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行政机关之间权限争议现象的大量存在导致行政系统内部纠纷不断,影响行政机关的威信和行政相对人的权益。目前,由于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解决渠道,这些争议难以及时有效的解决。我们有必要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完善行政系统内部的权限争议解决机制、拓展现有行政诉讼制度的运作空间和构建机关诉讼制度等,将行政机关之间的权限争议纳入法律规制的渠道。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裁决制度存在合宪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行政裁决制度的存在符合现代法治原则,不违反我国宪法有关权力分工的规定,保障了公民宪法上的诉讼权利。我国立法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争议解决制度时,应当给予行政裁决制度合理的发展空间,使行政裁决成为和谐社会中重要的争议解决制度之一。  相似文献   

3.
行政复议作为一项与行政诉讼相衔接的用以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制度,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行政复议同行政诉讼都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主要手段。两者如何衔接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根据争议解决的方式和效力不同,可将行政争议解决途径分为诉讼和非诉讼解决途径,但是目前这两种途径都存在弊端,因此扩大救济途径很有必要。法国调解专员制度是专门针对违法和不良的行政管理活动而设立的一种制度。研究法国行政调解专员制度并分析其优劣性,对我国在ADR机制中引入行政调解专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行政争议作为行政诉讼制度的核心概念,是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根本不同之处,如何界定与判定行政争议则是行政诉讼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行政争议是行政主体在行使公权力过程中与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依据公法可以解决的争议.判断某一争议是否为行政争议,应当把握主体、公权力、权利义务的特殊性、公共利益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节约时间,增加效率,同时为解决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交织所带来的困境,在我国应该设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但值得注意的是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并不是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简单套用,必须在对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交织情况进行类型化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它的受案范围,并且将其与现实制度衔接,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才能成为实用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军事行政争议纳入诉讼范围之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行政诉讼是国家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军事行政争议是现实存在的,而我国现行的争议解决机制却存在严重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解决争议,对部队建设和保护军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所以,军事行政诉讼的确立作为现行争议解决机制的必要补充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8.
行政复议委员会:行政复议困局的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复议作为一种解决行政争议的救济途径,其公信力问题在实践中陷入了困境.行政复议委员会审议机制的尝试,使行政复议制度得以重生,成为行政复议体制与机制改革的突破口,行政复议将发挥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9.
蕴涵平等、民主、自由和契约理念的和解制度在拆迁补偿争议解决机制中的引入,对于有效化解拆迁矛盾和纠纷,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拆迁补偿争议和解制度之有效运行尚面临行政价值观念错位、行政和解体系和制度缺失、拆迁补偿争议和解自身制度不完善、房屋拆迁制度设计不合理、相关配套制度滞后等诸多困境。为此,应在转变行政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使我国拆迁补偿争议和解走出困境,有效运行。特别是要制定《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法》,改革完善房屋拆迁制度。  相似文献   

10.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8条以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代替旧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行政裁决,定性不清,中立性欠缺。以域外征收补偿争议解决机制为鉴,结合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已有机制,房屋征收立法应构建以行政裁决性质的房屋征收补偿争议行政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军事行政诉讼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军事行政诉讼主要解决军人、军事单位与军事机关之间的行政争议。国防国家行为和具体军事行政行为外延的确定使军事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成为可能。军事行政行为属于实质意义上的行政,既包括内部行政行为,也包括外部行政行为。军事行政诉讼制度是实现军事行政法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行政合同理论与立法上的滞后给行政合同的实践造成了很大困难,文章就明确行政合同的界定、分清行政合同发生的原因、提出解决行政合同争议的途径、并为行政合同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各有局限性,任何一种诉讼程序都难以理想地解决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法律的困惑和现实的困境促使我们寻求新的纠纷解决模式,我们所探求的路径必须着眼于纠纷的解决,并在现有的制度模式下实现效率最大化。解决审判结果冲突的最佳方案莫过于将两种审判统一于一个审判程序之中。因此,要妥善解决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探索解决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的程序整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虽有“仲裁”之名,但实为“行政裁决”。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对解决劳动争议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劳动仲裁是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法定程序,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随着劳动争议内容的复杂化,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弊端已逐渐凸显出来,不利于及时、公正地处理劳动争议。笔者对劳动争议仲裁加以定性,并对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加以完善,从而促使劳动争议的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5.
群体劳动争议因其争议主体的集体性和组织性、争议内容的多元性和争议手段的集体对抗性而内在地需要工会作为劳方代表参与争议解决。然而,在行政主导的争议处理机制下,忽视了规范化的制度建设,工会的角色定位不明晰,再加上工会自身存在较大缺陷,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与群体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不衔接,造成了工会难以参与群体劳动争议处理的困境。因此,需要完善相关制度,确立三方机制的处理方式,明确工会在群体劳动争议处理中的法律地位,制定工会参与的具体形式、条件和程序,克服工会自身缺陷,构建群体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与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对接制度。  相似文献   

16.
新近因行政复议制度改革与行政诉讼法修改,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间的关系复杂化。二者关系的基点,是行政复议的定位,特别是作为监督制度还是争议解决制度。在把行政复议作为解决行政争议的情况下,需要解决二者有无主次之分、有无衔接之必要,复议后被告确定需要做大调整,复议前置需要做小的变动。  相似文献   

17.
不动产登记交叉问题是指在涉及不动产登记行为的诉讼中,同时存在需要解决的行政、民事争议,两种争议的法律事实之间相互联系,争议的处理结果之间相互影响。在审判实践中,如何有效处理不动产登记诉讼中的行民交叉问题一直是一个棘手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类问题的解决可采取民事诉讼一元制的处理模式,即通过构建民事诉讼一元制模式的受理制度、证据审查制度以及相关的登记制度等,为实践中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前着力开展的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还面临着认识不清的困境,有必要探究其内在逻辑以明晰其面目。理论依据要解决“为何做”的问题,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因应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具有深层次的实质法治、国家治理、检察功能、能动检察的动因和需求。制度定位实际是解决“为何能做”的问题,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依托行政诉讼监督开展,是行政检察职责的组成部分,属于工作机制层面的安排。实践完善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实践中已形成类型化的化解模式,还要探索和创新化解范围和方式,以期尽早实现规范化、定型化。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复议制度是与行政诉讼制度并行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随着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与之配套的行政复议法修订工作也应列入议程。在修订过程中,应当以加大复议纠错力度、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作为解决行政争议主渠道的作用为目标定位,以坚持行政复议的行政性、便利性、前置性、主动性为基本要求,同时在与行政诉讼的衔接上体现司法审查对行政复议决定的司法谦抑。具体的修改内容可包括:拓宽行政复议受案范围;完善复议审查重点,一次性回应申请人实质诉求;赋予复议机关更大的暂缓执行原行政行为的决定权;扩大复议调解的范围;坚持复议机关作被告监督机制,确保修法相统一;坚持司法审查行政复议决定的“卷宗审查主义”;赋予复议机关更大的复议变更权,着眼于一次性解决行政争议。  相似文献   

20.
土地行政纠纷是行政争议中的难点和重点,能否妥善化解土地行政争议直接关系到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作为解决土地行政争议的法定渠道之一,土地行政复议因其灵活、便捷、经济、高效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集中反映我国行政复议整体现状的一面镜子。土地行政复议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功能定位不清、受案范围狭窄和问责制度不健全,对此,我国应当打造土地行政复议的龙头地位,明确"以化解争议为主,附带实现权利救济和自我纠错"的功能定位,同时拓宽受案范围,规范问责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