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因外出求学、工作,与家乡的壮戏接触少了,这份记忆便慢慢地淡出了我的脑海。  相似文献   

7.
彝家说媒     
<正>每次回到久别的家乡的时候,最让我久品不厌的就是家乡那一幅幅风情文化。家乡彝人在长期与大自然顽强的抗争中,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习俗文化。其中"彝家说媒"就似彝家一壶醇香的老酒。家乡彝家男女青年们谈情说爱大多在打歌场里,当一对对男女青年相识相恋后,小伙子家就会主动请寨子里一  相似文献   

8.
台胞回乡结良缘年届七十的永城籍台胞赵先凯先生,早年离家,在台几十年。近年来,他数次回乡探亲,家乡的建设成就和巨大变化,更加深了老人的思乡情怀。今年春节前夕,老人把未婚的儿子赵名带回家乡。山亲水亲人更亲,赵名一踏上故土,便深切地感受到家乡的温暖。热心的...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6,(23)
正经济强劲,且有着很多美名的博罗,在全国的知名度却有点弱,一位台湾大艺术家说,"世界很大很热闹,我的博罗,又小又安静",的确,如果有一个梦乡让人牵挂,那一定是博罗如果有一个梦乡让人牵挂,那一定是博罗。博罗,在广东,在惠州。虽然与我的家乡茂名有些距离,但我在上海的朋友,大多会有第一反应:"哦,回家乡了。"它当然不是我的家乡,甚至之前也从来没有进过我的耳朵、我的眼睛。博罗,位置比我的家乡茂名位置好多了,距离广州和深圳两大机场都在两小时车程左右,是东莞的近邻。而且它的经济不差,十多年前,就进入了全国百强县。  相似文献   

10.
荷叶     
<正>荷叶,家乡随处可见。我常常站在田间地头,池塘边上,观看一片片绿色的荷叶。很普通,很普通的荷叶,却让我魂牵梦萦。家乡——"莲藕之乡",到处都是荷塘,那婀娜多姿的荷叶与稻田、乡间小路和民房组成一道道绚丽的风景。那荷叶的浅绿、淡绿、深绿,荷塘里水的晶亮,在我心中闪烁出一抹抹美丽的光彩。穿过一湾稻田,大片绿色的荷叶,绿得叫我想把她们吞进记忆里,真正印证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负责编辑《为了人民的嘱托》一书的几位同志来汉找我,诚邀我为这本书作序。我想大概因为我是仙桃人,又从事人大工作多年的缘故吧!得知这样一本纪念仙桃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三十周年的文集即将问世,我感到由衷的高兴。离开家乡多年,心里一直挂念着家乡的发展,惦记着家乡人大工作的进程。出于这份感情,想到基层人大工作者的艰辛,只得"恭敬不如从命"了。  相似文献   

12.
高峰岗 《春秋》2014,(6):57-59
正周末电视上,有一档音乐访谈节目。乔羽先生回忆当年为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作词的经过。电视里,乔老爷用可爱的乡音绘声绘色地讲着:当年他如何由驻地旁的河,想到了家乡的河,又如何由他家乡的河想到了祖国许多地方的河。随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优美的旋律,随着老爷子的讲述,不知不觉中我想起了家乡那梦幻般的一方水。说到家乡的水,所以用了个"方"字,是由于实在想不出更恰当的形容词。我的老家冶源,地处沂蒙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1)
<正>"我们家一直是住在眷村中的。我出生之前,眷村已经被改建得不错了。我对那里面的老邻居最为深刻的一个印象就是,老人们平时交谈中说的那些话,我大都听不懂。父亲告诉我,那些南腔北调都是老兵们从各自在大陆的家乡带来岛内的乡音。"邴劭玮,来自台湾新北,现在是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一名本科生。邴劭玮的父亲已经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家乡好多俗语都没弄懂。如某家的孩子偷了邻居的东西,邻居上门投诉"管教一下孩子",却遭到白眼或怒骂。邻居便说:"算我多嘴,我是牵羊子咬了你  相似文献   

15.
夏平  徐丽萍 《公民导刊》2013,(3):60-60,F0003
"我能当选市人大代表,是家乡领导和广大农民工兄弟对我的信任,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虽然我的企业在新疆发展,但我时刻牵挂家乡的父老乡亲,并竭尽全力支持家乡的各项事业发展。"朴实的言语道出了魏宗平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的赤子之心。艰苦创业情深志坚"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从没有灰心过,相反,经受的一切磨难却成了我源源不断的动力。"魏宗平的脸上总是充满了信心和自豪。时间追溯到1988年,十四岁的魏宗平开始外出打工,在小煤窑挖过煤,在饭店当过服务生,在建筑工地做过小工……他不管干什  相似文献   

16.
<正>"是洪湖这方水土滋养了我,它给了我智慧和力量,也给了我责任与担当,我想带着我的家乡父老共同致富。"赵道华湖北华贵食品集团、浙江安心木业有限公司、苏州高扬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九三学社社员。赵道华有个梦想,就是要让家乡的土地长"黄金"。这个梦,他做了将近30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学毕业的赵道华返回家乡洪湖,他种过  相似文献   

17.
正我和周竹琴素昧平生,只知道她是一个学校的语文老师。那学校是我家乡一所著名的中学,家乡的莘莘学子都以考上那所中学为荣。那个学校的语文老师除了她,我认识的还有几位。所谓桃李满天下,在与那所学校里生长过的桃李们偶尔相处时,我也总能感觉到他(她)们对自己老师特有的一种崇敬和热爱。"你们高考后就离开了,留下老师还在校园里。我常常会在傍晚或晚自习走到你们待过的高三教学楼前,那里一切依旧。"这是周竹琴在散文《你们走了以  相似文献   

18.
"选民投给我的每一票都是对我的鼓舞和信任,我要在人大代表这个平台发挥所长,为家乡和选民带来实绩,对得起民众投给我的选票。"章利民,年仅十几岁便走出大山闯荡商海的传奇人物,2009年应家乡召唤从台湾回青田投资,2011年当选青田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4月,根据领导的安排,由我陪同二位国际友人赴四川阿坝州藏族聚居区进行考察。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也就是在我读小学时候,学唱了许多儿童歌曲,其中一首反映藏族儿童的歌曲令我记忆犹新:"我是雅鲁藏布江边的小卓玛,带着红领巾,骑上小红马,我放声歌唱社会主义祖国,歌声飞过天边的彩霞……;彩霞呀美丽的彩霞,连接着北京和拉萨,金色的太阳照耀着边疆,我们在阳光下幸福地长大……"当年孩提时代欢唱儿歌萌生的"藏族情结",如今终有机会到藏区  相似文献   

20.
<正>池鱼之困,物价上涨凸显底层百姓困境22岁的小张是台州人,今年刚刚从杭州一所本科院校毕业。父母在家乡为他安排好了工作,希望他学成回家,但小张却有着自己的打算。"在杭州生活了四年,对这里有了感情。杭州有着家乡不能比拟的机遇和挑战,我很希望留在这个大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