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正> 西湖湖底隧道这条贯通南北的湖底隧道,是杭州市政府为改变环西湖特别是湖滨路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状况,采取的一项措施。西湖历史上有过几次大规模的疏浚,其中最著名也是最有成效的是白居易和苏东坡主政杭州时组织的两次疏竣。但是在当时说  相似文献   

2.
<正> 前两年“撞了白撞”风行一时,曾偶然在电视上看到过相关的讨论,有位学者指出,在行人和汽车的两难困境中理想的模型就是汽车道和人行道在不同层面完全错开。那时他没想到他的理想模型会出现在西湖的湖滨路一带:湖底造隧道开汽  相似文献   

3.
<正> 开挖地下隧道以解城市交通效能日益低下,是一场壮阔的城市交通网络革命。而开挖湖底隧道,象是近两年国内好几个城市不约而同约好了似的。南京玄武湖隧道挖了近一年,预计,今年5月1  相似文献   

4.
湖光水韵     
张冰辉 《当代广西》2012,(16):57-57
湖是大地的眼睛。一座城市,倘若城中有湖,便如明眸善睐的少女,会让人遐思绵绵,印象深刻。远的不说,就说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哪一处不让人誉为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1990年盛夏,我从古城长沙移居绿城南宁。南宁城中的南湖是有名的景致,堪称南宁的一颗明珠。湖上连接南宁"绿色长廊"民族大道的南湖大桥,便捷了两岸的交通。每到节庆日,桥两边的人行道上摆满艳丽的鲜花,阳光下,鲜花在和风中摇曳,妩媚娇艳。2010年,湖底修了一条隧道,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东部”的杭州有一个“西湖”。与之对应的是,在中国“西部”的成都有一个“东湖”。东湖,是上个世纪成都人开掘的人工湖,六七十年代湖里有鱼,泳者弄水戏浪,悠然徜徉。以后东湖被污染,像被遗弃的宠物,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出,以至后来出生的成都人几乎不知有东湖。忽如一夜春风来,东湖明镜依列开。湖水又清了,岸芷又蓝了。杨柳又舞春风,海棠再迎游人;来了紫燕,来了黄雀,来了红嘴玉……鱼翔湖底,锦鳞游泳,昼沐暖日,夜浴兰香……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若把东湖比翡翠,韶华润物岂天成。两年前来了一个华润置地(成都)公司,拭去…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9,(2):15-15
2009年2月6日,曾经是郑州“大水缸”的郑州西流湖湖底已经完全干涸,不少大人和孩子在湖底捡拾湖螺。今年以来,河南遭受自1951年来最大旱情,受旱面积达到63.1%。  相似文献   

7.
2005年3月22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张正春在北京游览期间,偶然目睹了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这一“宏伟工程”。据后来记者目击:机器将干枯的湖底土层翻起,再压平。工人把6米宽、50米长的大卷白色防渗膜展开后铺在湖底,再覆盖上50厘米厚的土层,然后用水泥将防渗膜与驳岸砌死。张教授认为,对圆明园的天然湖底进行如此严密的全部防渗处理,无异于为圆明园“掘墓”。而圆明园管理处的解释是:圆明园长期严重缺水,此举是为了防渗,使湖水“绿水长流”。此事件经媒体披露后,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媒体披露,这个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的耗…  相似文献   

8.
官窑风采今依旧高正华阳春三月的西子湖畔,东风和煦,桃红柳绿。旅行车载着杭州科技二支部的20位同志,行驶在玉皇山路上。沿西湖南侧,穿过“深挖洞”时人工开挖的四号隧道,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朱檐黛瓦的南宋式建筑,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时代潮》2003,(21)
秋瑾参选“西湖佳人”引发争议 今年西湖博览会闭幕式文艺晚会上将有个大型歌舞节目《西湖歌舞》(暂定名),其主角是历史上与西湖有关的十位女子。为此主办单位向社会征集西湖十佳人,有人推举秋瑾作为候选人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西湖"申遗",有如中国"申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1987年,就有专家提议西湖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1999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宣布为西湖"申遗"。新世纪以来,西湖的保护和发展进入新阶段。连续实施七年的西湖综保工程相继取得明显成效,湖面由过去的5.6平方公里扩展到6.5平方公里,恢复了历史上西湖的原貌。  相似文献   

