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陈敏华狭小的办公室里,一把窄窄的长椅显得特别显眼.每天出完门诊,或者上手术台前,她都要躺在这把长椅上吸一会儿氧,只因这位已年近古稀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超声科首席专家,心脏一直不好. 从医多年,陈敏华的妙手曾为数千患者解除病痛,但自己的心脏病一直没有好转.本来,她有治疗的机会,医生建议她装个心脏起搏器,可陈敏华一听安装起搏器后,就不能再上手术台操作射频手术,她跳下病床就跑了. 陈敏华放不下手中的射频针,更放不下那些期待的眼神和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读书频道     
《旷野无人》作者:李兰妮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与抑郁症顽强搏斗了五年的李兰妮,1988年罹患癌症,三次手术、五次化疗;近五年来,她一直服用赛乐特、奇比特等抗抑郁药。疾病的折磨让她感到:活着比死去更难!然而,李兰妮活了下来!走了出来!她不  相似文献   

3.
王萍  江海 《工会博览》2005,(15):27-30
她饱受针痛折磨、4次自杀未遂,一次偶然的交通事故揭露了真相,她恍惚间豁然明白:自己染上毒瘾,失去工会主席的职位,气死担任市人大副主任的父亲,被女儿骂作“坏女人”,一切的一切,均缘于18年前的那次剖腹产手术……  相似文献   

4.
典型案例:15岁的小雅是某普通中学的女生,长相端正但性格有些内向。走在校园或大街上,旁人看她的回头率蛮高的.不少人赞她有气质,小雅也认为自己算个美人。但前不久在偶然听了男同学的议论之后.她放假就去医院做了第一次双眼皮整容手术。两个星期后,她又做了隆鼻的第二次手术。她还想在开学前做第三次整容手术。但这次医生却对她频频整容的行为产生了疑惑,建议她去看心理医生。  相似文献   

5.
<正>刘竹青一直在新街口西四北三条社区服务,她见证了北三条社区的变化,也见证了班子成员的成长。她引以为豪的是党委、居委会班子的凝聚力,"大家有劲儿愿意使,历年都是先进,荣誉和班子的团结密不可分。"2010年3月,刘竹青感觉腹膜后部有些疼痛,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及时进行了手术,取出一个鸡蛋大小的  相似文献   

6.
职工互助保险是工会组织为职工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也让广大职工在面对意外风险时多了一份保障。我们单位的职工切身体会到了保险给予他们的帮助。比方说:自控厂女职工郑素仙,她的爱人多年前不幸因车祸去世,女儿正在大学读书,家里的生活一直不是很富裕。去年,她又因为乳腺癌做了手术。术后,她一直无法正常上班。治疗期间产生的医药费、住院费,使这个本就不太宽裕的家庭增添了更大的经济负担。按照郑素仙的情况,她应属于困难单亲女职工,根据《西城区职工帮扶救助办法(暂行)》有关规定,可以得到相应的救助。  相似文献   

7.
<正>在陈敏华狭小的办公室里,一把窄窄的长椅显得特别显眼。每天出完门诊,或者上手术台前,她都要躺在这把长椅上吸一会儿氧,只因这位已年近古稀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超声科首席专家,心脏一直不好。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平谷区罗营镇总工会领导及工会工作人员走进该镇核桃洼村联合工会会员张凤芬家,为她送去慰问金。张凤芬因在果园摘果过程中意外摔伤造成身体多处骨折,病情十分严重,在平谷区中医院手术治疗,昂贵的医疗费用给不富裕的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癌非绝症     
我是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医生。今年初,有位因患乳腺癌住院治疗的女病人,突然情绪低落,拒绝治疗,要求出院。问其原因,患者声泪俱下地说:“反正都是阴间的人,何必在此受苦?”原来她是读了《南风窗》上“阴间与阳间的证明”一文。后来我介绍她读了些肿瘤知识科普读物,她情绪渐渐平静,延误了一周的治疗又继续进行,几个月后终于痊愈出院。现代科学迅速发展,肿瘤科学也突飞猛进。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及综合治疗等广泛用于癌症治疗。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癌症疗效大为提高,无数癌症患者重新点燃了希望之火。 60年代被认为不治之症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现90%可缓解,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1998,(5)
差两天就是3月8目的时候,编辑接到一个23岁女孩打来的电话,她是一个40多岁已婚男人的情人。男人给她钱和房子,要求她为自己生一个儿子,富足的生活是一个贫苦农家女孩多年的梦想,但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还是不开心,于是打电话来问,她是否应该这样生活下去。 我明白她为什么不开心,因为她没有获得真实的爱情和幸福。没有一个男人因为爱她而娶她,没有一份可以在阳光下自由成长的爱情,没有在节假日享受家庭温暖的权力。她说,她从小穷怕了,她希望她能给她的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  相似文献   

