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汪毅夫先生的新著《闽台区域社会研究》(鹭江出版社2004年版),是近年来闽台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部力作。在这之前,作者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台湾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三部学术文集。从这几部文集的书名,便可以看出作者研究的逐步深化:先是从“台湾社会”到“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开始把闽台社会历史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现在则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进入“闽台区域社会”,明确把闽台作为一个文化区域来研究。在这里,“闽台区域”的明确标…  相似文献   

2.
台湾师大陈大络教授和厦门大学杨国桢、陈友平教授说:“中原人是闽台人血缘之根”,“闽台与中原古代语言相通”,“闽台文化虽有自己的特色,但与中原文化本质上相同。”厦门大学著名方言学专家黄典诚在文章《寻根母语到中原》中说: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不久前在河南郑州召开的首届豫闽台姓氏源流研讨会上,包括台湾在内的专家、学者和旅游工作者通过考证和对大量事实进行研讨后,得出的结论是:豫闽台千余年前是一家。河南是大多数台胞的祖籍地1986年12月,福建举行“漳州1300周年纪念”活动,特邀河南人参加…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对台工作前沿,闽台农业合作是我省对台经贸交流合作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也是密切闽台关系、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的重要抓手,闽台农业合作优势独特、基础坚实、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审议中,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闽台农业合作的成效与前景给予了肯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海峡水浅,闽台缘深”,闽台密切的侨缘关系从早期福建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跨越海峡到台湾,再漂洋过海到南洋诸国开始,形成了南洋的侨亲与福建和台湾的族亲的血缘亲情关系,是台湾族亲与福建族亲共同的“侨”。  相似文献   

5.
“台湾同胞的祖根500年前在福建,1300年前在河南”。这是两岸专家、学者通过考证后得出的结论。厦门大学著名教授黄典诚认为: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说:“广东称客籍者,大抵本自河南”。台湾师大陈大络教授和厦门大学杨国债、陈友平教授说:“中原人是闽台人血缘之根”、“闽台与中原古代语言相通”、“闽台文化虽有自己的特色,但与中原文化本质上相同”。欧谭生先生在文章中说:台闽豫“一千年前是一家”。这里有四个统计数字,尤其能说明上述问题:1930年台湾统计的资料,当时总人口为375…  相似文献   

6.
陈伟建 《台声》2002,(2):28-29
流行于闽台的歌仔戏是台湾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戏剧,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闽台广大民众的欢迎。喜欢歌仔戏的人都知道,其在唱腔上的最大特色就是“苦调”特别多,台湾学者黄得时先生曾经说:“歌仔戏是在台湾产生的,其中最特别的是哭调仔。除去苦调,歌仔戏就没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流行于闽台的歌仔戏是台湾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戏剧,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闽台广大民众的欢迎。喜欢歌仔戏的人都知道,其在唱腔上的最大特色就是“苦调”特别多,台湾学者黄得时先生曾经说:“歌仔戏是在台湾产生的,其中最特别的是哭调仔。除去苦调,歌仔戏就没有生命力。”在台北,已有50多年歌仔戏生涯的廖琼枝女士被台湾戏剧界誉为“台湾第一苦旦”,其擅长的“苦调”独具特色,台湾媒体称之是“东方最美的咏叹调”。1999年,廖琼枝女士以其精湛的歌仔戏演技和在推广、教授歌仔戏方面的突出成就,荣获了“亚洲杰出艺人终生…  相似文献   

8.
早就听说福建省每年都邀请台湾的残障人士在助残日期间来参加文化周活动,但没想到规模如此之大,内容如此之丰富。几天之内,要举办“闽台残障人士摄影作品展”、“中国直文图书馆福建分馆的揭牌仪式”、“第三届闽台残疾人文化周”文艺晚会、以及两岸专家学者参加的“无障碍论坛”。台湾身心障碍者职业技艺协会、台湾彩虹工程艺术团、台湾伊甸福利基金会、台湾几所大学的教授和学者共40余人专程前来参与活动。记者有幸置身其中,真切地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亲情,一种喜庆热烈的气氛。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劳动保障厅在海峡两岸项目成果交易会期间共组织签订了八大闽台技能人才合作项目:一是大学生创业培训项目。引进台湾“中国青年创业协会总会”师资,开展“闽台合作孵化创业”模式培训。二是福建农林大学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0.
闽南与台湾,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积淀丰厚的八闽文化,随着移台先民传入台湾后,吮吸疗台湾的养份,熔铸成具有浓郁闽南地方特色的台湾文化。在源远流长的闽台文化渊源和近年来异彩纷呈的闽台文化交流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南音与南管、梦剧与歌仔戏、高甲戏与九甲戏。尽管现在她们的名称各异,表演形式也有所变化,但她们“血管”里流的是同样的“血”。她们亲同姐妹,手足情同。她们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佳话,也成为维系海峡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南音与南管南音也称南管、弘管、南曲、南乐,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较丰富、较完整的一个大乐…  相似文献   

