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并在2001年进行了修正。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定法官这一专门职业群体的法律,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官制度的正式确立。法官法的实施,使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得到了法律的确认。由此,法官开始从一般的公务人员向司法官员这一特殊群体转变;从不注重法律背景和文化素养的法官大众化开始向法官职业化转变;从行政化管理开始向符合司法规律的专门化管理转变。法官法实施后的十余年来,全国法院18万余名法官共审结案件8750余万件,标的金额达9万亿元以上,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  相似文献   

2.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非法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孝文 《理论月刊》2003,(8):100-101
现在人们对法官自由裁量权基本上已达成了两项共识:一是法律应当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二是法官自由裁量权是一种应该受到控制的权力。但是在用法律控制法官自由裁量权时却遭遇到了法律难以克服的困境。所以有必要从其它非法律途径来考虑控制法官自由裁量权。从法官"经济人"、"道德人"的角度来考虑为我们控制法官自由裁量权提供了新的思考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一切行使公共权力的人都应当持有一种制度性的防范之心,越是维护正义的职业越需要防范权力的滥用和腐败。这是中国司法界的一次“地震”:深圳中级人民法院5名法官先后被中纪委、最高检“双规”或逮捕,其中包括1名副院长、3名庭长、1名已退休老法官,卷入调查的法官、律师多达数十人。这个走在改革前沿的全国知名法院,却爆出法官腐败串案  相似文献   

4.
沈静 《今日浙江》2014,(1):50-50
正八仙桌、太师椅,一把茶壶一碗水,暖色调的灯光,头顶是一池荷叶画,墙上一个大大的"和"字,走进湖州南浔区"水哥法官工作室",心头瞬间平静。沈阿水是法官工作室的团队核心,在人民法庭工作18年,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是基层司法的"活字典",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水哥"。为推广沈阿水法官的工作方法,南浔区法院在2011年设立了"水哥法官工作室",工作室由1名调解员、2名助审员、1名书记员、1名人民调解员和1名人民陪审员组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曾言:"法官除了法律就再没有别的上司。"在现实的司法生态下,尤应强调法官的守法意识和护法精神。美国学者德沃金指出:"法院就是法律帝国的首都,而法官是帝国的王侯。"这是他的名著《法律帝国》一书的解题之笔,表述了法官在法律帝国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尽管德沃金的这一论断不无夸  相似文献   

6.
在"法官经商协议有效案"中,法官认为被告所签经商协议之效力不因违反法官不得经商之法律规定而无效,其中所隐含的法律解释逻辑及深层理论基石是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的博弈——兼顾法律规定字面含义而符合法律体系划分所体现的法治精神的温和的实质合理性。从法经济学的角度观之,此种解释的当代合理性在于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董宇 《传承》2007,(9):36-37
黄学军,佛山中院一名年轻的女法官,在她37年的人生年轮里,她最信奉的是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19年来,她从一名打字员成长为"全国法官十杰"。她依法办理了2000多件案子,是当事人心中公平正义的化身,人们评价她:不仅用法律办案,更是用心办案。  相似文献   

8.
王玺 《中国保安》2004,(24):30-30
在世人心目中,法官的形象都是铁面无私、不徇私情的,的确,“公正”两个字,对一名法官而言,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在办案过程中,法官的职责就在于确定一个法律标准。要让当事人明白参照这个标准,哪一方是正确的,哪一方是错误的。法律标准是原则,是底线,谁也没有权力去超越这个标准。作为一名基层的法官,本案主人公徐丽对李洁雅哥哥及父母犯下的罪行深恶痛绝,在审理他们的案件时毫不手软,秉公执法;但同样作为一名有良知、有爱心的法官,她对父母、哥哥都进了监狱的李洁雅,却倾注了无比的爱心与真诚,在决定帮助李洁雅时,她的想法很简单:“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9.
据报载,新洲县人民法院孔埠镇法庭在深夜强制执行农民拒交村委会上交款的判决时,"一气之下"竟令7位农民在法庭上下跪、撑嘴,极尽殴打侮辱之能事,农民四处上访告状。而令农民下跪的该法庭庭长,此前已被授予"十佳法官"的耀眼头衔,并被该县法院领导认定为"好同志",其所领导的法庭也赫然悬挂着"五好法庭"的匾额,其情其景令人愕然。众所周知,人民法庭是人民群众论是非,求公正的地方,其审判过程和结果应体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精神。而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干群关系是党和国家当前在农村的重要政策。面对这样的敏感问题以及农民对国家政策、法律的误解和抵触情绪,法官首先应耐心做好  相似文献   