11.
她的长相实在一般,没什么值得恭维的地方,只是五官还算清楚,身材小巧玲珑罢了。在国内,她自己把婚姻大事给耽误了,因为父母是高干,自己又是大学生,所以对男人很挑剔,高不成低不就的。差一点的男人她看不上,而好一点的男人又看不上她。后来好不容易,喜欢上了她的老师,可她的老师“吃完她的豆腐(意即占完她的便宜)”之后却告诉她自  相似文献   

12.
她早已从钢铁厂的锅炉工晋身官员序列,可她并未贵族化。在一个工人阶层遭遇社会变迁的大时代,她当了15年的全国人大代表,3年的浙江省人大代表。身份早已显贵,身体却始终行走在民间。她信奉“效率优先”,更热衷于“公平为本”。她是工人代表,她以做劳工代言人为使命。她从不担心工人出身会贬低她的议政素质,但她为人大代表老板化的趋势感到忧虑。  相似文献   

13.
据《健康时报》报道,北京的贾女士因腹部剧痛,到北京一家著名三甲医院挂了妇科专家号.她刚说了几句病情,就被打断了.医生用手摸了摸她的腹部,便开了检查单,整个过程也就一两分钟.走出诊室,她一看单子,包括乙肝、艾滋病筛查等项目,好像是一张术前检查单.她立刻折回诊室,焦急地问:"这是要我做手术吗?"医生轻描淡写地说:"切子宫."贾女士连忙哀求医生:"我还没有孩子,将来还想要孩子,能不能不切除啊?"医生肯定地说:"不行,你的子宫肿得很大了,必须切除."她恳求医生再仔细瞧瞧,医生表示没有必要.无奈,贾女士又挂了另一位医生的号,经过检查诊断是宫外孕.于是,贾女士做了输卵管手术,避免了一场误切子宫的悲剧. 医学是一门探索性学科,临床上出现误诊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同的医生,发生误诊的概率有很大差异.我国已故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曾指出:"造成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的因素始终居于第一位."事实上,误诊率较高的医生,往往并非技术最差的人,而是责任心最差的、对患者最冷漠的人.  相似文献   

14.
她是一位忧伤的小女孩,家住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在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了婚.爸爸因为要挣钱养家,所以常常把她一个人锁在屋子里.她曾经向爸爸提出抗议,可是,特殊的家庭条件不容她作出其他选择.她就像一棵小草,倔犟地生长着. 她孤独过,害怕过,忧伤过.不过,她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收藏回忆     
我喜欢文物,但不收藏,我不忍将她压之匣底,让她独自承受孤独的煎熬,博物馆有她的伙伴,那里才是她的故乡;我喜欢书籍,但不收藏,怕她蒙披上岁  相似文献   

16.
案情介绍:2012年在公司的一次体检中,张女士被查出乙型肝炎.张女士诉称,她一边抓紧治疗,一边辛苦地坚持工作.让她没想到的是,因为患病,同事常常排挤歧视她,更让她难过的是,老板也处处为难她,多次找借口责备其工作质量不合格并劝她离职,要求她在公司提供的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和离职申请上签字.张女士表示,出于无奈再加病情恶化,她被迫签署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及离职申请.  相似文献   

17.
一位女士因生活太过紧张,疲于奔命,前来向我咨询。她描述了她所必须做的事情,其中一件,是她每天醒来后直至急急忙忙跨出家门上班之前都得干的事——整理床铺。我建议她两星期内不要再理会这事。她万分惊讶,大概以为我是被森林里的狼带大的野人吧。好歹,她还是接受了我的建议。 两星期后,她轻盈地走进我的办公室,容光焕发。她说她42年来破天荒头一回没有整理床铺,原来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她还告诉我,这两个星期也不像以前那样把每  相似文献   

18.
她曾经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为了理想下海从商;她曾经品尝过失业的痛苦,立志要为下岗职工创造再就业机会;她曾经得到国家无偿的捐助,为此要尽最大的努力回报社会;她生活在给予与被给予中,她说"我的幸福来源于给予"。她就是北京鑫宏顺  相似文献   

19.
十几年的风吹日晒,造就了她黝黑的皮肤,简单快乐的基层牛场生活,造就了她爽朗的性格;家庭的理解与支持,是她坚强的后盾;领导的信任与支持,使她在中国奶牛事业上走得更坚定.她远离热闹的城市,与家人离多聚少,为实现“快乐养牛,健康生活”的梦,她与她的团队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她,就是首农集团下属三元种业公司的养牛女专家丛慧敏.  相似文献   

20.
开心酒吧     
糟糕的问候一个女人向她丈夫诉说:“我刚才碰到以前的邻居琼斯太太了。”她哭丧着脸讲道,“我就问她丈夫可好,她回答说她丈夫已经不在了。我哪里晓得她丈夫已于上星期去世了,还以为他出门旅行去了,就想都没想地说……”下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