11.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林仁川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黄福才副教授合著的《闽台文化交融史》一书,最近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台湾综合研究”的子课题“闽台文化关系调查与分析”的研究成果之一.全书近30万字.  相似文献   

12.
庄文 《政协天地》2009,(2):49-51
福州到台湾的基隆只有150海里的水程,从福州的平潭县东澳镇到台湾的新竹不过是68海里,是中国大陆到台湾的最近距离。20年前,一位作家在作了“台湾海峡两岸行”考察之后,用形象的语言写道:“一衣带水,不是楚河汉界;浅浅海峡,有大陆架相连,精卫鸟们是知道的!”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福州,历史上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关系,在闽台文化交流中具有“官方、正统、主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闽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对接途径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对接是两岸农业合作的创新模式,“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给闽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有效对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以福建与台湾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类型和特点作为研究的基础,分析新形势下拓展闽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对接的重要意义与可行性,提出闽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对接的可行途径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4.
“海峡西岸”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非常鼓舞人心。福建省的对岸是台湾,闽台农业合作是农业的一大亮点,搞好闽台农业合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促进祖国统一也有很大意义,中央非常重视。我们要抓住“十一五”期间大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契机,把闽台农业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1997年“一办两部”正式批准成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开始(当时只有福州和漳州两市),台商来闽兴办农业企业1700多家,我们从台湾引入优良种苗2000种,先进农  相似文献   

15.
曾学文 《台声》2002,(2):11-13
由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与台湾廖琼枝歌仔戏文教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百年歌仔——2001年海峡两岸歌仔戏发展交流研讨会”及交流演出,于去年底分别在台湾的台北、宜兰,大陆的厦门、漳州举行。此次研讨会规模大,内容丰富,历时长。影响大,是一次跨两岸的会议。  相似文献   

16.
白木  子荫 《统一论坛》2002,(3):43-45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平潭岛距台湾新竹仅72海里,是祖国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份。福建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台湾现有人口中祖籍在福建的约占80%,其余大多为广东籍。自古以来闽台关系十分密切。从古文献记载上看,自春秋战国至秦汉,生活在福建的“闽越族”曾“浮海”到台湾。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1月,在福州举行的“闽台地缘关系研讨会”上,由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提交的“台湾政要祖籍地和宗族渊源关系考证”系列论文,获得参会论文的“特别奖”,受到与会两岸专家学者瞩目。  相似文献   

18.
交流交往     
《两岸关系》2007,(2):71-72
东山致力构建闽台“六大”文化交流基地;台湾慈济基金会副总执行长一行赴甘肃考察扶贫捐助;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教职员工完成炎陵“寻根之旅”;邮寄一部手机 传递两岸真情;台湾“中国电视公司”到湖南临武录制节目;台湾信众元旦到东山认祖;常州市台办与台商联手扶贫  相似文献   

19.
王亮 《两岸关系》2011,(10):45-47
“光州固始”是闽台族谱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地名。有关资料显示,台湾有80%的姓氏源自河南固始。从固始到福建、广东再到台湾的大迁徙和大移民,孕育了海峡两岸同胞今天的血源基础,印证了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也昭示了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台湾之行     
“闽台一家亲”,我身处海峡西岸的福州,不少亲友生活在海峡东岸的台湾。对这个美丽的宝岛,我魂牵梦萦已久。乘着陈江会谈的东风,我以83之龄,于“大三通”尚未启动的2008年11月下旬即迫不及待地启程,在福建中国旅行社和台湾中国时报旅行社的接待下实现了宝岛之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