10.
转型中国,法律规范冲突(法律冲突)对法治建设的影响愈加显著。在"司法中心主义"的要求下,此冲突也不再仅仅只是一个立法问题而具有了更多的司法面向。此时,法官如何行使其"选择适用权"就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冲突解决路径。区别于传统的立法方式,该路径以法律思维为引导,强调具体案件裁判中法律解释方法的运用,以避免法官恣意积极探寻解释活动的适用规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11.
“法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每天都要在正义与邪恶之间较量,在罪与罚之中定夺。作为一名法官,做到了忠诚、公正和明察秋毫,就可以赢得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一份信任。”——法官龙凤鸣的真实感言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05年中国法官十杰评选活动近日在京揭晓,江西省高安市人民法院新街人民法庭庭长刘晓金、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黄学军等10名法官在33名候选法官中脱颖而出,当选为2005年中国法官十杰。(据《中国青年报》)民意是永恒的天平,通过全  相似文献   

13.
据《人民日报·民主和法制周刊》载,2002年5月30日,江苏宿迁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44次会议根据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13名法官被任命为正副庭长和审判员职务。表决获得通过后,13名法官在院长的带领下郑重宣誓:“忠于党和国家,忠于人民和法律;恪守法官职责,不辱法官使命;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维护法官形象,为实现社会公正与正义,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奋斗”的宣誓。就象党员入党要宣誓一样,法官任职宣誓,是近年来一些地方人大继对任命人员实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之后,在人事任命制度上的又一有益探索和创新。法官宣誓就是向人民保证,就是向党和人民发自内心的表态,其警省作用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4.
“公生明,廉生威,公正廉洁是审判公正的可靠保障。作为一名法官,只有判得公,才能让群众信服,才能彰显法律的威严。”——这是郑水泉院长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说,法律人对诸如"法庭辩论"或"辩论权"这样的法律概念是能够理解的.法官可以更多的使用制定法的概念以及其他法言法语同法律工作者进行交流.然后,由这些法律工作者同他们的当事人交流,有很多方便.但是,在中国的基层司法实践中,苏力先生的调查研究却发现,法官经常而频繁地向许多当事人用过分通俗乃至有点不雅的语言("辩论就是可以吵架,但不能骂人","所谓法庭辩论就是吵架,但不要打架"等)来解释诸如像"辩论权"这样的在我们看来人人天生都应明白的概念;法庭辩论也常常确实变成了一种"吵架",连法官想插话也插不上.这时,法律工作者往往就会告诫他的当事人不要抢话,等等.这俨然是一幅中国基层司法的典型图景.  相似文献   

16.
深圳中级法院法官腐败的传闻现已证实:2006年6~10月,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先后5名法官被中纪委、最高检“双规”或逮捕,其中包括1名副院长、3名庭长、1名已退休老法官,卷入调查的法官、律师多达数十人。(2006年11月6日,新华网)国内某些法院缘何出现大面积腐败一个法院,出现大面积的腐败,在中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04年3月,武汉中院法官窝案涉及法官13人、律师44人。其中涉嫌犯罪的有副院长2名、副庭长3名、审判员6名、执行员和书记员各1名。到今年,武汉中院院长“前腐后继”,院长周文轩也已落马。(2006年10月13日,《中国青年报》)2004年5月,时…  相似文献   

17.
论法律的实践理性与法官培训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忠梅 《理论月刊》2006,(11):101-107
法律所具有的知识理性与实践理性双重身份决定了法学教育与法官培训具有不同的目标任务但又相互衔接,法律的实践理性是法官职业化核心内容。由于过去对法律实践理性的认识不足,法律方法、法律技术的研究成果较少,法学院不能为预备法律人提供法律实践理性教育;而法官来源的大众化又使得法院自身不能为已经进入的法律人提供法律实践理性的经验总结,这种局面使得中国的法官职业化面临诸多困难。要改变这种局面,应从法学院教育改革与法官培训改革两个方面入手,重视法律实践理性的养成,形成法官培养从法学院起步,经由法官培训完成的合理的法官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8.
费蓬煜  王琳 《人民论坛》2012,(35):110-111
法律规则本身就具有限制权力滥用的"天职",如何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中设置相应的法律规则,限制法官在刑事裁判环节中的裁判恣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文章以刑事裁判为视角,通过对"法官刑事裁判恣意的规则限制"的探讨,提出解决法官裁判恣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这是一部规范和调整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活动中有关国家行为和市场关系,明确有关法律措施,以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重要法律,是1993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配套法律之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颁布与实施,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20,(19)
正"通过!"2020年5月28日下午,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见证历史性一刻——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热烈的掌声,在人民大会堂久久回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一个重大标志性成果,是坚持人民至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制度保障,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天后,中南海怀仁堂迎来今年"第一课"——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围绕实施好民法典部署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二是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