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康》2016,(28)
正天津从2011年开始成为中国GDP超过万亿的城市之一。数据显示,天津的GDP在2016年前三季度已经超过万亿。其中,滨海新区是GDP增长最快的区域,增长率达10.7%。在经济新常态下,天津GDP增长速度要保持,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仍需改进。天津,简称津,是最靠近首都的直辖市,却有着与北京不一样的风采。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即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  相似文献   

2.
天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的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从那时起.它就成为南北漕运的主要通道。至20世纪初叶.天津已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城市和重要的海陆空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3.
王辉  魏农建 《青年论坛》2009,(2):124-126
本文基于对上海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实地调研,探讨了仓城漕运文化的商业化思路。仓城漕运文化的商业化应基于其独特的文化蕴涵,通过对仓城地区漕运文化氛围的整体性营造、创新性地设计漕运文化产品与服务,以及战略性地打造漕运文化产业链和历史文化产业集群,来有效地实现商业化。漕运文化商业化将给仓城地区的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方城市名称中字带水偏旁的不多,天津简称“津”或“沽”,处于“九河下哨”,紧邻渤海湾,境内到处都是湿地,号称“七十二沽”,自有历史记载以来是一个水量充沛的富饶之地,闻名的“小站稻”以及当年发达的漕运、码头足以证明。  相似文献   

5.
<正>天津的旅游资源特点鲜明,汇集了因漕运而北上的天津妈祖文化,以清末民初华洋杂处、中西合璧的特色文化,以老城为根基的民俗文化,以儒学和近代启蒙教育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以佛、道、基督、伊斯兰教为主的宗教文化以及滨海工业旅游文化等。文化是魂,特色是根,没有文  相似文献   

6.
天津的女子喜欢红色的衣饰,据说是因为受了妈祖的影响,在民间传说中,天后娘娘从小到大几乎都是穿着红色衣饰。成神后,在海上搭救遇难的人时,也是身着红衣,或化成红色大鸟,或抛下一根红绳。在天津建城600年的历史中,妈祖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与这个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先有娘娘宫,后有后有天津卫至今,天津民间仍然流传着“先有娘娘宫,后有后有天津卫”的说法。妈祖,原本为闽、粤一带民间信仰的神灵,之所以传到天津,这要归于漕运的原因。金朝灭辽后,将都城迁至燕京(今北京),并改燕京为中都,几十万居民及庞大的政府机构、驻军所需…  相似文献   

7.
武汉大码头     
董玉梅 《传承》2009,(21):49-52
漕运与淮盐武汉的码头兴盛就是从漕运和淮盐开始的。什么是漕运?现代人也许不太懂。漕运是和漕粮联系在一起的。漕粮,简而言之,就是由水路运往京师供官军食用的粮食;漕运,自然就是运输漕  相似文献   

8.
天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400多年前的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从那时起,它就成为南北漕运的主要通道。至 20世纪初叶,天津已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城市和重要的海陆空交通枢纽。 处海河下游,扼京畿要冲,天津因此被称作“津门”。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英法联军、八国联军都是以打开“津门”作为他们进攻首都的开端。“津门”洞开,成为清王朝由妄自尊大到崇洋媚外的转折点。 天津市市长李盛霖说:“在天津的历史上铭刻着列强炮舰政策的骄横和闭关锁国的愚蠢。而今的津门则是由我们自己打开的,并从此迎接人类经济发展的新浪潮与全球化。…  相似文献   

9.
正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在25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为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淮安处于京杭大运河的中节点,历史上漕运总督部院长期驻节于此,是名副其实的漕运之都,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是展现大运河文化最为集中、运河遗存保留最完整的区域。2020年12月30日,淮安大运河文化带经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批复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相似文献   

10.
吴士勇 《求索》2012,(11):79-81
王竑是明代清官和能臣的代表,其主要政治事迹体现在午门捶奸与总督漕运上。土木堡之变后,王竑于午门率众捶杀马顺等人,打破了王振专权以来群臣齐喑局面,奠定了其日后政治生涯的基础。不过,诸史籍记述此事,细节不同之处应予考订。面对正统十三年的黄河大决口与次年军事危机引发的生民及漕运难题,王竑全力赈灾,救民百万,千方百计提高漕运效率。虽治理河道建树欠丰,但已不妨其朝野上下的齐声赞誉。  相似文献   