11.
苏瑗 《政策瞭望》2009,(8):56-56
杭州西湖有甲天下之美,有一首诗是这样赞美的:"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诗中的"岳于"指的是岳飞和于谦,意思是说,因为在西湖埋葬了这两位英雄,西湖才显得如此美。可见,人的美名是可以与美景永存的。  相似文献   

12.
西湖游船,与西湖的秀丽景色相协调,与西湖融为一体,成为西湖景色不可或缺的部分,形成了鲜明的西湖特色。乘船游赏西湖的湖光山色始于唐朝。“碧波泛彩舟,湖光入画船”,游船与西湖一起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唐时的  相似文献   

13.
闻武  萧怡  天才 《今日浙江》2011,(13):56-57
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唯一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比肩这些湖泊类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文化景观突出承载西湖自然山水、  相似文献   

14.
魏萌萌 《前沿》2014,(1):239-240
惠州西湖在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颍州西湖齐名,"海内奇观称西湖者三,惠阳其一也"[1]116。宋代开始,西湖一直承担着当地文人雅士游乐之所的功能,后来经过不断地开发,湖中亭台林立,湖边书院云集。本文拟透过西湖在地方社会中角色扮演的角度,探讨惠州西湖作为一处山水景观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另眼看西湖     
生在杭州,长在杭州,对杭州的西湖特别有感情。西湖之美,天下惊艳。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雨雪雾,西湖永远是那么的清纯清丽。  相似文献   

16.
金利权 《今日浙江》2003,(20):44-45
西湖之所以能够成为杭州的“明珠”,与历代对西湖的整治和疏浚是密不可分的。据史料记载,自唐至清,西湖较为重要的疏浚就有20多次,至今为人们熟知的有两次,即白居易和苏东坡所为,那也是因为白堤和苏堤至今还惠及杭州市民。其实,与白、苏可以相提并论的还有一个人,就是明朝杭州郡守杨孟瑛,杨氏整治和疏浚西湖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西湖申遗成功,获得世界遗产称号,是荣誉,是骄傲,更是义务和担当,意味着杭州人保护西湖的责任更重。2011年6月24日晚北京时间11点55分,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  相似文献   

18.
夏日里,荷风送香,又到了绿池赏荷的好时节。西湖荷花别样红杭州西湖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赏荷名地,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诗赞誉西湖荷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到盛夏时节,西湖便成了荷花世界,在湖面_L到处可欣定至u那红荷灼灼、〔l荷皎皎、粉荷盈盈的神韵,放眼四望西湖,碧似青天,灿若云锦,阵阵馨香,令人陶醉。曲院风荷为著名的西湖八景之一,每到炎夏酷暑,是人们贪荷消夏的最好去处。荷开东湖碧波中武汉东湖水面辽阔,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万朵荷花竞相怒放,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壮观的巨幅返乡图。"红白莲花共玉瓶…  相似文献   

19.
鲍锋 《今日海南》2013,(7):28-28
西湖于2011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并已建成5A级风景名胜区。早在10年前,杭州市政府就断然决定:免除西湖门票,24小时向公众开放。被列为世界遗产后,这一规定不变。上次游杭州西湖是30年前的事。不久前借在浙江开会的机会,响应杭州市政府大力推广、普及绿色出行的号召,骑自行车重游西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人生一大乐事。  相似文献   

20.
西湖故事     
西湖的变迁处处浓缩着时代的印记。自然的赐予让它得天独厚,可西湖再美,若没美人美事,没有历史和传说,它也是不完美的。只要喝茶,便会想到杭州,想到西湖龙井。龙井茶太有名,简直成了一个符号。一如桂林的山水,山山水水哪里都有,惟桂林的山水,其城在山环水绕之间,那是它处无法比的。杭州虽有西湖,堪称山水的城市,却也要略逊一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