11.
今日杨柳青     
天津市西青区原名杨柳青。杨 柳青地名如画,杨柳青人爱画,杨柳青年画驰名天下;杨柳青地名迎客,杨柳青人好客,今天杨柳青的农民别墅里住着黄发蓝眼的朋友们。 “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因为杨柳青的漕运比天津兴起得更早,因此。“吉光片羽皆珍宝,丹青点染尽霞辉”的“华北第一民宅”盖在了这里。以武功唤醒“昏睡百年”的国人的大侠霍元甲也葬在了这里。杨柳青更有一支勇敢的商帮,在闭关锁国的年代里,闯到新疆更西处,开展边贸…… 今天,天津市西青区继承了这片土地上的光荣。 2000年,西青区按照天津市委“乘势而上,开拓…  相似文献   

12.
三岔河口     
<正>天津城,因水与漕运而诞生,其历史可回溯至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而南运河、北运河与海河的交会处,即老天津人口中的三岔口,史称"三岔河口"。天津旧名直沽,是转运漕粮、南货北调及江南各地商船沿河运送物资的重要集散地。明代诗人曾这样形容当时的三岔口:"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漕船除了运粮外,也会装运吴越地区的生活物资,发挥南北各地商品交流的作用,如:"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一日粮船到直沽,吴罂越布满街衢。"诗中详实地描绘了旧日三岔河口繁荣忙碌的景象与不同的货流。  相似文献   

13.
家庭问题社区干预民间组织大有作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天津"家庭问题社区干预实验项目"协办的"民间组织与家庭问题社区干预"专家研讨会,2002年3月2日在天津市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共有30余人,分别来自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地.  相似文献   

14.
段伟 《人民论坛》2023,(21):110-112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粮食储备,设置了从中央到地方功能各异的仓储。粮食运输以水运最为便捷、价廉,故大开运河,整修内河航运,在河道沿线设置大量漕仓。粮食生产和保存都有一定的周期,所以漕运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有一定的数额。为保障漕运,隋唐以来政府非常重视河道治理,成本越来越高。晚清因黄河泛滥,运河阻塞,河道治理成本太高,导致运河漕运无法实施,粮食运输方式随之发生了改变,海运和铁路运输逐渐取代了运河漕运,仓储设置也由此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清代中叶以后,社会经济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严重的是漕运和盐务中的问题。漕运关系到清朝统治者和旗民的俸饷食米问题,盐法关系到清政府的国课问题,因此引起统治阶级的重视,也引起关心国计民生的知识分子的忧虑。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07,(9)
2004年,天津人轰轰烈烈地纪念了自己城市的600岁生日。研究天津历史的专家告诉人们:天津人的确是有怀旧资本的。在中国历史的初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这里留下遗迹;建安年间,曹操下令开凿出了海河水系,由天津入海;元朝初建,海运开通,得名海津镇,为天津商业北方重镇地位垫上最后一块砖;明朝永乐初年,燕王朱棣挥刀进京,赐此地"天津"之名,意为天子渡河之地;明清时代,天下财富聚之能来分之能去;近现代史,无数个第一标示着辉煌显赫。  相似文献   

17.
文玉 《中国减灾》2009,(9):48-49
天津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加之又是永定河、南运河、北运河、大清河、大运河五河交汇之处,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过水灾.历数天津历史上有记载的七十多次水灾,最为严重的要数1917年、1939年和1963年3次波及整个天津的大水灾.  相似文献   

18.
在万兴街甚至南开区,知道董怀启这个人的真不少。他从1978年来天津做建筑小工起,对天津的建设发展付出了辛勤劳动和汗水,目睹了天津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他把自己融入了天津这个大家庭,把天津视为第二故乡,他热爱天津,为天津更好更快地发展尽着责任,贡献着力量。  相似文献   

19.
陈亚楠  董贺 《人民论坛》2014,(11):230-231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推进,三地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也成为推动三地经济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动力,文章从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经济发展阶段入手,通过对比三地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结合三地一体化发展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三地文化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天津在五四运动中虽不是全国斗争的重心,但它以自己独有的特点,对全国运动起了重大推动和影响作用.五四运动在天津产生了周恩来、马骏、于方舟、郭隆真、邓颖超等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青年先进分子.他们在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和争论中,坚定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在天津播下革命火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